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有病三分药,七分养”。但是很大一部分
肝病患者,只会吃药不会养病。怎样才算会养病呢?除合理用药外,把握住以下三点,即心情舒畅、休息充分、饮食合理,后亮点前面已谈过,相对地容易做到。患病期间要能保持心情舒畅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比较难的。
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病人,吃得很好,休息得不错,就是心情不好,整天愁眉不展,思想包袱很重,结果是病越治越重。
祖国医学很造就认识到这一点,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医著《黄帝内经》就明确提出:“内伤七情”的观点。认为,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极则百病生。中国古典小说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林黛玉忧郁多病早夭,伍子胥愁思一夜白头,犯进中举喜极而疯,周瑜气怒吐血身亡等。现在医学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卫生,并证明人的心理活动是能明显地参与内脏各种正常过程和病理过程的。
临床上也有很多例子,如:有一位女性慢性肝炎患者,在住院期间对其丈夫不按时探视非常不满,思前想后,闷闷不乐,寡言少语。同病房病友的询问被她当做是“看笑话”、“给难堪”。本来肝功能已接近正常,结果GPT值升高了,TTT值也异常了。后来,医生了解到,原来她的丈夫公出,事先没有告诉妻子。丈夫回家后,立即来探望,还带来了妻子心爱的礼物。当她了解到真相后,精神立即好转。说来奇怪,肝功能和GPT值也很快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心情与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
肝病患者精神负担很重。患急性肝炎的患者认为自己患的是传染病,别人都讨厌自己,又怕急性肝炎转成慢性。慢性肝炎患者的负担更重,有的经过一段治疗无效,有的病情稳定后,又由某种原因(如劳累、生气、外感等)诱发,病又犯了,有的时好时坏,病情经常反复;再有每个病人都有不同的实际问题,如有的是一家之主,上有老,下有小,生病的时间一长,经济就存在困难,生活中也出现很多困难,有的要出国,因病可能去不成了,有的要考大学,因病不能上大学了,有的找对象,因病告吹等等。
临床上医务人员与病人交谈后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病人内心是很痛苦的,那些感情脆弱的病人,更为严重,轻则掉泪,重则有轻声之念,可见病人思想负担之重是必须认真解决的。
如何使肝炎患者结果思想,放下思想包袱,这对医生和患者都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治疗的成败。作为医生应该同情与理解病人。对于病人,必须有一个正确对待自身疾病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一个人生病总是难免的,既然患了肝炎,就要正视这个现实。思想里考虑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如何积极地与医生配合,如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集中精力养病。不要因为病一时不好,就发愁就悲观,悲与愁无助于病的康复,反而会时病更严重,对病人的损失很大。患者在病期应该学会一套
养生的方法,随时把心情调节到舒畅愉快的状态,保持性情开朗,乐观豁达,不但要正视疾病,还要正确对待社会、家庭、工作单位等等,心胸开阔,遇事不生气,不贪恋,而是恬淡处事。只要符合养病规律,疾病就一定能治愈。
作者:
佚名 200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