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家庭药箱用药指南

儿童保健不可“滥补”

来源:sohu
摘要:孩子健康聪慧,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每日需摄入大量营养元素,如果某项营养素不足,有可能导致营养缺乏性疾病。因此,如何给孩子合理进补,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大事。几个进补误区首先,健康的孩子不是补出来的,是靠合理的膳食、均衡的营养、适度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养出来的。...

点击显示 收起

  孩子健康聪慧,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每日需摄入大量营养元素,如果某项营养素不足,有可能导致营养缺乏性疾病。因此,如何给孩子合理“进补”,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大事。

 

  几个进补误区

 

  首先,健康的孩子不是“补”出来的,是靠合理的膳食、均衡的营养、适度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养出来的。只要坚持日常的膳食平衡、多样,儿童的基本营养是能保证的,没有必要刻意地补充。

 

  其次,孩子生长中有时检测出一些指标不正常,可以反映出一个阶段的喂养问题。“缺什么,补什么”这句话本身不错,但家长有时也要考虑缺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以后该如何预防。只有当儿童由于疾病、厌食或挑食等原因,导致机体营养不平衡时,才需要补充一些必要的营养元素。

 

  另外,市场上针对儿童的补品既有保健食品,也有非处方药(OTC),需要家长加以区别。前者的外包装上有“保健食品”字样的标识,俗称“蓝帽子标志”;后者的外包装上则有“OTC”字样的标识。

 

  譬如,有些妈妈在为孩子挑选维生素AD补充剂时发现,这类产品有的是保健食品标识,也有的是“OTC”标识。那么这两种标识不同的维生素AD产品,到底有何区别呢?简单地讲,保健食品不适用于疾病的治疗或预防,只能达到提高人体抵御疾病能力的目的;而药品可用于预防、治疗人的疾病,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如佝偻病、夜盲症及小儿手足抽搐症等维生素A、D缺乏引起的疾病。并且,OTC药品与保健食品在有效成分的含量、质量控制、生产工艺等方面也都存在着本质区别。

 

  最后,现在一些保健食品厂商,为了拓展销售市场,广告满天飞,极尽吹嘘之词,对此家长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些人认为,广告宣传作用范围越广的保健品就越好。其实“包治百病”的保健品,由于缺乏针对性,对于健康的帮助往往反而“可有可无”,作用不大。因此,给孩子“补”什么,应该信科学,信专业医务人员,而不是信广告。

 

  药物进补讲究多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解剖、生理、病理方面与成人有明显的不同,许多脏器(如心、肝、肾)、神经系统的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对许多药物都极敏感。且小儿肠管相对较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对药物吸收率高;而肾小球滤过率低,药物排泄功能差。因此,儿童补充营养元素,特别是OTC一类,必须遵循儿童生理状态,切忌“滥补”。

 

  1.根据小儿特点,选对给药途径。一般来说,口服给药较安全。皮下给药可损伤周围组织,故不适用于新生儿。年龄大点儿的婴幼儿循环较好,可肌肉注射。婴幼儿静脉给药一定要按规定速度滴注,切不可过急过快,不要反复使用同一血管,以防引起血栓静脉炎。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药物易透皮吸收,甚至引起中毒,因此外用给药时间不要太长。

 

  2.严格把握剂量,注意间隔时间。有些家长在给孩子服用OTC药时总是“估算”,用药时间和剂量随意性比较强。药品的剂量都是经过大量的试验验证,有严格的要求——用量过少达不到效果,用量过大则会增加毒副作用,尤其是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极易受到损害。

 

作者: 2015-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