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药学研究

重组疫苗让狂犬病不再猖狂

来源:科技日报
摘要:在亚洲和非洲,每年约有55000人被它夺去生命……在经历了谈“艾”色变,谈“非”色变,谈“禽”色变之后,狂犬病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今年9月8日被确定为世界首个狂犬病日,主题定为“携手共进,让狂犬病成为历史”。近年来,我国狂犬病流行趋势陡增,2006年发病3249人,病死3215人,2007年仅上半年死亡人类已达到1136人......

点击显示 收起

  它是人类最古老的疫病之一;它的致死率极高,几乎达到100%%,被称为是可防不可治的急性传染病;在亚洲和非洲,每年约有55000人被它夺去生命……



  在经历了谈“艾”色变,谈“非”色变,谈“禽”色变之后,狂犬病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今年9月8日被确定为世界首个狂犬病日,主题定为“携手共进,让狂犬病成为历史”。



  近年来,我国狂犬病流行趋势陡增,2006年发病3249人,病死3215人,2007年仅上半年死亡人类已达到1136人,狂犬病成为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政府、医学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



  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狂犬病重组苗为国际首创,已完成安全评价阶段,准备申报临床试验。



  2006年12月,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扈荣良研究员主持承担了国家“863”专题项目“狂犬病传染源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由于该所此前在狂犬病相关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人才、技术和科研数据,承担本课题后,立即由夏咸柱院士、涂长春研究员和扈荣良研究员分别从诊断、流行病学和疫苗及病原研究等方面展开工作,并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该所在疫苗研究方面,在原有弱毒疫苗的基础上,又研制了灭活疫苗、无毒基因工程苗、以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苗。其中灭活疫苗由国内现行流行株制备,是我国首批进入临床试验的灭活疫苗之一;无毒基因工程苗为国内首创,现正在申报安全评价证书;以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苗为国际首创,现已完成安全评价阶段,准备申报临床试验。



  在诊断技术研究方面,建立了适用于实验室操作的荧光抗体染色法、Tap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检测法和适用于田间操作的免疫组化法、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和胶体金试纸条。



  在流行病学调查方面,近年来对全国范围内数千份病料(含疑似病料)进行了检测和诊断,总结了我国狂犬病流行分布态势。



  有关动物狂犬病及病毒研究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军事兽医研究所作为军队唯一的综合性兽医科学研究单位,国家级动物疫病防控科研单位,几十年如一日,从事动物狂犬病防制研究,在动物狂犬病的基础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狂犬病毒的诊断及监测技术、免疫预防等领域具有突显的科研优势和强劲的竞争实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拥有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咸柱研究员领衔,涂长春、扈荣良等中青年知名专家为骨干组成的动物狂犬病防制研究创新群体。在有关动物狂犬病及病毒研究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在国内外发表的研究论文40多篇,申报专利10余项。



  追溯历史,军事兽医研究所在狂犬病病毒研究方面拥有着传统的学术优势和厚重的科研积淀。上世纪80年代,他们在该研究所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殷震研究员主持下进行了大量狂犬病的动物病原生态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分离鉴定研究工作,使狂犬病的研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1982年他们在国内首次发现鹿狂犬病,随后又查清了引发1986年河南大面积流行的黄牛“怪叫病”病原体———狂犬病毒。他们还长期坚持开展狂犬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工作,在国内首次从鹿、牛、家鼠体内分离到多株狂犬病病毒。



  首次证明蝙蝠感染狂犬病毒,补充了我国狂犬病的病原生态学数据



  1999年全军军犬疫病防治中心在该所设立;2005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批准在该所建设狂犬病及野生动物与人共患病诊断实验室;2006年,国家科技部批准由该所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狂犬病和血吸虫病诊断与免疫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该所建成了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购置了液、质联机系统、电子显微镜、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流氏细胞仪、基因芯片仪、基因测序仪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



  他们积极探索狂犬病检测新方法,成功制备了用于狂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疫苗接种后抗体检测的荧光标记特异性单抗、犬狂犬病抗原及抗体免疫层析胶体金检测试纸条,该方法实验操作简单快速、检测结果易于判断、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填补了国内空白;建立了狂犬病毒TaqMan探针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用于病毒抗原的检测;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血清狂犬病中和抗体检测标准方法,即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技术;建立了成熟的狂犬病毒抗原抗体检测技术(ELISA和阻断ELISA法),研制了狂犬病抗体检测试剂盒。



  近年来,在夏咸柱院士带领下,涂长春研究员和扈荣良研究员为我国狂犬病诊断和免疫监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他们积极开展疫情调查,掌握了我国及世界狂犬病的流行态势,连续两年为国家撰写《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咨询报告》中的狂犬病防控内容;为我国各地区提供狂犬病确诊服务,每年接受全国送检疑似病料犬脑组织1000余份,对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500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中和抗体检测,先后从感染犬、牛和猪分离到25株狂犬病流行街毒株,为我国动物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此外,他们从国内狂犬病高发地区采集犬、猫、牛、猪等家养动物及蝙蝠等野生动物样品7500份,首次证明我国蝙蝠感染狂犬病毒,补充了我国狂犬病的病原生态学数据。他们还依据技术优势,积极承担国内的狂犬病防治技术培训工作,先后在重庆市和山东省举办过狂犬病防治技术培训班,为其培养业务骨干;2006年应农业部要求,举办了全国狂犬病防治与诊断技术培训班;多次为卫生部门举办的全国狂犬病学习班进行狂犬病防治知识讲座;与解放军卫生音像出版社联合录制了以狂犬病为主的人兽共患病科普知识讲座;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狂犬病理论、技术与防治》一书。



  “犬五联弱毒疫苗”一举结束我国犬科动物疫病防治生物制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要想从源头上防治狂犬病,就必须抓住动物免疫预防这一根本环节。军事兽医研究所历来重视狂犬病免疫预防工作,经过数代人的艰辛探索与研究,在动物狂犬病疫苗的研发上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上世纪80年代,该研究所侯世宽研究员成功研制了鹿用狂犬病病毒灭活疫苗,对免疫预防鹿狂犬病起到了关键作用。90年代初,夏咸柱院士根据当时国际上犬用疫苗的发展趋势,开始了包括狂犬病在内的多种犬病毒性疾病的疫苗研究,研制成了狂犬病、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冠状病毒和犬传染性肝炎病毒联活疫苗。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研制了用于犬主要病毒病预防与治疗用的生物制剂,该系列疫苗的研制为我国犬科动物狂犬病等重要疫病的免疫预防提供了有效的主动免疫制剂。其中“犬五联弱毒疫苗”是我国唯一获国家批准的犬用弱毒联合疫苗,并于2000年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新兽药证书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举结束了我国犬科动物疫病防治生物制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我国控制犬及经济动物、野生濒危动物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出了巨大贡献,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440余万元,间接经济效益5.8亿元。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研发了“犬六联弱毒疫苗”、“犬狐三联苗”等系列犬及经济动物、野生濒危动物病毒病预防用的多种生物制剂,正与有关企业合作申请注册。同时他们还研制了犬五联免疫血清,为动物狂犬病的暴露后治疗提供被动免疫制剂。



  灭活疫苗是动物狂犬病预防制剂的发展趋势,国外发达国家应用比较广泛。但由于其培养条件要求高,我国一直没有国产的狂犬病灭活疫苗的供应。进口灭活疫苗价格较高,很难在我国大范围推广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扈荣良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从2001年开始进行动物用狂犬病灭活疫苗的研制与开发,先后完成毒株和细胞株的选取、生产工艺的优化定型及大量的实验室免疫研究。2007年5月,经农业部批准,他们研制的“兽用狂犬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CVS-11)”获准进入临床试验。它是我国目前批准进入临床试验四种狂犬病灭活疫苗之一。该疫苗的研制,将为我国提供安全、高效、低价的动物狂犬病疫苗。



  构建狂犬病毒基因重组活疫苗的崭新研究方向,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000年以来,夏咸柱院士、扈荣良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大胆提出以在犬、狐、狼等多种动物体内复制的犬Ⅱ型腺病毒弱毒为载体,构建了狂犬病毒基因重组活疫苗的崭新的研究方向。2002年,在国内首次克隆成功了犬Ⅱ型腺病毒疫苗毒株的感染性全基因组,并建立了以该病毒为载体的重组活疫苗研究技术平台。2004年,构建获得了稳定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重组犬Ⅱ型腺病毒。该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经食饵方式口服免疫,免疫后可同时预防以狂犬病和犬传染性肝炎,适宜我国动物和人狂犬病流行最严重的农村地区和山区犬狂犬病的预防。目前,该疫苗的生物安全评价研究及临床前研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正在准备申报生物安全证书,并申请临床试验,国际一家知名动物疫苗研发公司对该研究项目表示出极大合作意向。从2004年开始,他们又开始探索以疱疹病毒为载体进行狂犬病重组活疫苗研究,2006年,构建获得了稳定表达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重组疱疹病毒,该重组病毒亦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生物安全性,目前正在进行该重组疫苗的实验免疫研究。



  他们还在狂犬病治疗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设计和筛选了可在体内具有阻断狂犬病病毒感染的小干扰RNA分子;制备并筛选了抗狂犬病毒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同时成功制备了抗狂犬病毒中和性单链抗体及其重组免疫毒素,该重组免疫毒素可特异性识别并杀伤病毒感染细胞,阻止病毒感染其他细胞,实现了狂犬病毒感染的靶向治疗。



  ■项目点击



  近年来,我国狂犬病流行趋势陡增,2006年发病3249人,病死3215人,2007年仅上半年死亡人数已达到1136人,狂犬病成为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政府、医学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承担了多项有关狂犬病的研究课题,包括:



  科技部“973”课题分题“狂犬病病原生态学和隐性感染机制”;



  主持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狂犬病和血吸虫病等重要人畜共患病疫苗与诊断试剂的研制与开发”;



  主持科技部攻关计划“重要人兽共患病帕、西尼罗、狂犬病防制技术平台”;



  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课题“狂犬病病毒跨种间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



  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我国狂犬病病毒生态与流行毒株的抗原性分析”;



  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以犬腺病毒为基础的抗原表位展示技术的建立及相关特征研究”;



  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携带狂犬病毒糖、核蛋白的重组犬Ⅱ型腺病毒构建及特性研究”;



  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通过RNA干涉(RNAi)阻止免疫应答狂犬病病毒感染研究”;



  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狂犬病病毒疫苗株口服免疫机理研究”。
作者: 2007-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