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用药相关性分析

来源:中国药事
摘要:在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药品不良反应与临床用药不合理有关。滥用药品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上市药品中的70%被浪费。若能做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用药,则可减少60%的浪费和大量药品不良反应的治疗费用[1]。现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发现的与不合理用药相关的情况综述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在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药品不良反应与临床用药不合理有关。滥用药品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上市药品中的70%被浪费。若能做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用药,则可减少60%的浪费和大量药品不良反应的治疗费用[1]。现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发现的与不合理用药相关的情况综述如下。
1联合用药不合理
1.1 同类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
    典型病例l:患者黄某,男,39岁,患病毒性感冒,给予维C银翘片和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口服,2h后出现恶心、头痛、头晕。停药后不良反应减轻。
    用药分析:该患者使用两种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其主要成份均是对乙酰氨基酚,联合使用后副作用增强,所以两者不宜联合使用。
    典型病例2:患者刘某,男,69岁,经常出现胃部疼痛和饱胀感,同时伴有暖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症状。胃镜检查显示为慢性胃炎。使用药物如下:硫糖铝每次lg,qid;多酶片每次3片,tid,饭前服用。用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用药分析:该患者有消化不良、胃炎等疾病,使用的上述两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疗效降低。硫糖铝可与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络合,降低多酶片的疗效,且多酶片中所含的消化酶、特别是胃蛋白酶可以影响硫糖铝的疗效,故两者不宜合用。
    典型病例3:患者陈某,女,29岁,患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2 50mL中静脉滴注,出现皮疹。
    用药分析:该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均是青霉素类,抗菌谱相近,联用不良反应几率增加,应选择其中一种药物。
1.2溶媒选择不合理
    如氨苄青霉素加5%葡萄糖注射液。氨苄青霉素在pH 5.0~7.0时效价稳定,二者配伍因葡萄糖对其分解有催化作用,可使氨苄青霉素产生较多的降解物质,增加过敏反应的几率。对氨苄青霉素不良反应报告调查发现,很多情况是用10%葡萄糖注射液或5 0 0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剂。溶剂选择不当致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几率增加。
1.3多种药物混合注射
    典型病例:患者刘某,女性,6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咳嗽、胸闷、全身疼痛去村卫生所就诊。给予头孢曲松钠4g、地塞米松5mg、利巴韦林6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混合静脉滴注。约20min后患者突感呼吸困难.心慌,胸闷,继而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用药分析:头孢曲松钠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提示,由于可能会产生药物问的不相容性.不能将本品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需联合用药时应分开使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显示,严重ADR病例中存在头孢曲松钠与其他药品混合静脉使用的问题。其中以头孢曲松钠与地塞米松混合静脉使用占大多数,其次是与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或中药注射剂混合静脉使用。
    现在临床上联合用药的情况非常普遍。合理的联合用药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某些副作用提高机体耐受性或延缓病原体耐药性的产生等。但是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无法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反而增加药品的不良反应和潜在的危险性。据统计,当联合使用5种以下的药物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2%,而联合使用20种以上的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为45%。因此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用药品种数。
2超适应症用药
    典型病例l:患者女性,l7岁,因胃肠型感冒来院就诊,头孢曲松钠皮试阴性后给予头孢曲松钠2g,静脉滴注。用药至30mL时出现胸闷、气促、紫绀、皮肤湿冷、意识模糊、脉搏细速、血压测不到、双肺可闻及大量干湿性哕音,心率112次·分.心音低钝:立即停用头孢曲松钠,给予对症治疗.10min后自觉症状好转。
    用药分析:头孢曲松钠适用于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和部分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所致严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腹腔感染、肾盂肾炎、盆腔炎性疾病、骨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该患者使用头孢曲松属超适应症用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显示,严重ADR病例中超适应症用药约占严重病例报告总数的10%。
    典型病例2:患者男,58岁,因癫痫发作住院治疗,给于营养脑细胞的药物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后,病人癫痫发作频率增加。
    用药分析:癫痫病人脑细胞局部兴奋过度,该患者使用脑蛋白水解物属超适应症用药。说明书中[禁忌症]包括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大发作,此时用药可能增加发作频率。
3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
3.1抗菌药物的不合理联合使用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6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呋辛钠4.o9、头孢拉定5.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混合静脉滴注。第二天患者出现血尿。
    用药分析:几乎所有的头孢呋辛以原型从尿中排出.头孢拉定也主要经。肾排出,二者抗菌谱相近,排泄途径相同,增加了。肾脏的毒性。属联合使用不合理。
3.2 围手术期不合理用药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34岁,因肾结石行体外碎石术后,给予头孢曲松钠2g加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滴注10ml。时,患者自觉心悸、恶心、呕吐,紫绀,测血压80/50mmHg。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吸氧、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lomin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牙关紧闭,立即给予针对性治疗,上述症状缓解。
    用药分析:围手术期用药应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1、《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等相关要求。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显示,头孢曲松钠严重病例报告中围手术期用药的有46例,主要为用药时机选择不当、高起点用药或无适应症用药、长疗程用药等问题,由此可造成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3.3用药期间饮酒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6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39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第三天上午患者饮酒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等双硫仑样反应,立即给予地塞米松等药品.患者上述症状逐渐减轻。
用药分析:头孢哌酮钠可影响乙醇代谢,使血中乙酰醛浓度上升,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故用药期间及停药后1周内应避免饮酒,也应避免口服含乙醇类的药物、饮料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药物。
 3.4超剂量用药
    典型病例:患儿男性,4岁,因支气管炎给予头孢曲松钠2g、地塞米松2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250mL中静脉点滴。lmin后,患儿出现烦躁、流涕、口吐白痰、口唇发绀,立即关闭输液,采取急救措施。30min后抢救无效死亡。
    用药分析:头孢曲松钠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提示,儿童静脉给药每日剂量为20~80ra9·k9 1(体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显示,部分儿童患者存在超剂量使用的情况。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类药物,调查显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71.53%。有的文献报道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86%。
 作者在临床监测中发现,抗菌药物在外科病区使用率达到100%,儿科使用率达到91%,内科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也非常普遍,如脑梗塞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达80%。近年来,抗菌药物不断更新换代,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多。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在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占41.93%。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减少药源性危害,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4给药方法不适当
 4.1给药速度过快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38岁,因患支气管肺炎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mL静脉点滴。20min后,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瘙痒、注射部位疼痛等局部刺激症状,减慢滴速后缓解。
    用药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对血管有刺激性,lOOml.滴注时问至少要60rain。很多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在高浓度下更容易发生副作用。如果输液速度很快,药物在输液局部和全身血液中的浓度会一下升得很高,容易发生静脉炎等不良反应。例如万古霉素,如果输液速度太快,会发生“红人综合征”(面部、颈部和躯体出现充血、红斑等);如果控制好输液速度,这样的副作用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
 4.2给药时间不适当
    一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这类药的最佳服用时间是清晨空腹时。此时服药可避免药物对激素分泌的反射抑制作用,对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的抑制减轻,也可以减轻不良反应。
    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大多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物。正确的服药时问为清晨和午后,因为血压在早晨和下午各出现一次高峰。为有效控制血压,每日仅服一次的长效降压药宜在早晨7时左右,每日2次的宜在下午4时补充一次。
    一般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碘化钾、氯化铵、呋喃丙胺、黄连素等,餐后服用可以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一般肠溶口服制剂空腹服用,可加快药物的胃排空,避免药物在胃内溶解后对胃粘膜的刺激,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许多药物在胃液的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容易分解失效或对胃黏膜有刺激,还有的药只有在小肠中才能吸收,例如肠溶性阿司匹林。还有一些控释片,是在普通药片外层包被一层半透膜。当药片进入胃内后,胃液可通过半透膜进入药片内溶解部分药物,药物溶液通过膜上小孔缓慢释放而发挥作用。若嚼碎了服用,会破坏半透膜,不能起到缓慢释放和对胃黏膜保护的作用。

作者: 程中华 2012-3-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