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专业药学实验技术色谱技术色谱论文

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检测联用法测定薄荷通吸入剂主要成分的含量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测定薄荷通吸入剂主要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法)。方法以环己酮、萘为双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检测(GCMS/SIM)联用方法中对薄荷通吸入剂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80~250℃程序升温,选择m/z43,95,71,120离子碎片分别对桉油精、樟脑、薄荷脑和水杨酸甲酯含量进行......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建立测定薄荷通吸入剂主要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法)。方法以环己酮、萘为双内标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检测(GCMS/SIM)联用方法中对薄荷通吸入剂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SPB1701(30 m×0.25 mm×0.25 μm)石英毛细管柱;80~250℃程序升温,选择m/z 43,95,71,120离子碎片分别对桉油精、樟脑、薄荷脑和水杨酸甲酯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桉油精、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线性范围分别为0.24~97 μg/ml(r=1.000 0)、5.00~202 μg/ml(r=0.999 9)、2.30~947 μg/ml(r=0.999 8)、0.68~271 μg/ml(r=1.000 0);检测限分别为2.4,5.0,2.3,6.8 ng/ml;平均回收率为98 %~101%,相对标准偏差为1.9%~2.5%。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同类产品质量控制。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检测;薄荷

  薄荷通吸入剂是由薄荷脑、樟脑、水杨酸甲酯、桉油、冰片等组成的吸入剂,有散风开窍作用。用于伤风鼻塞的辅助用药。由于薄荷脑、樟脑、水杨酸甲酯、桉油等组分都是易挥发性成分,可采用气相色谱法。目前,对这些成分的分析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法[1~3]。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检测(GCMS/SIM)联用方法中对薄荷通吸入剂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1  器材与方法

  1.1  仪器与装置

  岛津GC17A & GCMS-QP5050A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17A气相色谱(多级程序控温、调压、载气流量控制);二级真空系统(转子泵与涡轮泵);电子轰击离子源(EI); 四级杆质量分析器;检测分析工作站。

  1.2  材料与试剂

  薄荷脑、樟脑、水杨酸甲酯、桉油精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无水乙醇(广州试剂厂,分析纯);环己酮(广州试剂厂,分析纯);萘(广州试剂厂,分析纯);薄荷通吸入剂(汕头市五环制药厂,批号070201,070202,070203)。

  1.2.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对照品储备液的配制:精密称取一定量的薄荷脑、樟脑、水杨酸甲酯和桉油精对照品,置100 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配成每毫升含薄荷脑、樟脑、水杨酸甲酯、桉油精分别为6.0,1.2,1.6,0.6 mg的储备液。

  内标储备液配制:精密称取一定量的环己酮、萘,置10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配成每毫升各含环己酮、萘分别为0.7,1.1 mg的储备液。

  1.3  实验条件

  1.3.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SPB1701 石英毛细柱(30 m×0.25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250℃ ;升温程序为柱温80℃保持3 min,以10℃/min升至120℃保持3 min;再以10℃/min升至250℃保持3 min;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0 ml/min,柱前压65kPa;进样量1 μl;分流比10∶1。

  1.3.2  质谱条件

  电子轰击离子源(EI);电子能量70eV;传输线温度250℃;激活电压1.5 V;溶剂延迟3.5 min,运行时间为4~25 min,扫描范围为 29~500 amu。用SIM模式,4→6 min,选择碎片离子m/z 55,43;8→11 min选择碎片离子m/z 95,71,128,120。

  2  结果

  2.1  柱温条件选择

  按下面条件:①进样口温度250℃;升温程序:70℃保持3 min,以3 ℃/min升至200℃。②进样口温度250℃ ;升温程序:70℃以10℃/min升至250℃。③进样口温度250℃ ;升温程序:80℃保持3min,以10℃/min升至120℃保持3 min;再以10℃/min升至250℃保持3 min进行测定,结果③分离效果好。因此选③作为本法分析条件。在该条件下,桉油精、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对照品的保留时间与样品峰1,2,3,5的保留时间基本一致,进一步通过标准谱库检索得到峰1,2,3,4,5分别桉油精、樟脑、薄荷脑、异龙脑、水杨酸甲酯。见图1。

  2.2  阴性干扰实验

  按处方比例配制缺桉油精、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的阴性空白对照溶液,按上述条件下测定,测得供试品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的总离子流质谱图(见图1),结果在桉油精、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相同保留时间处,供试品溶液出现对照品色谱峰,阴性对照品无该色谱峰出现,表明阴性对照无干扰。

  2.3  质谱条件选择

  环己酮、桉油精、樟脑、薄荷脑、萘、水杨酸甲酯的GC的保留时间分别为4.510,5.579,9.110,9.545,9.817,10.233 min。为了减少干扰,提高方法选择性,采用选择离子检测法(SIM),选择丰度高,高质量端的离子进行测定。环己酮、桉油精、樟脑、薄荷脑、萘、水杨酸甲酯质谱图中强度最高的峰分别是55,43,95,71,128,120。选择这些基峰为特征峰进行定量分析,干扰少,定量准确度更高。

  2.4  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精密称取对照品储备液0.01,0.1,0.5,1.0,2.0,3.0,4.0 ml置于25 ml量瓶中,加环己酮储备液和萘储备液各1.0 ml,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品待测液系列,进样量:1 μl,每种浓度的待测液进样3次,按上述气相色谱与质谱条件分析。以桉油精与环己酮浓度比,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与萘浓度之比为横坐标,以二者的峰面积之比的3次平均值为纵坐标,作定量工作曲线。标准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如表1。表1  标准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和检出限(略)

  2.5  精密度实验

  选用标准待测液中桉油精、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浓度最大的样品,按上述条件连续进样5次,进样1 μl/次,测得桉油精、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对照品的RSD为1.1%,1.0%,0.7%,1.4%,结果表明精密度较好。

  2.6  稳定性实验

  选用同一批号(070201)的样品,按样品测定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1次/h,1 μl/次,按上述条件共进5次,测定桉油精、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含量,考察样品的稳定性,四者的RSD为2.1%~2.9%,结果表明在4 h内样品溶液基本稳定。

  2.7  重复性实验

  取同一批号(070201)样品,按样品测定方法重复5次。桉油精、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平均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5.87%,12.32%,64.30%,16.80%;RSD分别为2.0%,2.3%,1.9%,2.5%。

  2.8  加样回收实验

  取已测定含量的样品2支,按“样品测定”项下的方法加入一定量的桉油精、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精密加入内标萘140 mg和环己酮220 mg,制成供试品溶液,摇匀。进样1 μl,得结果及各组分回收率见表2。表2   薄荷通吸入剂加样回收实验结果(略)

  2.9  样品测定

  取本品2支,用无水乙醇将外壳内壁和含药棉芯洗净,30 ml/次,共5次,洗液并入200 ml量瓶中,加入环己酮140 mg和萘220 mg,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在精密量取1 ml,置25 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质谱条件,进样为1 μl,测定结果,代入线性方程计算桉油精、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含量。结果见表3。表3  薄荷通吸入剂样品测定结果(略)

  3 讨论

  本法在一次测定中能同时测定桉油精、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与气相色谱法[2]相比灵敏度高出2数量级,最低检出限达到2.4 ng。另外,GC-MS有数据库检索功能,能快速判断目标成分,增加定性手段。

  在本法条件下,处方中冰片成分中的异龙脑成分与内标物萘同时在保留时间9.8 min出峰,但由于两者的碎片离子峰不同,异龙脑的碎片离子峰的基峰m/z为95,萘的碎片离子基峰m/z为128,选m/z128为检测离子可以排除异龙脑的干扰。

  由于桉油精与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出峰时间不集中在一时间段,因此,选用双内标能排除外界干扰,使各组分结果更准确。由于桉油精在低保留时间出峰,环己酮也在其附近出峰,因而,选环己酮为桉油精的内标物;由于萘出峰时间在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三者之间,因而选萘为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三者的内标物。通过选用环己酮和萘为内标,定量效果更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眼科耳鼻喉科分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WS-11233(ZD-1233).

  [2]肖树雄,马丽莎,郑剑红.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薄荷通吸入剂中几种成分的含量[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5,18(1):51.

  [3]于超,孙冠芸,王宇,等.用气-质联用技术测定美声喉泰含片中薄荷脑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1):846.

 

作者: 2010-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