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味苦、甘、辛、大热,入心、肝、胃经。陶弘景曰:“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热性,独冠群雄……人饮之使体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本草纲目》云:“烧酒,纯阳毒物也。……与火同性,得火即燃,同乎焰消。”祖国医学认为,肝喜滋润,最忌热邪燔灼;脾最忌湿邪困阻。肝炎本乎湿热为因,因酒性火热,饮之则助湿助热。
按现代医学讲,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正常人饮酒后,不到5分钟即由肠道吸收,并进入肝脏。肝脏是人体的代谢中心,肝脏可将 酒处理成对人体无害的物质而排出体外。其过程是这样,乙醇被氧化成乙醛,乙醛又被氧化成乙酸,最后,乙酸又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肝炎病人的肝细胞已有病损,肝功能降低,就会妨碍乙醇的氧化分解,以致饮酒后,乙醇在体内消失的速度延迟,要完全清除酒的毒害,需要7-10天,甚至更长。乙醇及乙醛有直接损害肝细胞的毒作用,而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正常人长期大量饮酒,引起酒精性肝损害、脂肪肝、
肝硬化及
肝癌。对肝炎患者来说,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肝脏进一步被破坏,从而加重病情,因此,肝炎患者必须忌酒。
无症状带毒者也不宜过多饮酒。最近,英国学者威廉等人选择了296名无症状的HBsAg阳性和157名HBsAg阴性的人进行对照观察,两组在年龄、性别、职业、营养及饮酒类型,饮酒期限等方面都相似。经过三年半的时间,当每天摄入酒精80克以上时,有一小部分HBsAg阴性出现肝损伤。但当HBsAg阳性者,在每天摄入40-80克酒精时,几乎都发生肝损伤,说明“无症状带毒者”对酒精是很敏感的。
作者:
佚名 200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