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张琪治疗慢性肺心病精粹

来源:网络
摘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张琪教授从事内科疑难杂病多年,尤其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治疗具有真知灼见,以疗效显著闻名于杏林,笔者有幸从师伺诊,于其博大精深中觅得一鳞半爪,介绍如下。一、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张老在临床上善用血府逐瘀汤合生脉散治疗肺心病屡用屡验。血府逐瘀汤为治疗瘀血内阻于胸部,气机郁滞所致胸痛......

点击显示 收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张琪教授从事内科疑难杂病多年,尤其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治疗具有真知灼见,以疗效显著闻名于杏林,笔者有幸从师伺诊,于其博大精深中觅得一鳞半爪,介绍如下。

  一、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张老在临床上善用血府逐瘀汤合生脉散治疗肺心病屡用屡验。血府逐瘀汤为治疗瘀血内阻于胸部,气机郁滞所致胸痛、胸闷的代表方剂。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活血祛瘀,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又能养阴润燥,使瘀去而不伤阴血;配以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胸中,使药至病所;枳壳疏肝行气,与桔梗相合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又有牛膝活血祛瘀,通利血脉,并引胸中的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两药相配又是一升一降,调畅气机使气行则血行,同时又可以增加活血祛瘀止痛之功。诸药相伍,活血而不破血,养血而不滞血,气血并治,升降适度,方剂配伍恰合肺心病血瘀证的特点,用以治标实;生脉散以甘温配甘寒,佐以酸收,意在气阴两补,收敛心肺之气,用以治本虚。同时又可以防止活血化瘀药久服耗伤正气。两方相伍,标本同治,临证时再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随症加入清热化痰之品,大多可获良效。本病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故张老在治疗上尤其强调必须注意审度证侯的虚实偏重,抑或虚实并重,而予补中寓攻,攻中寓补,攻补兼施之法,决不能一味浪补,或一味猛攻,总之以扶正而不碍邪,祛邪而不伤正为要务。

  二、适当益气升中有降
  张老认为肺心病出现的气机不利,不宜大量应用人参,黄芪。《本草经疏》“黄芪,胸膈气闷者勿用。”人参,《本草化义》谓“若肺火受邪,喘嗽痰盛,胸膈痛闷,噎膈便秘,有虫有积,皆不可用。”二者为益气升提之品,大补元气,对于单纯气虚、中气下陷、浮肿者,辨证以气虚为主,无明显有形实邪者,大剂量应用疗效显著。但是对于肺心病由于气虚与气滞、血瘀、痰浊、水饮交互为患而引起的本虚表实证,大剂量应用显非所宜。肺气肿、肺心病应用人参、黄芪量不宜大,以15~25g为宜,而且必须注意与坤草、葶苈子、桃仁、猪苓、泽泻等活血化瘀及利水通淋药相配伍。对于肺气肿肺心病的患者慎用黄芪、人参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加用桔梗、枳壳、杏仁以调畅气机,疏利肺气,伴有热痰征象时,应用桔梗尤佳。《本草纲目》谓“治胸中痞满不痛,用桔梗枳壳,取其通肺利膈下也。”

  三、利水消肿衷中参西
  张老虽为全国名老中医,但并不局限于传统的理法方药,注重举考现代医学的病理、药理,主张中西汇参,衷中参西。如对肺心病心衰的治疗,张老认为利水消肿虽为治标之举,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法则,利水消肿药可以起到西药利尿剂的作用,而少见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之弊,可以消除水肿,减少肺血容量,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但是对于中药的应用张老一再反复强调,应用中药的原则必须是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导,现代药理研究作参考,坚决不能用西医理论指导中药。就以利水消肿药来说,张老认为,葶苈子,味辛性寒为泻肺中气郁水饮、利湿平喘要药,《本草经百种录》云:“葶苈滑润芳香,专泻肺气,肺如水源,泻肺既能泻水也。大黄之泻从中焦始,葶苈之泻从上焦始。故《伤寒论》中承气汤用大黄,而陷胸汤用葶苈也。”葶苈子适用于中医辨证为浊唾痰涎壅遏气道之邪实气闭者,肺虚喘咳、脾虚肿满者忌用。临床应用治疗心衰的指征为咳喘,不得卧,浮肿明显,且没有明显的脾肺气虚表现者,尤其适用于反复应用地高辛中毒,不能再用者,一般用量为15g,最多可用至50g。五加皮,味辛性寒,入肺肾经,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本草再新》谓“化痰除湿,养肾益精,去风消水。”应用指征为咳喘,水肿明显,辨证以寒湿为主,没有明显阴虚及肺气虚表现者。汉防己,味苦性寒,行水散流痰,主肺气嗽喘,《本草经疏》曰:“凡胃虚阴虚,自汗盗汗,口苦舌干,肾虚小水不利均忌。”应用指征为辨证没有明显湿热而以阴虚为主者。附子、麻黄、桂枝都具有温阳强心作用,但是附子能减慢心率,用于治疗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衰,辨证属心阳虚衰,鼓动无力之证;麻黄、桂枝能提高心率,增加房室传导,在治疗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时,心率小于80次/分为好。对于阳气虚衰,不能化气行水,而引起水液泛滥为主者,可辨证加用真武汤或苓桂术甘汤温阳化气。

  四、取决预后重在通便
  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张老发现下法对于肺心病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保持肺心病病人大便通畅对于其症状缓解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灵枢·本输》谓“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肺经之脉通过大肠经的脉络,大肠经之脉络也上连于肺,故有“肺脉络大肠上膈,大肠脉络肺下膈。”之说,说明二者表里相通。《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说明大肠之气闭塞不通,上逆可为咳嗽、气喘。肺心病尽管原发病不在肠胃而在肺,但是本病晚期,由于乏氧酸中毒、心力衰竭所导致肠道瘀血,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能力减低及肠黏膜破坏,甚至出现消化道溃疡等病变,这些因素可以促进肠内发酵,导致腐败过程加剧。出现较重的腹胀,便秘等症状,难以治疗,腹胀则影响膈肌的升降,使肺的呼吸功能受限,呼吸困难加重,这又可促进感染的发生,进而又加重机体自身中毒,进一步促进肺性脑病的发生。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肺心病病人需保持大便通畅。张老经过大量临床实践体会到,病人大便排出通畅时,腹胀、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均有所减轻。
  张老临床治疗肺心病时,喜用当归,除取其活血养血作用外,着重取其润肺作用,一般用量为30g。此外还喜加郁李仁、桃仁、杏仁以润肠通便,必要时也可以加大黄。

  五、典型病例
  王某,女,48岁,2000年4月19日初诊。患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5年,每年冬春两季必有发作,静脉点滴抗生素可以暂时缓解病情。逐年迁延发作,病情持续加重,逐渐进展为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本次因外感风寒而复发,咳嗽咯痰、心悸气短、喘息,水肿发作明显。由于常年大量应用抗生素,本次住院痰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显示,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菌素均不敏感,病人自行服用阿奇霉素,出现过敏现象,无奈而求治于中医。
  病人自觉胸闷,咳嗽、咯痰,痰色黄而质地粘稠,难以咯出,心悸、气短、口干,不能平卧,后背冰冷不温,腹部胀满不适,食欲不振,小便少,一昼夜仅300ml,大便秘结一周一行。活动后则心悸气短加重明显。查体:由于阿奇霉素过敏病人周身有红色粟粒状皮疹,扪之碍手。口唇颜面,爪甲严重紫绀,球结膜充血,颈静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肝脏扩大伴有压痛,位于右锁骨中线4cm,质地硬,腹部膨隆,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1次/分,桶状胸,剑突下心脏搏动明显,听诊双肺有大量干湿罗音,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率110次/分。双下肢浮肿明显,按之没指。质红紫而有瘀点瘀斑,舌苔白厚腻,脉沉伏。心脏彩超示,肺心病,右心衰竭。
  西医诊断:肺心病心衰二度。
  中医诊断:肺心病心水。辨证为心阳虚衰,水气凌心,血脉瘀阻,痰浊上犯。心阳虚衰为本,血瘀痰浊为标,本虚标实。
  治则: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解毒化痰
  处方:太子参20g,麦冬20g,五味子15g,生地15g,柴胡20g,桃仁20g,红花20g,当归30g,枳壳15g,赤芍20g,川芎15g,桔梗15g,怀膝20g,公英50g,地丁30g,大青叶20g,双花30g,连翘30g,白花蛇舌草50g,丹参20g,杏仁15g,紫草30g,郁李仁15g。水煎日一剂早晚温服。
  二诊:病人服药14剂,自觉呼吸状态好转,夜间可以平卧,口唇,爪甲,颜面紫绀明显减轻,咳嗽,咳痰有所减轻,腹水有所减少,听诊,双肺仍可闻及干湿罗音,但范围程度较前明显减轻,周身皮疹基本消失,大便排出基本通畅,3日一行,仍尿少,一昼夜仅为700ml,双下肢水肿消退不明显,舌质紫有瘀点瘀斑,苔白,脉沉。
  处方:茯苓30g,白术20g,附子15g(先煎),白芍20g,生姜15g,泽泻30g,葶苈子30g,党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5g,丹参25g,桃仁20g,猪苓20g,红花20g,当归30g,大枣10g,牛膝15g,公英50g,地丁30g,白花蛇舌草50g,连翘30g。水煎日一剂早晚温服。
  三诊:服前方2l剂,浮肿明显减轻,紫绀进一步好转,排尿1800/24小时,大便排出状态进一步改善,可以一日一行。体力有所增加,听诊双肺有少量罗音,心率90次/分,舌脉变化不显著,惟食欲欠佳,于二诊处方中加入五加皮20g,焦山楂25g,鸡内金25g。
  四诊:又服药21剂,浮肿完全消失,体力明显增加,听诊肺部罗音消失,诸症基本好转,活动后仍觉心悸气短,偶有紫绀,舌质紫而少苔。有瘀点瘀斑,脉沉弦。
  处方:太子参20g,麦冬20g,五味子15g,生地15g,柴胡15g,桃仁20g,红花20g,当归30g,枳壳15g,赤芍15g,川芎15g,桔梗15g,杏仁15g,牛膝15g。水煎日一剂早晚温服。
  病人再服药21剂,状态已如平常人,好转出院,瞩其慎起居,避风寒,避免过劳,随访年余,状态稳定,未闻复发。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