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药学研究

抗痴呆药物的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中对结果临床意义判定的系统综述

来源:医学空间
摘要:SOURCE:JournaloftheAmericanGeriatricsSociety近期发表在《JournaloftheAmericanGeriatricsSociety》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确定抗痴呆药物的临床意义的阈值(临床意义)对于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决定了病人和家属将考虑药......

点击显示 收起

SOURC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确定抗痴呆药物的临床意义的阈值(临床意义)对于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决定了病人和家属将考虑药物治疗成本和风险,如药物的副作用。临床意义的阈值对于药物试验的样本量计算,是否应将受试药物接受进入治疗方案中,以及是否应当资助也是需要的。为了更好地对此有所理解,一篇系统的综述汇总了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美金刚胺的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在57个相关研究中,只有46%的研究讨论了他们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最常应用的是
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ubscale)的4点变化,以及总体量表的变化。只有一个研究经验性评价患者的前瞻性相关问题。尽管对结果有所解释,患者与医护人员关注的临床意义并没有进行完整地研究,也没有进入到抗痴呆药的临床试验研究中,因此一些机构如FDA(美国), European Agency for the Evaluation of Medicinal Products(欧洲), Health Canada(加拿大)应该考虑这些药物评价的临床意义。为此,财政部门应考虑引入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 MCID)作为抗痴呆药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判定。这篇综述还给出了相关的组织结构策略,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作者: 2009-3-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