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专家门诊专家讲座专家提示

青光眼:视力的隐形杀手

来源:北京同仁医院
摘要:青光眼作为一种不可逆的致盲眼病,在疾病初期常常因为没有症状而被忽视,只有当疾病进展到晚期,才引起患者可以察觉的症状,在视觉非常重要的部位引起无可挽回的丧失。在发达国家5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发展中国家则有超过90%的青光眼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一无所知,甚至从未听说过青光眼。因此,青光眼通常被称作......

点击显示 收起


  青光眼作为一种不可逆的致盲眼病,在疾病初期常常因为没有症状而被忽视,只有当疾病进展到晚期,才引起患者可以察觉的症状,在视觉非常重要的部位引起无可挽回的丧失。在发达国家5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发展中国家则有超过90%的青光眼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一无所知,甚至从未听说过青光眼。因此,青光眼通常被称作“盗取视力的小偷”,或被称作“沉默的致盲性眼病”。

  青光眼是一类以视神经损伤为特征,并因此而造成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的眼部疾病。青光眼最早是根据此病晚期患者瞳孔中常常反射出近似青色的光晕而得名。中医也称为“绿内障”。

  青光眼是目前世界上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也就是说它不像白内障、角膜病等可逆性致盲眼病,通过手术治疗完全可以恢复视力,而青光眼损伤的是视神经,神经细胞是不能再生的,因此青光眼一旦发生视力、视功能的损害,即使通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视力也无法恢复,只能尽量保存现有的视力。

  青光眼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在老年人更常见,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且青光眼的发病具有遗传性。世界卫生组织公布,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将有8000万人患有青光眼,其中1120万人最终可能发展为双眼失明,全球因青光眼引起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总数的50%。我国青光眼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是0.68%,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高,65岁以后可达4%至7%。

  由于青光眼的发病有多种因素,已知的有眼球本身结构的因素、遗传、神经血管系统、环境因素等,不同类型的青光眼其发病情况也不一样,有些迄今还不太清楚。因此事实上真正防止青光眼的发生与发展是不可能的。所以,青光眼的防盲必须强调“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于部分高危人群,激光虹膜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以对部分青光眼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如何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呢?定期体检最为关键。对于普通人群,40岁后应每隔2~3年检查一次;60岁后每隔1~2年检查一次。对于有青光眼危险因素存在的高危人群,如有青光眼家族史、高眼压、高度近视、糖尿病患者、有眼外伤史、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等等,35岁后应每1~2年检查一次。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眼病,仅就目前医疗水平来讲,大多数青光眼患者是不能够被彻底治愈的。青光眼的治愈是以有效控制病情不再发展为目的的。但如果患者能够早期发现,依从医生的方案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青光眼这种疾病就能够被有效控制,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在有生之年保持良好的视功能。青光眼治疗的原则:“一不、二要、三定期”。“一不”是指不凭自我感觉用药。“二要”是指要终生降眼压治疗,要关注疾病进展。“三定期”是指要定期查眼压、定期查眼底、定期查视野。特别强调青光眼患者一经确诊就应接受系统正规治疗,终身随访观察。

  青光眼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激光及手术三种方式。药物治疗相对安全,但降眼压幅度有限,并且需要终生用药,有时也可能发生药物的毒副作用。为此,青光眼患者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做到规律、按时、定量、长期、持续。激光治疗操作简单、快速、方便、患者痛苦小,门诊可进行,且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但是激光治疗不能用于所有类型的青光眼,术后部分患者还需要药物治疗,且远期效果不肯定。手术治疗可以明显的降低眼压,且眼压控制稳定,部分患者不再用药治疗,但可能会出现一些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特别指出的是,青光眼的治疗不是一成不变的,治疗方式各有利弊,应根据每人的眼压、眼底及视野损害的情况灵活掌握。

  青光眼属于终生性眼病,患者应学会正确对待青光眼,适应与青光眼共存,定期检查。

 

 

 

(来源:北京同仁医院 王书华)

 

 

 

作者: 2010-3-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