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专业药学实验技术色谱技术色谱论文

液质联用法检测污染食品和饲料中的多组分霉菌毒素

来源:中国色谱网
摘要: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一类由霉菌产生的有毒性的二次代谢产物,广泛污染农作物、食品及饲料等植物源性产品。目前已发现有200多种,按其主要产毒素的菌种可分为曲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棕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等),镰刀菌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类、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等),青霉菌毒素(桔青霉素、疣孢漆......

点击显示 收起

  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一类由霉菌产生的有毒性的二次代谢产物,广泛污染农作物、食品及饲料等植物源性产品。目前已发现有200多种,按其主要产毒素的菌种可分为曲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棕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等),镰刀菌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类、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等),青霉菌毒素(桔青霉素、疣孢漆斑菌Verruculogen)等几大类。1993年黄曲霉毒素B1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A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由黄曲霉、寄生曲菌等多种霉菌产生。基本结构为二呋喃和香豆素,已证实有17种衍生物,其中最为重要的包括B1、B2、G1、G2、M1、M2等。黄曲霉毒素常常存在于土壤、植物、各种霉变的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霉变的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其B1、B2、G1、G2易污染多种农作物、食品及饲料;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羟化产物,常经动物代谢产生并残留于牛奶等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中的B1属强致癌物,其作用机理是影响细胞膜,抑制RNA合成并干扰某些酶的感应方式,中毒症状主要是肝脏器官表现,按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临床可表现为发育迟缓、腹泻、肝肿大、肝出血、肝硬化、肝坏死、脂肪渗透、胆道增生等。
  赭曲霉毒素是继黄曲霉毒素后又一个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生物毒素。它是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的几个种类的霉菌产生的一组毒性代谢产物。从对谷物的污染率、污染水平及对人畜的毒性考虑,赭曲霉毒素A(OTA)是重要的具有卫生学意义的霉菌代谢产物,主要污染人类食物及动物饲料,赭曲霉毒素主要危害肾,造成肾肿大;也可造成肠炎、淋巴坏疽、肝肿大等疾病。欧盟规定其每周耐受摄入量0.1μg/kg。
  杂色曲霉毒素存在于一些奶制品、谷类和饲料产品中,具有直接致癌性,大鼠实验表明其致肝癌性为黄曲霉毒素B1的十分之一;杂色曲霉毒素还能诱发胃癌。
  在镰刀菌类毒素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是一些镰刀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化学名为:3α、3β、7α,15-四羟基鑣草镰刀菌-9-烯-8-醇。这类霉菌大多在低温、潮湿和收割季节里,在谷物庄稼中慢慢生长,一般在小麦、大麦、玉米、燕麦中含有较高的浓度,在黑麦、高粱、大米中的浓度较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称呕吐毒素(DON),通常又称“拒食因子”。呕吐毒素是蛋白质和DNA合成的强力抑制剂,能导致免疫抑制。欧盟规定其每日耐受摄入量1.0μg/kg。
  T-2毒素也是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代谢物[4],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主要污染小麦、大麦、黑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及其制品,T-2毒素可导致骨髓组织的坏死和内脏器官的出血,其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拒食、恶心、呕吐、腹泻、大出血、红细胞减少、凝血差、免疫力下降、死亡率高等。欧盟规定其每日耐受摄入量0.06μg/kg。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由graminearum镰刀菌和roseum镰刀菌产生。由于玉米赤霉烯酮的类雌激素作用,它主要破坏哺乳动物的繁殖功能。该霉菌毒素的中毒临床症状为乳房肿大,奶产量降低,阴道流出物,不育,流产。欧盟规定其每日耐受摄入量0.2μg/kg。
  桔青霉素可由桔青霉等青霉和某些曲霉产生,是由脂类代谢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主要危害肾脏。在天然红曲霉色素产品中含量较高,是出口欧盟国家天然红曲霉色素产品中的必须检测的项目之一。

    全文下载

作者: 未知 2009-4-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