我们记忆犹新:市场的上半年,因“禽”风过后,曾一度不冷不热、不旺不淡、温而不火。但是进入淡季,市场却发生急剧逆转--异常火爆,除去覆盆子、红花等寥寥的几个品种回落,几乎听不到什么品种掉价。连翘、川芎涨价拉开了市场火爆的序幕。天气热,市场更热,人气也更高涨。多数药商对很多品种充满信心。缘何出现这种现象呢?市场将怎样发展?持续火爆?逐步降温?还是……。
2000-2005年,几乎很多品种都在低谷中运行,连年的低价严重的挫伤了老百姓的积极性,百姓的发药材财的梦,屡屡破灭,干脆弃种,几年来以消耗库存为主,
中药材的总体社会存量为近年来最低。比如川芎2002年时产地仅为2.4元,同年受灾减产,亩产量仅为100公斤,亩收入仅为240元。连年的低价使得去年社会存量几千吨时产量仅为3000吨。供求基本平衡的品种,一旦外部资金介入,人为拉开了缺口,便成为明星品种。当然,同命运的品种的周期并不同步,比如生地、麦冬、红花等品种的辉煌期已经过去,迎来的是趋落或平稳运行,平稳或回落的同时不排除小幅反弹;后面仍有白芍、牡丹、黄芪、甘草等品种将要迎来它的高价期,当然上涨的同时不排除小幅回落。
无独有偶,南北方仁果类药材同年受灾减产。4月11号,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雪覆盖了西北、华北大部,零下5-6度的低温持续3-4天,使得正在花期的青翘、西五味、杏、桃、花椒、核桃等植物遭受灭顶之灾,受灾程度在30%-80%不等,只有河北北部和东北地区的部分树种因花期晚而免遭一劫;而南方灾害不断又使八角、胡椒、大海等生长受影响,减产也在30%-80%不等,又逢'派比安'横扫两广更是雪上加霜。这些品种有的产新将过,有的即将产新。树上不结果,市上便不见商品。商品供不应求,加上人为参与,供便更不应求,人气旺盛,越买越涨,越涨越买,愈演愈烈。
一些野生品种资源越来越匮乏和工值上涨,使得它们不断攀高。比如节菖蒲由原来的42-43元一路高歌达到70元以上,大有走重楼之路的迹象;另外大芸、苍术、赤芍等也属此类。
后市如何发展呢?我们清楚地记得去年药市全盘价格上升。春天麦冬涨价,拉开了药市全盘涨价的序幕,
禽流感时八角落价又宣告全盘涨价结束。今年又出现了雷同于去年的现象。两种现象看似相似,但有本质区别:去年药材全盘涨价,是由于粮、棉、油价格上调而导致涉及国计民生的商品整体价格上调以及药材低价多年、社会存量降为最低、有些品种甚至见底而引起,也就是说去年药材价格整体上调,大多数是向合理价位靠拢、即价格接近价值(当然象红花等品种也偏离价值)今年则是多品种偏离价值(比如青翘20元为历史所罕见;川芎25元亩产值也在7000-8000元等等)。
那么什么是导致这次淡季不淡、多品种飙升的原因呢?是减产减种和人气,是不谋而合的减产减种和不谋而合、齐心合力的人气.,并不是消费者的需求拉动。
以后药市将是何种走势呢?笔者认为:这种淡季人气过旺的现象不会长期维持、经久不衰,将会逐步平稳或降温。因为多品种价位已高,商家入手困难,而真正的社会需求并不强劲。进入旺季,商家将以脱手实现利润为主,当然今年不会像去年一样嘎然而止,价格严重超出价值的品种将会平稳或趋降,少数减产减种、价格低于价值的品种还将持续走高。(张文彬)
作者:
2006-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