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7月21日,国家发改委指定的抛售党参的大限。
位于中国药材之都——甘肃陇西县文峰镇的一些药商们,被限令在这一天之前,按照不超过每公斤60元的价格,将仓库里的20多万公斤党参全部出售。
“(党参)卖掉了一部分,还没有全部卖掉,剩下的正在积极联系药品生产企业销售。”当大限这一天过去时,几家受访的被限令在这天清仓的药材商,都这样回答来采访的记者。
“听说有几家被约谈的药商已经出货了。”甘肃森源药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卢文娟告诉记者,不过眼下陇西党参是销售淡季,有价无市。
而10来天以前,药商们还把这一根根带须白条条当作金条。那时,陇西主产的白条党参从年初的每公斤40多元,一家伙蹿到7月上旬的110元。而全国党参价格也从2009年8月的每公斤9元左右涨至2011年6月的每公斤90元左右,上涨10倍。
药商们都以为今年可以过个肥年。
没想到,一周之前,风云突变。国家发改委的官员突然出现在文峰镇,挨家查看药商们的仓库。然后勒令2010年12月起囤积党参的10户药商必须在7月21日之前做出上述的“跳楼”买卖。买家被限定为以党参为原料并取得GMP认证的制药商。
其余的药商,在今年年底之前也要这么做。否则,“将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强制清仓之下,7月21日这天,文峰镇市场上的党参应声回落到每公斤70元左右。
但党参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党参大清仓
从甘肃天水市沿陇海线往西100多公里,便是中国的中药材之都——甘肃省陇西县。全县种植的药材有30多万亩。县里的文峰镇和首阳镇引种后所产的党参量大质优,亩产鲜品在420公斤左右,折干率40%左右,人称“白条党”。
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党参风暴中,“白条党”成了涨价的争先锋。
“2008年最低的时候,白条党只有每公斤5元。2009年每公斤也就12元左右,而今年这两个月一度涨到110元/公斤。”陇西县朝阳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兰祥祥介绍说。
涨价的直接原因是干旱。“今年春季的干旱,出苗非常不好,导致减产。去年7、8月份的干旱也影响了收成。”陇西县中药材研究所所长陈亮说,同时农民的种植面积也没有大的增加。预计今年陇西和周边地区白条党参种植面积在10万亩,产量为1万吨,低于正常年份产销3万吨的水平。
“商贩们都在看形势,眼看党参长势不好,库存不乐观,就进一步购进囤货,使价格进一步上升。”甘肃陇药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怀灵认为。
党参价格暴涨让下游制药企业叫苦。制药业的告急声惊动中央高层。在中央领导的专门批示下,国家发改委会同卫生、药监等部门对陇西县文峰镇药商囤积党参的行为进行查处。
“他们来的时候直接拿了中央的批示下来的,地方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查处还是要查。” 文峰镇一位药材企业人士告诉记者。
地方的异议声
国家发改委是在7月12日左右开始查处的,用一周时间检查了文峰镇的20多个中药材存储仓库,发现总共有1000吨的党参库存。其中2010年12月以前囤积的有200吨。其余的800吨为今年以来购进储藏的。
发改委发现,2010年12月前囤积的200吨党参,主要有10家经营户,其中2家为大户。总共有78吨货物。其余都是散货,为8家散户所有。
但这些经营户除了浙江南方药材公司和另一家显得突出外,很多散户的联系很不容易。“这些囤积的党参,到底是药厂的还是中间贸易商的,有部分还没有完全确认。”一位陇西县政府人士说,“有些人找不到,我们正在积极联系寻找这些经营户,完成发改委交代的任务。”
发改委首先勒令2010年12月起囤积党参的10户药商必须在7月21日之前以不超过每公斤60元的价格将仓库里的20多万公斤党参卖掉。
“如果是2010年12月前囤积的党参,进价一般低于50元/公斤,即使按照现在发改委规定的每公斤60元卖出,他们也是赚了钱的,所以发改委的这次处罚并不重。” 中国价格协会常务理事温桂芳评价说。
问题出在稍晚进货的商家那里。发改委责令2011年1月份以来囤积党参的44户药商要在2011年12月31日前将储存的80多万公斤党参,出售给以党参为原料并取得GMP认证的中成药制药企业。
“有的商家是每公斤100多元进的党参,要在下半年卖掉,价格可能大大放低。限期卖掉,赔钱的可能性很大。高进低出谁愿意。” 兰祥祥说。
而对于国家发改委指出这次检查发现的囤积党参行为违反了《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上也有不同看法。
陇西县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计算说,目前陇西每年种植的党参有5万多亩,按照每亩100多公斤测算,陇西产量为5000吨,加上附近几个县的产量,预计总产低于1万吨。而正常情况下,当地产销党参可以达到3万吨。目前查处囤积的货物只有1000吨,占据全年总产销的比例很小。“往常这个时候是消费淡季,库存不会很大。查处1000吨,对于市场没有多大影响。很多商户有意见,当地正在想办法做工作,力求尽早出货。”这位官员说。
据了解,目前查处的1000吨党参只是当地库存的很小一部分。在当地农民家中以及其他市场也存在部分党参库存。由于这些库存和其他中药材一起储藏,目前难以计算陇西以及全国的党参库存的准确数字。
散户操盘的支柱产业
更关键的问题是,在本次查处党参囤积后,下一步如何真正稳定中药材市场,仍然无解。
张怀灵认为,本次党参价格暴涨,与大型制药企业或者国家本该拥有的药材储备缺失有关。“这部分他们没有建设,反而是一些散户以投机的形式建立了储备,药材也是租用仓库在存放。”
如果国家能在陇西建立中药材战略储备库,可在高价时抛售,低价时实行最低收购价,解决药材价格暴涨暴跌问题。大型国有制药企业如果在生产、种植、销售和加工、储藏环节与农民合作,也可获得更大利润,稳定党参价格。
这一点,地方政府也并非没有想到。陈亮表示,陇西县政府也希望通过招商引资,每年拿出几百万资金补贴,鼓励大型制药企业带头建立中药材储备。“但大企业认为建立储备库花费资金大,不乐意干。”
目前在陇西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药材工业园区,已经进驻了一批大型制药企业。但他们并未有效参与从中药材生产到加工储藏的各环节。
大户不肯干,散户称大王。目前在文峰镇,从事党参存储的大部分是外地小商户。这些散户的资金调用都很小。比如 2010年12月前囤积党参的10户药商,最大的2户也仅仅拥有78吨货物,按照每公斤50元的进价,占用资金不到100万。其他44户经营者存80多万公斤党参,按每家每户2万公斤库存,每公斤100元计算,均户积压资金也不过200万。
“有大资金的可以玩更大的游资炒作。在西北落后地区,居民收入有限,游资只能玩玩党参这样的小品种。” 陇西的一位中药材业界人士说。
当党参这样掌握在散户手中的“小品种”成为陇西的支柱产业,风险便可想而知。“白条党一般种植需要两年,第一年出苗,第二年长大,加上加工,就是3年,而目前白条党参的种植成本在急剧上升。”兰祥祥介绍说。
比如党小苗每公斤需要20元,每亩需要100公斤 ,这方面的成本就是2000元。种植环节需要20个人工日,以1个人工1天100元算,就要2000元。加上化肥等成本,1亩党参的成本不能低于4000元,而一亩的产量也就100多公斤,所以党参每公斤在50元才有赚头,太低农民难有种植积极性。
“种植党参风险大,成本高,如果国家没有政策支持,价格不能稳定,完全靠天吃饭,一碰上像去年今年的干旱少雨,市场就会剧烈波动。”兰祥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