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求医问药专家门诊名家医案

陆德铭外科临床运用益气养阴法的经验(疖病,白塞氏综合征,甲亢,乳腺癌术后)

来源:网络
摘要:益气养阴法为中医外科常用补益法之一。适用于具有神疲乏力、口干欲饮、形体消瘦、头晕目眩、自汗盗汗、脉象细数、舌质红苔光剥、中裂、舌体胖者,在外科领域中气阴两亏的原因有二:一是素体气虚,又感热毒之邪。陆师在临床中常用药物为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南沙参、杞子、女贞子、天花粉、生地、玄参、麦冬等。外科......

点击显示 收起

益气养阴法为中医外科常用补益法之一。适用于具有神疲乏力、口干欲饮、形体消瘦、头晕目眩、自汗盗汗、脉象细数、舌质红苔光剥、中裂、舌体胖者,在外科领域中气阴两亏的原因有二:一是素体气虚,又感热毒之邪。日久灼伤津液。二是久病伤阴耗气。陆师在临床中常用药物为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南沙参、杞子、女贞子、天花粉、生地、玄参、麦冬等。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各不相同,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均可出现气阴两亏证,根据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都可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现将陆师益气养阴治疗外科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疖病

疖病是由于葡萄球菌侵入毛囊,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深毛囊周围炎。有多发性、反复性的特点。根据临床表现,一般认为是热毒湿邪缠绵搏结于肌肤而成。陆师认为此病的引起是卫气虚不能御外,外感湿热火毒,耗气伤阴,以致气滞血瘀。由于局部皮肤抵抗力下降,造成疾病缠绵不愈。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为总治则。临证时以益气养阴药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芩、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丹参、丹皮、三棱等活血化瘀。治疗期间禁食海腥等发物。皮损不再新发,巩固治疗三月,方能属痊愈。

例一:楼×,女,18岁。初诊:1997年5月6日。患者近一年来全身各种泛发疖肿,经多方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一周前左小腹红肿又作伴疼痛,经服抗菌素后肿痛稍有好转。刻下左小腹稍有疼痛,口干欲饮,大便干结,胃纳尚可。检查:左小腹红肿约2.5×2cm,边界尚清,压痛无应指感,脉细苔薄,舌质红。证属气阴两虚复感湿热火毒,以致气滞血瘀。治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药用:生黄芪60g,生地30g,玄参12g,麦冬9g,女贞子15g,天花粉15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黄芩15g,紫花地丁30g,丹参30g,服五帖后左小腹红肿即退,留有色素沉着,轻度脱屑。随诊加桃仁15g,三棱156。连续服3月未发疖肿。

2白塞氏综合征

白塞氏综合征是以眼、口腔、生殖器症状为主的广泛性全身性疾病。且以慢性、进行性、复发性为特点。根据临床表现,一般认为由于湿热内蕴,毒邪窜经,肝脾失司。陆师认为疾病反复发作,病久不愈,易耗伤正气,阴液亏损,肾阴不足,水不制火,则虚火愈炽。故在治疗中以益气养阴为主,加知母、白花蛇舌草、蛇莓、金雀根、徐长卿等清热药物。

例二:刘×,男,28岁。初诊:1997年3月4日。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二十余年。3年前因两眼发痒发红,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虹膜睫状体炎”。此症状平均每月发作1次,需用激素静滴2周方能控制。溃疡时有发于阴茎。刻下:下唇粘膜、左侧颊粘膜各有一溃疡约0.4×0.6cm,上有白色腐肉,四周有红晕,疼痛剧烈。神疲乏力,口干欲饮,形体消瘦,平素易感冒。脉细带数,苔少中裂,质红边有齿痕。症属素体气虚,日久阴液亏损,虚火上炎,郁久化毒。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用药:生黄芪60g,生地30g,玄参12g,麦冬9g,女贞子15g,天花粉15g,枸杞子15g,青葙子12g,谷精草12g,蛇莓30g,白花蛇舌草30g,知母12g。服药5天后口腔溃疡愈合,但有一处新发,疼痛明显减轻,范围缩小。服药1月中有眼部发痒发红,2日即愈,未用激素治疗。再诊时加用金雀根、徐长卿。再服3月未出现症状,达到临床痊愈。在此期间嘱禁食辛辣之品。睡眠应在子夜前。

3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分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而出现甲状腺肿大、心动过速、神经过敏、体重减轻、眼球突出等一系列症状的内分必失调的疾病。一般认为多由情志内伤所致。陆师认为由于情志不遂郁久化热,火盛易伤津耗气。故陆氏治疗以益气养阴加用柴胡、夏枯草、广郁金、制半夏,理气化痰。

例:俞×,女,23岁。初诊:1976年12月3日。甲亢半年。刻下服他巴唑5片/日,放射免疫检查:T3、TG、TM仍偏高。神疲乏力,口干欲饮,月经延期量少,心悸汗出,两眼突出,两手震颤,甲状腺增大。脉细数,苔薄,舌质红。证属气阴两亏,痰瘀凝滞。治以益气养阴,化痰软坚。方用:生黄芪60g,生地30g,玄参12g,麦冬9g,女贞子15g,天花粉15g,夏枯草30g,制半夏9g,鳖甲15(先煎),桃仁15g,莪术30g,枸杞子15g,当归12g。以后随证加减,服药半年中他巴唑逐渐减量至单纯服中药,放射免疫检查均属正常。再服半年诸症均除。

4乳腺癌术后

陆师认为手术、放疗、化疗对机体的损伤,使脏腑功能减退,耗气伤阴,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而邪气留连,造成正不胜邪,易复发、转移。故治疗上须扶正,祛邪不可伤正气,以益气养阴药加山萸肉、肉苁蓉、仙灵脾、石见穿、莪术、蜂房、蛇莓等以调摄冲任,化痰软坚佐以解毒。

例四:袁×,女,49岁。初诊:1997年8日。今年6月5日在外院作右乳腺癌根治术。病理报告为单纯癌。腋下淋巴结1/17(+)。术后3周右腋下又出现肿大淋巴结,穿刺找到癌细胞,后在外院切除淋巴结正在放化疗中。但术后2周又出现右腋下肿块约0.8×0.7cm,质硬固定,无压痛,左乳外上象限有散在结节20余个,质软,边界欠清,与皮肤无粘连,压痛,脉濡细,苔薄,边有齿痕。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3000。证属术后气阴两亏,冲任失调,邪毒旁窜。治以益气养阴,调摄冲任佐以解毒。方用生黄芪30g,党参12g,炒白术9g,茯苓12g,南沙参15g,杞子15g,石见穿30g,莪术30g,蜂房12g,山萸肉9g,肉苁蓉12g,仙灵脾15g,鳖甲15g(先煎),生地15g,鹿角片12g(先煎),补骨脂12g,苦参片12g,制黄精12g,生首乌30g。服上药1月右腋下肿块缩小至0.4×0.3cm,左乳肿快质软,无压痛。白细胞总数4100。在前方加山慈菇15g,制南星30g,蛇六谷60g(先煎)。2月后右腋下肿块消失。服药至今未见肿块再出现。

作者: 2007-5-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