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药品不良反应

维生素C的不良反应

来源:医药网
摘要:维生素C能加速血液凝固,刺激造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并使血脂下降,增强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且有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除防治坏血病外,还可用于肝硬化、急性肝炎和砷、汞、铅、苯等慢性中毒的肝脏损害,以及克山病心源性休克等,均有较好的疗效,有时用大剂量效果更为显著,于是有些人便长期大量服用维......

点击显示 收起

    维生素C能加速血液凝固,刺激造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并使血脂下降,增强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且有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除防治坏血病外,还可用于肝硬化、急性肝炎和砷、汞、铅、苯等慢性中毒的肝脏损害,以及克山病心源性休克等,均有较好的疗效,有时用大剂量效果更为显著,于是有些人便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认为有益无害。然而近年来据国内外研究表明,由于维生素C的用量日趋增大,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愈来愈多,故不能掉以轻心。现将其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腹泻:每日服用1-4克维生素C,即可使小肠蠕动加速,出现腹痛,腹泻等症。
      
     胃出血:长期大量口服维生素C,会发生恶心、呕吐等现象。同时,由于胃酸分泌增多,能促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加剧,严重者还可酿成胃粘膜充血、水肿,而导致胃出血。
      
     结石:大量维生素C进入人体后,绝大部分被肝脏代谢分解,代谢产物中的草酸从尿中排泄成为草酸盐。有人研究发现,每日口服4克维生素C,在24小时内,尿中草酸盐的含量会由58毫克激增至620毫克,若继续服用,草酸盐不断增加,极易形成泌尿系统结石。加之,维生素C呈酸性,可使尿酸浓度增高,这样对形成结石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贫血: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减少肠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致使巨幼红细胞性贫务的病情加剧恶化。若病人先天性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每日使用维生素C超过5克时,会促使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而产生贫血,严重者可然及生命。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发生紊乱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血中尿酸浓度过高,致使关节、结缔组织等处发生一系列症状。而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尿酸剧增,诱发痛风。
      
     静脉炎:静脉注射维生素C时,若速度过快,可引起眩晕或昏厥。再则该药对血管壁有刺激性,久用会产生静脉炎,甚至形成血栓。 
      
     月经性出血:人工流产的妇女,应用大量维生素C ,如每日服用6克,三日后可引起月经性出血。
      
     婴儿依赖性:孕妇连续大量服用维生素C,会使胎儿对该药产生依赖性。出生后,若不给婴儿服用大量维生素C,可发生坏血病,如出现精神不振、牙龈红肿出血、皮下出血,甚至有胃肠道、泌尿道出血等症状。
      
     婴儿消化不良:哺乳期的婴儿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出现不安、不眠、消化不良等症。
      
     儿童骨科症:儿童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罹患骨科病,且发生率较高。
      
     不孕症:育龄妇女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如每日剂量大于2克时),会使生育能力降低。
      
     免疫力降低;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能降低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
      
     停药反应:长期大量应用维生素C,其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会比正常人低,这是由于机体“超负荷”后,改变了体内的调节机制加速了对维生素C的分解与排泄。若突然停用,机体仍会保持原有的代谢速度,致使维生素C缺乏,导致坏血病。故停药时,应逐渐减少剂量。
     
     过敏反应:不论口服或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某些人可发生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故不能滥用。

(据“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作者: 2006-5-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