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药界风云质量监督

“劣质疫苗”背后的利益博弈:合法?阴谋?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摘要:“辽宁依生公司劣药案”在河南开封被吵得沸沸扬扬。6月12日下午,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经过开庭审理,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案程序合法,行政处罚证据充分。辽宁依生公司董事长张译得知这个结果后非常无奈:“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事情还得追溯到两年前,2006......

点击显示 收起

  “辽宁依生公司劣药案”在河南开封被吵得沸沸扬扬。

  6月12日下午,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经过开庭审理,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案程序合法,行政处罚证据充分。

  辽宁依生公司董事长张译得知这个结果后非常无奈:“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事情还得追溯到两年前,2006年9月18日,河南省药监局和开封市药监局联合执法,查处辽宁依生公司在开封设立的药品中转库,16560份人用狂犬疫苗被查封。2007年11月27日开封市药监局向辽宁依生处以644.76万元的罚款。依生公司以行政程序违法将开封市药监局告上法庭,2008年5月29日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驳回了原告辽宁依生生物制药公司的诉讼请求。认为开封市药监局的处罚决定,主要证据充分,行政执法程序“基本合法”,虽然执法行为“稍有瑕疵”。

  而不解的是,这次执法查处一直有另外一家神秘公司的配合,被查封的疫苗也全部运到了辽宁依生公司竞争对手的仓库中。

  辽宁依生遭遇天价罚单

  2006年8月22日,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有关部门举报,称开封有一个地下窝点每天通过中铁快运、航空运输将大量人用狂犬病疫苗发往全国各地。2006年9月18日,开封市金明区卫生防疫站家属楼一处民宅现场发现有人用狂犬病疫苗、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药品,以及自动捆扎机、封口机等设备和运输车3辆。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乘双方进行交易装货时突击检查,执法人员对涉案药品、物品依法查封扣押或先行登记保存,对够检验数量的药品依法抽样。

  鉴于案情重大,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此案定为“8•22”专案,指定开封市药监局管辖。通过物品清点、账务审查、询问调查等途径掌握了大量证据,初步认定河南依生涉嫌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

  根据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下简称中检所)的检验报告,开封市药监局于2007年11月27日向辽宁依生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了没收生产销售劣药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16540人(份),并处生产销售劣药货值金额3倍即6447600元的罚款。

  “这批疫苗,辽宁依生生产了3万多人(份),已在辽宁销售了1万多人(份)。”河南省药监局稽查局局长兰宏生说,他们把剩余的16540人份的疫苗运到河南依生时被查封,阻止了这些劣药在市场上流通。

  “这绝对是个阴谋!”

  辽宁依生公司董事长张译气愤地对记者说:“同一批次产品在全国各地都合格,所有从这个仓库发出去的疫苗都合格,怎么偏偏被开封药监局一查就是不合格?查封的药品为什么要让我们的竞争对手保管?”

  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华告诉记者,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是1996年经国家卫生部立项成立的国家大型疫苗生产企业,多年来一直担任国家疫苗的研发任务,为确保疫苗运输途中的低温安全,辽宁依生需要在中途设立中转冷库,专门为中途转运的疫苗倒换运输箱、添加冰块。张译把中转库选址定在了自己的家乡开封。

  “我们在开封设立冷库一事在2005年专门向开封市药监局作过汇报,开封市药监局指示该库加强冷库的管理,定期向该局汇报温湿度记录报告。随后,其执法人员多次到该冷库中检查,对冷库的设立并没有提出异议。”张华说,利用民宅改造冷库并不违法,根据国家法律,已经取得GMP认证的辽宁依生公司也无需重复申报GMP认证。

  “我们根本没有想到会被当成黑窝点查处,当时十几名警察荷枪实弹地把我们包围了,公司的所有人员都被勒令站在一边不许动,办案人员将库房内的所有疫苗搬出了冷库,露天放置在院内的空地上。”张华说。

  开封市药监局卷宗证明:2006年9月18日,被查获的16540人(份)人用狂犬疫苗被悉数拉到了开封市众诚公司的冷库,而开封市众诚生物制品公司正是辽宁依生在开封的唯一竞争对手。

  2007年10月30日,开封市药监局把查封扣押通知书和清单寄到辽宁依生公司总部,裁定对辽宁依生处罚644.76万元。辽宁依生不服该处罚,遂于2007年11月30日向开封市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开封药监局撤回处罚决定,并赔偿企业损失。

  开封市药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通知书》指称辽宁依生设在开封的中转冷库不合格,人用狂犬疫苗从辽宁运到这里转存发往全国各地,出现问题不足为奇。

  而辽宁依生公司认为,开封市药监局在查封药品的过程中,将药品露天放在院内,且运输时间过长,特别是将查封药品反常地运送到竞争对手——开封市众诚公司仓库内封存,是造成这批药品最终检测效价不合格的根本原因。

  因为疫苗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敏感,所以抽检后的疫苗是否保存妥当,成为双方交锋的焦点。“开封市药监局检验报告称为不合格产品的批号为20060403-1和20060403-2两个批次,但实际上这两个批次的药品在出厂时都通过了国家中检所的质量检验。就在开封市药监局送检后的第二天,国家药监局基于该结果再次进行突然检查,其结果却与开封市药监局提供的报告完全相反。其后,沈阳市药监局又对该批号产品进行了符合抽检程序的检验,结果仍然合格。

  有关部门的跟踪质量检测表明,查封之日前从开封冷库中发出的数百支疫苗也无一出现质量问题。

  “独独被开封药监局查封的16540人(份)疫苗成了劣质药品!”辽宁依生公司指出,开封市药监局将抽检样品交给了与辽宁依生公司具有竞争关系的开封众诚公司进行保管,才是造成药品最终检测效价不合格的根本原因。

  针对依生的指控,开封众诚公司也向法庭出具了一系列的温度记录,证明自己妥善保存了依生公司的疫苗。

  但依生公司很快发现,众诚公司向法庭出具的证明是“五车疫苗”,而当天的运输记录上却清楚写着“三趟”。装车时间上也有蹊跷:第三车装车时间为21时05分,第二车卸货时间却为21时10分。同一辆运输车,第二车还未卸货,第三车已经装车了?

  同时,依生公司发现保温箱使用记录上有多次涂改的痕迹:9月18日,保温箱的使用目的由“送货”涂改成了“药监局借用”,归还时间显示为9月25日9时20分。而下面的一行的使用时间从原来的9月19日被改成了9月29日。

  最让依生公司感到不解的是,药监局提供的保温箱合格鉴定报告竟然是依生公司的专用箱子型号,而在众诚公司的记录上显示的型号却是完全与报告不符的另外一种箱子。

  “一审判决没有必要这么认真”

  2008年5月29日,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开封市药监局的处罚决定,主要证据充分,执法行为“稍有瑕疵”、行政执法程序“基本合法”,基本符合法律规定,一审驳回了原告辽宁依生生物制药公司的诉讼请求。

  从判决书的表述上不难看出,让法官判决辽宁依生败诉的主要依据是因为开封市药监局出具了中检所2007年10月23日的一份复函:“在收检时核对了检品的数量,确认了样品的保存状态,符合规定送检要求。”法官认为,这份复函已经较好地说明了送检药品的保存状态,充分证明依生疫苗从抽检到送样完全符合规定,既然符合规定,开封市药检所的抽检程序就没有问题,依生公司对于抽样、送检期间的温度质疑法庭就没有必要重视。

  显然,中检所出具的复函在法庭审理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依据这份复函法官在判决书中勾勒出了一个这样的逻辑链条:民宅中查获疫苗——疫苗经开封、国家两级鉴定为劣药——中检所复函证明药品的保存状态没有问题——法院据此认定药品送检前温度符合保存要求——开封药监局行政执法程序“基本合法”,基本符合法律规定。

  判决作出后,舆论哗然。中检所根据送检时药品的状态就能判断出该药品送检前经历过什么样的温度变化吗?

  2008年6月15日,记者就此采访中检所相关负责人粟某。“复函证明的是样品送到中检所时是加冰的,密封是完好的。不证明样品送给我们之前温度一直符合要求。”这位姓粟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中检所只能检测送检药品的药效,而无法判断送检前该药品经历过什么样的温度变化。

  既然这份复函不能证明开封药监局从抽样到送检过程中完全符合条件,符合规定温度,不能排除样品送检前是否经过人为破坏,那么开封市法院的法官又如何据此判定辽宁依生败诉呢?“这个案件不是我决定的,是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再说这是一审判决,你们没有必要这么认真,关键要看省高院的判决!”审判长席强没有正面回答质疑。

  神秘的众诚公司股东

  “许多医药系统的领导干部都是众诚公司的背后股东,辽宁依生公司遭查处说到底是利益之争。”一位自称知情人对记者透露说。

  按照知情人的指点,记者随后在开封市工商局找到了众诚公司的工商档案,档案显示:开封众诚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27日,注册资金300万元,在2007年12月以前开封众诚公司的法人代表一直是开封市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高汴京的妻子张梅光,张梅光的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开封市疾病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副科长。

  “其实在2005年前高汴京他们就利用开封市防疫站(疾控中心前身)的招牌自己干了。2005年国家开放疫苗经营,高汴京他们就公开成立了开封众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国家虽然开放了疫苗经营,但明文规定只有2005年前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企业才可以经营疫苗,开封众诚公司不仅不符合该项条件,其法人代表还是国家公职人员,显然不符合规定。但开封众诚公司还是一路绿灯通过了药监系统的层层审批。

  “2005年前高汴京他们就一直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做疫苗生意,2005年国家开放疫苗经营后,高汴京他们就公开成立了开封众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药监局的主要领导就是众诚公司股东。”据知情人透露,2007年6月,开封市纪委曾对众诚公司的官商背景立案查处,结果不得而知,但纪委的查处行为让这些特殊的股东们警惕了许多。

  工商档案显示:2007年7月,众诚公司的所有股东全部将股份转让给了一个叫毕胜的年轻人。记者了解到,此前,毕胜的身份是开封市疾病控制中心免疫科的科长。

  “毕胜哪有那么多钱收购众诚公司?股东们又如何舍得将日进斗金的疫苗公司低价转让?”

  知情人告诉记者,转让只不过是遮人耳目的手段而已,众诚公司身后的真正股东仍然是医药系统的领导干部,而这一切也正是辽宁依生败诉的背后隐情。

作者: 浩 源 作者: 2008-7-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