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药学研究

华人学者发现中药抗癌功效 美国捐1.5亿助研发

来源:搜狐健康
摘要:访谈嘉宾郑永齐中药国际化联盟主席有人曾形容青蒿素与中医的关联:“一大群科学家,走进一间老祖宗留下的房子,翻箱倒柜试图寻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最后在屋后的垃圾堆里发现了宝贝。”另一位来自美国耶鲁大学肿瘤研究专家郑永齐也用多年的研发佐证了这一说法。他带领团队花12年时间研究,发现有1800年历史的中药古......

点击显示 收起

访谈嘉宾郑永齐 中药国际化联盟主席

  有人曾形容青蒿素与中医的关联:“一大群科学家,走进一间老祖宗留下的房子,翻箱倒柜试图寻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最后在屋后的垃圾堆里发现了宝贝。”另一位来自美国耶鲁大学肿瘤研究专家郑永齐也用多年的研发佐证了这一说法。他带领团队花12年时间研究,发现有1800年历史的中药古方黄芩汤不仅可以遏制化疗副作用,同时可以修复受损组织,这在西药领域尚不可实现。 上期回顾:现行医疗模式呼唤人文关怀 版权声明:搜狐健康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药古方”被发现可以解决西药未解难题

  搜狐健康:我们知道黄芩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它跟您现在研究的新药有什么关系?

  郑永齐:我们研究的这种药物叫做PHY906,它并不是黄芩汤,黄芩汤只是基础产品。对于一个不同古典药方,不同厂商采用不同的药材,或采用不同的制作方式,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成分是不一样的,效果也不一样。

  PHY906的成分确实跟黄芩汤一样,但我们在做PHY906时,是从内地精选的药材,在台湾生产,制作方式是挥化,它跟我们在市场上买到,或药店配的产业化的产品完全不一样,而且目前还在研发中,没有投入市场。

  搜狐健康:我看了一些报道,说您关于黄芩汤配方有助化疗的研究已经有12年,其均一性也达到了92%,您为什么会把黄芩汤当做研究对象?您是如何发现它具有抗癌功效的?

  郑永齐:首先,我想解决癌症化疗的几个副作用,比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烧。

  我挑选了20几个 “号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古方。挑选的标准一是历史悠久,现在还在使用;二是简单的方子,但同时能够有些复杂性让我去研究中国药方的基本机理,比如君臣佐使的观念。黄芩汤只有四味药,而且已经有1800年的历史,符合了这些标准,所以我觉得它成功的机会非常大。

  但问题是能不能用在癌症病人身上?从来没有人这么用过,所以我想做一些尝试。这种尝试必须满足一些前提条件,一是解决化疗副作用的同时不能影响化疗药物抗肿瘤的疗效。我们首先进行了临床前的动物实验,发现它不仅没有降低抗肿瘤的作用,反而有增强,这让我非常惊喜。二是看毒性有没有增强,同样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动物体内毒性减弱。这两个结论让我心里有了底。

  同时,我们还依据黄芩汤的传统使用疗程,依据一般情况下三天到四天没有效果就停用的原则,在动物实验中设计了两天、四天、六天的实验时间,结果发现四天跟六天效果一致,六天以后出现副作用,这也印证了老祖宗的经验学。

  接下来,我开始验证黄芩汤中的四种草药是不是必须同时存在,而且必须按1800年前的配方比例。结果发现,只有当四味药综合使用的时候才可以降低化疗的副作用,也就是说它的抑制剂可能来自一个化合物。抑制剂中有三个靶点三个线,三个不同的机理在同时进行,互相交叉,即使压制一条线,其它两条线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而西药很难做到这一点。这也证明中药不是由一个物质决定,而是一群物质,他们具有独特的靶点导向。这样我们就得出结论:PHY906可以阻止肠道损伤继续恶化,同时帮助已被破坏的组织还原。这个设计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从不被看好到获得上亿试验资金赞助

  搜狐健康:据说一开始一些人并不看好您的研究,认为从传统中药古方去做一个癌症辅助治疗药物这是非常冒险的行为,是这样吗?

  郑永齐:我研究这个开始是为一个目的,后来慢慢深入的去剥,找出了新用途,引导新的基础研究和发展。不止是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实际上是在创新现代新的科学思路。如果不这么深入的研究,我不可能找到它的新用途。所以风险是一直存在的,你不能确定未来的走向。

  但做基础研究可以带动临床的想法,临床的想法可以带回来基础研究,这是双向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跟FDA交换意见,包括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大家都是瞎子摸路往前走,如果第一个路子走出去,拿出一条以后可循的路,别人就可以借鉴将来怎么走的更快。

  当我们去申请美国国家资助做临床实验,审核的人多半完全不懂中医药,他们纯粹从科学角度去看,最后同意了资助,我们拿到了一年1.5亿的临床试验资助,这是相当大的一笔资助。

  在我们试验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美国的同僚从一开始完全拒绝到开始怀疑,再到愿意让我探索,确实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现在,我们已经准备在美国对化疗失败的病人展开二期临床试验。

  搜狐健康: 您个人认为这是冒险的行为吗?

  郑永齐:我是希望把一个中药方子变成一个在美国上市的处方药,这其中的风险当然有。我们做临床研究,即便感觉很有希望,也不意味着成功。因为药物研发的每一个过程都可能出问题。

  尽管我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我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就考虑到,一是值不值得做,二是有没有成功的机会。我本身就喜欢解决别人没解决的问题,而且我不是盲目的冒险。我们选方子很小心,假如没有希望,我也不会为此工作12年。其实产品经得起考验,就不应该害怕风险。

郑永齐教授 

  药没有民族,也不分国籍

  搜狐健康:您现在还在担任 “中药全球化联盟”主席,当时如何考虑成立这个机构的?

  郑永齐:我是西药出身的,我确实不懂中药,但在学习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中药的药理有相当好的总结规律。中药是治人,人就是一个系统,西方是治一个病,对症下药,这两个角度是可以互相交叉的,但是研究的走法必须从系统学的角度去走。

  实际上,中药失败的可能性远远要小于化学药。因为化学药没有经过人,中药是有人服用的经验,除非是改良的中药,这种情况可以当新药处理。

  我觉得我从研发PHY906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老祖宗留下来的中药的精华可以实现共享。我那么多年的经验也愿意跟别人分享,2003年我成立一个中药全球化联盟,现在已经有139个学术团体参加,包括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学,国内很多单位。

  中药不可能取代西药,西药也不一定能够做到中药能做的事情,将来应当是各取精华,发展新的医学。药没有国家的,也没有民族的,药就是药。它是科学,没有国籍之分。中药全球化必须要能够被全世界的管理机构接受。

  中药全球化其实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按照西药研发模式,从植物中提取单体物质,如青蒿素;二是在宏观视角下遵照传统中医学理论进行研发。

  搜狐健康:如果您的药未来能够问世,就能向世界证明传统中药还是很有疗效的,以前传统中药的疗效可能只是本国人或者东南亚一带认同比较多。

  郑永齐:其实在中国现有也有很多人不认可中医中药。西方走到整合医学,把几种物质合成在一起,其实中医老早就有,老早就是这个观念。我认为中药绝对对世界未来的医学发展有相当大的启发,我相信我能够被启发,我的同事也能够被启发。

  创新药企业研发不能追求短平快

  搜狐健康:您在研发PHY906的过程中有没有关注过国内的一些中药国际化企业,他们也非常想按照西方的方式去做,比如地奥心血康、复方丹参滴丸,但是这个过程非常艰难,您能不能给他们一些建议?

  郑永齐:中国的企业在药物研发上追求短平快,做药业不能有这种思想。一个国家的计划应该有短期、中期、长期,一个创新的药业,也应该有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不能要求立刻见成绩。

  其实做中药的时间已经比做西药短,你不必再考虑药物筛选,毒性已经基本掌握了。就像我做的这个研究,也是老祖宗发现的,我只是重新发现了它的新用途,所以千万不要觉得我很伟大。

  搜狐健康:刚才您谈到发现基于很多的基础研究,这也是我们国内企业有所欠缺的,您能不能对国内的整个环境包括学界业界提一些相关建议?

  郑永齐:我觉得国内的一些药厂基本上自己没有所谓内部研发部门,原因可能是缺乏经济支持。所以我希望在国际和国内都能出现两三家中药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不是只靠自身研发,还必须跟工业界合作。

  国内科学家有时候可能太盲目,深思的机会比较少,互相讨论比较少,接受挑战的能力还不够。我觉得国内年轻的科学家相比于西方国家,实际上很辛苦,他们独立经验不够,我想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我认为中国的创新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未来将涌现出很多机会,企业要有耐心,一步步走,不要激进。

  附:郑永齐简介

  郑永齐教授是国际学术界著名的华人教授,华人生物学家在美国的杰出代表,美洲华人生物科学学会创始人。他从事药理学、生物科技、中西药开发等研究长达30多年,在肿瘤及病毒药理学方面的显著成果及贡献扬名于海内外,被称为肿瘤药物研究的先驱。此外,郑永齐教授2003年发起成立“中药全球化联盟”并担任主席,旨在集合全球各地顶尖的研究机构,促进中药的全球化。郑永齐教授是美国耶鲁大学资深讲座教授,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夫定的发明人,近12年来,致力于经典中药复方研究,所领衔的团队近期在国际学术刊物包括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多篇中医药系列临床与基础论文

作者: 2012-1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