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药学研究

药物研发投入大基因测序定靶位

来源:新京报
摘要:近日,国际制药巨头默沙东(在美国和加拿大称为默克)与华大基因研究院(简称BGI)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书,这是全球第二大制药企业和世界最大的基因组学测序中心的牵手,促成它们签手的是当今世界医药领域最大的热门:“把基因知识用于制药”。Turner)博士,请他谈一谈制药业的现状与未来。关于现状制药业改善人类生......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日,国际制药巨头默沙东(在美国和加拿大称为默克)与华大基因研究院(简称BGI)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书,这是全球第二大制药企业和世界最大的基因组学测序中心的牵手,促成它们签手的是当今世界医药领域最大的热门:“把基因知识用于制药”。记者就此通过邮件采访了默沙东公司首席战略官屠莫文(Mervyn  J.  Turner)博士,请他谈一谈制药业的现状与未来。



  关于现状  制药业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甚至让一些人感到恐慌的“超级细菌”?药物的开发能赶得上细菌演化的速度吗?



  屠莫文:所谓的“超级细菌”就是能够对现在市场上很多抗生素有抵抗力的细菌,肯定是对健康的一种威胁。很多现在的抗生素药物的发现和开发都是针对这些新的正在涌现的微生物,医院是这类问题最重要的发生地,所以改善在医院里的控制技术是对于发现新药的一种重要补充。



  新京报:有人说,制药工业正走在“死胡同”里。因为开发新药的过程太漫长和昂贵;在另一方面,还有些人说制药工业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工业。究竟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你如何看制药业的现状?



  屠莫文:在过去的60年里,世界范围内的制药和疫苗工业通过引入一系列新药和新疫苗而让人类的生活质量有了持续的改善。很多这些药物和疫苗因为专利已经到期,现在都可以买到“无商标”的低价版本。这对于患者是一个好消息,它们会永远保持低价。



  对于创新性的制药企来说,挑战来自于用新药代替旧药,以满足未满足的需要,这正是医药保健服务提供者的价值所在。现在还有很明显的未满足的需要,但是理解像癌症老年痴呆症这样的疾病的机理是很困难的,所以开发新药的耗资很大,风险很高。制药工业的努力集中于发现这些药,同时努力控制开发成本。我们依靠知识产权保护来收到应有的收益,以收回开发成本。



  关于新药  研发过程需要14年



  新京报:发展新药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屠莫文:我们现在正处在生物科学令人兴奋的发展期,首先,我们正在让驱动我们身体的基因在我们面前“赤裸呈现”,开始理解它们的相互作用如何带来健康和疾病。这些基础知识对我们开发治疗复杂疾病,比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药至关重要。



  新京报:为什么大多数的新药都那么贵?未来会不会有一天普通人都吃不起新药了?



  屠莫文:新药的价格反映了开发它们的困难和风险,以及生产它们的成本,因为有些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药物的成本就是很高的。但是,疾病对社会造成的成本也是很高的,我们的新药就是为了帮助社会放下这些疾病的包袱。我们的挑战是和政府、医疗机构合作,以获得在专利保护期内合理的价格。记住,当专利期满之后,这些药品可以永远被“无商标”地出售,这对于社会来说是巨大的价值。



  新京报:如何让一般人知道和相信你们的新药?



  屠莫文:我们需要更有效地传达我们工业已经取得的成就,告诉人们社会如何在我们的药物专利已经到期很长时间之后,仍持续地从我们研发的药物和疫苗中获益。现在从开发一种新药到把它投入市场需要大约14年的时间,多数研制的药物完全没有投入市场!失败的风险还是非常大的。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专利保护?让更多人受益不好吗?



  屠莫文:考虑到把新药带到市场上存在的巨大风险和挑战,专利保护是必要的。如果不保护知识产权,谁还会去冒这样的风险?我们面临的挑战是证明我们的新药对于卫生系统确实有价值。



  关于中国  老成就启发新思想



  新京报:在中国“医生卖药”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个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医患矛盾。不过,西方也有“过量用药”的社会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些事,让医生和其他人给患者他们真正需要的药物吗?



  屠莫文:把正确的药品给对人,或者说对症下药,应当是每个人的责任。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医药?你觉得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吗?



  屠莫文:中国传统医药有着漫长、光荣的历史。很显然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东西。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中国用砷来治疗某些癌症已经有很长历史。最近由上海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张晓威领导的中法联合小组已经发现了砷治疗癌症的机理,这是一个绝好的例子,说明老成就可以启发新思想。



  【背景事件】



  杜绝盲目性,寻找靶点



  基因科学在制药科学中的应用首先是寻找药物作用的靶点。深圳华大基因科技合作事业部复杂疾病研究组助理总监杨琳表示,药物对人体发生作用,肯定是和人体中的什么东西产生作用,这就是靶点。“靶点”包括各种基因位点,还有各种蛋白质。所有的药物都有“靶点”,几千年前就开始用的药也是如此。



  现在,制药业终于摆脱了盲目性,从“对症下药”变成了“对靶点下药”。比如有一种叫GPCR的蛋白质,与人体中的很多活动,比如视觉、嗅觉、神经传导、情绪反应都有关。目前世界上20种最畅销药物中,有12种药物以它为作用靶标。



  虽然药学已经进入了“靶点时代”,但在开始的岁月里仍然难免盲目性,找到药物靶点需要先提出假设,然后一个一个试,有时甚至需要“撞大运”。人体中光是已经发现的酶就有数千种,还有大量的酶有待发现,这样的试验之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现在终于有了一种“釜底抽薪”的方法,可以通过比较病人和健康人的基因差别找到药物靶点。



  这个主意早就有人想到,只是当时还没法实现。主要卡在要比较健康人和病人的基因太困难。人体有30亿个碱基对,要读懂它,首先要把这本“大书”的每个字都“写”出来。这正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长项。杨琳说,以前研究基因的方法主要是“基因芯片”,在基质(比如说玻璃片)上设置一些已知的“核酸探针”,通过对探针和待测序列的结合反应进行检测,分析人体的基因序列。现在华大基因采用的新技术可以一次测试几千万条DNA序列,而不需要依赖于任何已知的序列信息。在与默沙东公司签约的仪式上,研究院执行总裁王俊说:“基因芯片”相当于电子学中的“模拟技术”,而“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是“数字技术”,是本质的飞跃。



  个性治疗,看基因用药



  除了为药物寻找“靶点”,未来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还将运用到另一个重要的领域———个性化治疗。因为每个人的基因都有差异,所以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各异。在签约仪式上,默沙东研究实验室的总裁Peter  S.  Kim举例说,对于丙肝患者来说,一个特殊基因上发生的突变会让病人对药物的反应有两倍的差异。通过了解一个人的基因,就可以为他采取最适合他本人的药物治疗方案。



  杨琳说,现在基因测序所需的费用正在急剧降低,做一个人体全基因组测序的费用降到万元以内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但了解一个人的基因组序列还只是“个性化治疗”的条件之一,另一个条件是必需有解释基因差异和临床表现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制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为了研发出适合黄种人的药物,国外制药企业需要了解中国人的基因和疾病以及疗效的关系。深圳华大基因为两者的合作搭建了平台并提供技术支持。在和丹麦科学家联合进行的一项关于代谢综合征(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等)的合作中,他们就测试了1000个病人的基因和1000个健康人的基因,并对两者进行比对,找到了一些候选的基因差异位点,然后又测试了约两万个样本作为验证。这一切,都要依靠研究院领先的测序能力和强大的生物信息处理能力。



  无论在基因层面用药,还是个性化的治疗,都需要制药企业和基因科学研究机构通力合作。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总裁王俊说:“生命科学的起点是基因科学,而终点是研制药物改善人类的健康情况,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时间点,我们终于可以架起从起点到终点的桥梁。”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