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专业药学实验技术色谱技术色谱分析实例

人血浆中非诺贝特活性代谢物非诺贝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来源:分析仪器网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测定人血浆中非诺贝特活性代谢物非诺贝酸(fenofibricacid)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L-1盐酸(95∶5)直接沉淀血浆蛋白,色谱柱为配有Waters保护柱的YWG-ODS10μm200mm×4。结果:非诺贝酸的保留时间约为4。关键词非诺贝特非诺贝酸活性代谢物高效液相色谱法药代动力学非诺贝特(fenofibrate)为第三代苯氧乙酸......

点击显示 收起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人血浆中非诺贝特活性代谢物非诺贝酸(fenofibric acid)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以乙腈-1 mol.L-1盐酸(95∶5)直接沉淀血浆蛋白,色谱柱为配有Waters保护柱的YWG-ODS 10 μm 200 mm×4.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10%磷酸(76∶24∶1),检测波长286 nm,外标法峰高定量。结果:非诺贝酸的保留时间约为4.4 min,定量线性范围0.25~18.75 μg.mL-1,绝对回收率大于85%(n=5),方法回收率大于90%(n=5),日内日间RSD小于10%(n=5)。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定量准确,适用于非诺贝特键康人体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关键词 非诺贝特 非诺贝酸 活性代谢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非诺贝特(fenofibrate)为第三代苯氧乙酸类降血脂药物,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综合疗效优于氯贝丁酯,临床上用于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治疗[1,2]。中国药典1990年版开始收载非诺贝特原料、片剂和胶囊剂。目前,国内有关该药的含量测定除中国药典酸碱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外,还有差热分析法和气相色谱法[3,4],但仅用于制剂及体外模拟生物样品的含量测定。非诺贝特分子中含有酯键结构,在吸收进入体内的同时,其酯键即被组织及血浆酯酶迅速、完全地水解,形成活性代谢产物非诺贝酸(fenofibric acid),血浆中检测不到非诺贝特原型药物。文献报道的非诺贝特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均是通过血浆中活性代谢物非诺贝酸水平来反映非诺贝特吸收的速度和程度[5,6]。为了研究非诺贝特在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本文建立了快速测定人血浆中非诺贝特活性代谢物非诺贝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新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单剂量口服非诺贝特缓释胶囊后体内过程的动态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SHIMADZU-10A高效液相色谱仪,SHIMADZU C-R6A色谱数据处理机;Rheodyne 7125型六通进样阀,配以50 μL定量管。XW-80涡旋混合器(上海医科大学仪器厂),80-2B普通离心机和TGL-16C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甲醇、乙腈、磷酸、盐酸等实验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水为二次重蒸水。非诺贝特及其活性代谢物非诺贝酸(fenofibric acid)对照品由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经RP-HPLC方法检验均为一单峰;非诺贝特缓释胶囊由法国Ethypharm药厂生产,批号HB704466,规格为每粒250 mg。
2 标准溶液配制
  非诺贝特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非诺贝特对照品5.0 mg,置于25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200.0 μg.mL-1的对照品贮备液。精密吸取非诺贝特对照品贮备液一定量,用甲醇稀释配制成20.0 μg.mL-1的非诺贝特对照品溶液,置4 ℃冰箱保存备用。
  非诺贝酸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非诺贝酸对照品12.50 mg,置于25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500.0 μg.mL-1的对照品贮备液。精密吸取非诺贝酸对照品贮备液一定量,用甲醇稀释配制成不同浓度的非诺贝酸对照品溶液系列,置4 ℃冰箱保存备用。
3 血浆样品预处理
  取血浆样品0.4 mL置于1.5 mL塑料小离心管中,加入2倍体积量的蛋白沉淀试剂乙腈-1 mol.L-1盐酸(95∶5),涡旋混合30 s,于12 000 r.min-1离心15 min,定量吸取上清液50 μL进样分析。
4 色谱分离条件
  色谱柱:YWG-ODS 10 μm 200 mm×4.0 mm(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分析柱前配有Waters保护柱;流动相:甲醇-水-10%磷酸(76∶24∶1),流速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86 nm(0.002 0 AUFS),柱温控制25 ℃。在上述色谱分离条件和样品处理方法下,非诺贝特和非诺贝酸对照品、空白血浆及健康受试者血浆样品高效液相色谱图见图1,其中非诺贝特的保留时间约为11.4 min,非诺贝酸的保留时间约为4.4 min。在健康受试者实际血浆样品中仅有非诺贝酸色谱峰,而未检测出原型药物非诺贝特峰,且血浆内源性物质不干扰体内药物的含量测定。

图1 非诺贝特和非诺贝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A.非诺贝特和非诺贝酸对照品 B.空白血浆
C.健康受试者实测血样(服药4 h后)
1.非诺贝酸 2.非诺贝特

5 血浆中非诺贝酸的标准曲线制备
  在0.4 mL空白血浆中添加不同量的非诺贝酸对照品溶液,配制成含非诺贝酸0.25,0.625,1.25,2.50,6.25,12.50,18.75 μg.mL-1的对照血浆样品。按上述血浆样品预处理步骤操作,并进行色谱分析。以非诺贝酸对照品峰高Y对相应的浓度C(μg.mL-1)进行线性回归,得血浆标准曲线方程:

Y=-6.160+364.7C r=0.999 9 n=5

  线性范围为0.25~18.75 μg.mL-1。以信噪比S/N=3计算,本法测定非诺贝酸血浆样品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0.15 μg.mL-1
6 回收率试验和精密度测定
  按“5”项下方法配制0.625,2.50,12.50 μg.mL-1低、中、高3种浓度的非诺贝酸血浆样品各5份,按血浆样品预处理步骤操作并进样分析,以血浆样品非诺贝酸峰高与相应对照品溶液非诺贝酸峰高之比求算绝对回收率,以血浆样品标准曲线非诺贝酸测得量与非诺贝酸加入量之比求算方法回收率;同法配制0.625,2.50,12.50 μg.mL-1低、中、高3种浓度的非诺贝酸对照血浆样品,1日内按血样处理和色谱分析方法平行操作5次,测得日内精密度;连续5日每日1次进行血样处理和色谱分析,测得日间精密度。结果绝对回收率大于85%,方法回收率大于90%,日内日间精密度小于10%,见表1。

表1 非诺贝酸的回收率试验和精密度测定(n=5)

 

加入量/
μg.mL-1

测得量/
μg.mL-1

绝对回收率/
%

方法回收率
/%

RSD/
%

日内

0.625

0.564

88.47

90.30

5.83

 

2.50

2.482

93.14

99.27

4.11

 

12.50

12.46

94.05

99.65

3.60

日间

0.625

0.558

 

 

9.94

 

2.50

2.471

 

 

7.30

 

12.50

12.45

 

 

5.78

7 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12名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空腹单剂量口服非诺贝特缓释胶囊250 mg(1粒),200 mL温开水送服。血样采集于服药前(0 h)及服药后1.0,2.0,3.0,4.0,5.0,6.0,7.0,8.0,10.0,12.0,16.0,24.0,36.0 h肘静脉取血1.5 mL,置肝素化试管中,2 500 r.min-1离心5 min,分取0.4 mL血浆。按血浆样品预处理方法操作,测定血浆中非诺贝酸浓度。12名健康志愿受试者体内非诺贝酸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图2。血药浓度数据采用3P87程序经计算机自动迭代拟合,以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及AIC值判别,结果显示单剂量口服非诺贝特缓释胶囊后体内活性代谢物非诺贝酸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吸收的二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Cmaxt1/2MRTCl/FAUC0~36AUC0~∞分别为(4.4±0.5)h,(6.33±0.86)μg.mL-1,(12.85±1.98)h,(18.50±2.27)h,(3.44±0.43)L.h-1,(63.91±9.17)μg.h.mL-1,(73.75±10.23)μg.h.mL-1

图2 12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非诺贝特缓释胶囊后
体内非诺贝酸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8 讨论
  非诺贝特活性代谢物非诺贝酸的体内分析方法,国外文献报道的主要有紫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7~10],其中气相色谱法和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已用于非诺贝特口服后体内非诺贝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5,6],但气相色谱血样分离测定操作繁琐,而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还需要双泵双阀系统。
  本文所建立的血浆样品预处理方法仅需要2倍体积的乙腈-1 mol.L-1盐酸(95∶5)混合液沉淀蛋白1次操作,简便快速,高速离心后即可取上清液直接进样分析。RP-HPLC分离流动相组成简单,分析对象非诺贝酸出峰时间短、无杂质干扰,同时选择最大吸收波长286 nm可以满足血浆样品微量组分高灵敏度检测的要求,从而使本文建立的快速HPLC新方法成功地应用于非诺贝特缓释胶囊人体内大样本量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Desager等曾对单剂量口服300 mg非诺贝特胶囊后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非诺贝酸表征的非诺贝特体内过程呈二房室模型,达峰时间Tmax为4 h,t1/2β可达(26.58±2.85) h[5]。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2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非诺贝特缓释胶囊后的体内非诺贝酸药代动力学呈现一级吸收的二房室开放模型,Tmax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消除半衰期t1/2与文献数据相差较大。■

范国荣(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药理室 上海 200433)
张正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药理室 上海 200433)
张正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药理室 上海 200433)
安登魁(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药理室 上海 200433)
林梅(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教研室 南京 210009)
张正行(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教研室 南京 210009)

安登魁(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教研室 南京 210009)

参考文献

作者: 2007-5-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