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当其溶于酸性溶液中时带正电荷,溶于碱性溶液时中带负电荷,如将血清蛋白质置于一种弱碱性溶液(pH8.6)中,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均带负电荷,将此溶液放入电场中,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就会向阳极移动,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所带电荷不等,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也不同,据此可将血清蛋白分成5个条带,他们分别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及γ-球蛋白。在实际测定中,并不是测定这5种蛋白质在血液中的绝对含量,而是5个部分的相对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正常人血清蛋白电泳值为:白蛋白55%-62%,α1-球蛋白4%-5%;α2-球蛋白6%-9%,β-球蛋白9%-12%,γ-球蛋白15%-20%。由于测定方法不同,此值可略有不同。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血清中各种蛋白的比例都会发生变化,往往以A%和γ%的变化最为明显。这种变化常常在A/G比值发生变化以前就出现。
(1)白蛋白:如前所述,人体血液中的白蛋白全部由肝脏合成,当肝细胞受损后,白蛋白合成、转运、释放障碍,血清白蛋白减少,A%值下降。肝炎各期白蛋白变化不尽一致,一般的急性肝炎白蛋白变化不大,可正常或轻度降低,随着病情的恢复而逐渐正常。慢性轻型肝炎及无症状的肝硬变代偿期白蛋白可正常。慢性中重型肝炎及
肝硬化失代偿期白蛋白可降低。白蛋白降低程度与病情轻重呈正比,肝脏损害越严重,白蛋白降低越明显。重症肝炎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白蛋白明显降低,蛋白电泳A%可降到40%以下。治疗后白蛋白量回升为治疗有效的最好指标,若治疗后不回升,并呈进行性降低,多提示肝细胞损害严重,难于恢复,预后不良。
(2)球蛋白
α1-球蛋白:肝脏炎症病变时,α1-球蛋白常增加,肝坏死和肝硬化时α1-球蛋白减少。一般来讲,
肝病时α1增加常反映病情较轻,而α1减少常提高病情严重,但在
肝癌时,α1-球蛋白显著上升。
α2-球蛋白:病毒性肝炎初期(起病后一周内)多数正常,以后逐渐增加。重症肝炎和急性肝坏死时常减低。失代偿期肝硬化时也多有降低。肝癌时α2-球蛋白增高。因α2-球蛋白含脂蛋白,故胆汁淤积和血脂增高时也见增高。
β-球蛋白:β球蛋白也含脂蛋白,其增高常伴有脂类及脂蛋白增加,可见于胆汁性肝硬化。高脂血症时β-球蛋白也增多。当肝细胞严重损害时,因肝脏合成减少,β-球蛋白可降低。
γ-球蛋白:几乎所有肝胆疾病都增高,因病情不同增高程度不尽相同。急性病毒性肝炎、γ-球蛋白一般正常或稍高,当急性证章恢复,其他肝功能试验正常后,若γ-球蛋白持续升高,为肝炎慢性化的信号。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病程中,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与白蛋白降低的程度一样,可以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及预测预后。轻度慢性肝炎的γ-球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23%),中度慢性肝炎及代偿期肝硬化约在25%左右,重度慢性肝炎及失代偿期肝硬化常在30%以上,高于40%以上时是近期预后不良的指标。
但γ-球蛋白增加不能仅作为肝病的诊断指标,除肝炎、肝硬化外尚有50余种疾病均可导致γ-球蛋白增高,像黑热病、
结核病、多发性骨髓病、硬皮病、高免疫状态等。因此它主要用于区分急性肝炎和肝硬化,帮助动态观察从慢性肝炎向肝硬化的演变及推测预后。
总之,和其他蛋白代谢方面的试验一样,蛋白电泳也缺乏特异性,需与其他肝脏检查项目互相参照,综合判断。
作者:
佚名 200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