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求医问药网络门诊名医出镜

儒医风范,大爱之师

来源:中医院临床
摘要: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1959年毕业于合肥医学专科学校,1965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从医50余年。先后任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名誉院长,曾任安徽省重点学科&mdash。中医......

点击显示 收起

    韩明向教授1940年冬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1959年毕业于合肥医学专科学校,1965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从医50余年。先后任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名誉院长,曾任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肺系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及学徒60余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承担省部级课题6项、地厅级课题1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5项,主编专著6部,副主编教材及专著7部,编委及参编教材及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先后赴美、日、韩、匈牙利、西班牙、德国等10多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医内科学会常委,肺系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医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新药评审专家等。韩明向教授在医学领域的显赫成就,成为庐州沃土上的儒医风范、杏林楷模。
  今天,当我们回首韩明向教授走过的成功道路,探索其心路历程,可以发现贯穿始终的一个字就是:爱!
    爱病人。掌握多种本领
    韩明向从小虽然不善言辞,外表文弱,但却表现出了聪慧过人的天赋。1956年,刚初中毕业,才有16岁的他即被保送去合肥医科专科学校读书。2年后因为成绩优异,被学校指派到距离家乡数百公里远的安徽淮北袁庄煤矿和界首县陶庙区医疗队从事防疫工作,并任医疗队队长。
    亲临一线的实践活动,使刚出校门的他看到了当地医药资源和人才的缺乏。“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那些因贫致病和因病致贫的境况,时时震撼着他济世活人的心。他觉得,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只有掌握扎实本领,才能用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排忧解难。
    发生在此期间的一件普通的诊疗案例,既是他铭心刻骨的经历,也下定了他学习中医、掌握另一门医学技术的决心。他至今也难以忘记,1958年的一天凌晨,受命赴袁庄煤矿诊所工作的他,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几个农民用竹凉席抬来了一位30多岁的病人,病人腹部疼痛剧烈,翻身打滚,呼天呛地,汗出如油。经初步询问和体检,韩明向认为病人患的是胆道蛔虫症,属于中医的“蛔厥”证。他立刻想到,对于这种病症,中医老师曾经说过,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针灸治疗。于是他立即取来针灸针,利索地消毒后,熟练地给病人取穴足三里、内关、中脘等穴位,强刺激并留针3min后,病人的表情即明显放松;约lOmin后,疼痛即完全缓解。原以为需要开刀补液,甚至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的病人家属,看到病人那么严重的症状,很快就在小小的银针之下烟消云散了,还没有花一分钱,千谢万谢,赞叹不已,久跪不起。这使得初有些踌躇满志的他,耳边又响起了希波克拉底的名言:“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
    通过这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韩明向更加感受到中医的神奇。心想,要是在掌握西医的基础上,再掌握中医的技能该多好啊!
    机会也的确垂青这颗有准备的头脑1 1959年,他如愿以偿,得以进入安徽中医学院,学习祖国医学。6年里,《黄帝内经》的玄冥幽微,《伤寒》、《金匮》的六经辨证,金元诸家的独特治法,近代诸子的衷中参西,使他积累了深厚的中医底蕴;“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这些至理名言又扎根于他的头脑,成为他日后精确辨证、高效施治的法宝。
    在学习《内经知要》后,书中天人相应的理论思想,摄食养生的独特方式,特别激发了他对中医保健的兴趣,奠定了他从事老年保健和延缓衰老的基础。此后,不管是在临床实习期间,还是在毕业会考中,他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6年后,作为安徽中医学院第一届毕业生,他成为仅有的3名留校生之一,有幸留在中医学术和临床研究的最高学府——安徽中医学院工作。
    爱学习。勤于探索新路
    尽管不久即发生了那场浩劫,中医教育和中医院校遭到冲击和影响,但韩明向一直没有放弃自己所热爱的医学事业。正如法国胸科医学之父雷涅克所说:“当我们决心要成为医生的那一刻,我们的身上已经挂上了一条看不见的锁链,让我们背负一生。”他坚信:医以济世,术贵乎精。
    于是不管在多么简陋的环境下,他都能利用可能的条件,孜孜以求,勇于思考,勤奋探索。他几乎每天都要去医院图书馆,中医西医、临床和基础,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图书管理员只要看到他来了,就把最新上架的书推荐给他。几年里,他写下了10余本读书笔记,如汉方临床中中医药治疗各种常见病、疑难病,包括休克、心力衰竭、心跳骤停等的临床诊断及中西医治疗,尤其是对当时最喜爱的《水和电解质平衡》一书,他曾经一字不漏地抄录了下来。在这个被许多人常常声称“荒废掉”的阶段,韩明向却获得了大量的知识积累。
    学习外语可以说是当时最不受重视的,学习外语的人常常还被嘲讽和奚落。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语就是“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照做接班人”。他当时并不随大流,而是笃信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类所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性,就在于他对善恶和是否合乎正义以及其他类似观念的辨认。”他觉得外语对自己的医学知识的拓展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即使现在不重要或者我们没有意识到,但将来也会非常重要的。于是,他随身带个英文辞典,有机会就翻阅、背诵,掌握了大量的医学词汇,这就是使得他后来能阅读英文医学文献。
    当时他还意识到,在东方医学的研究领域,日本有许多关于汉方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值得借鉴,只有知己知彼,才能他山之石,用以攻玉。也如诺瓦利斯所说:“每个研究者都应该承认,如果没有其他科学的存在,哪一门科学便都不成为科学。”而了解日本医学最捷径的方法还是学习日语。于是,他就从最基础的平假名、片假名开始,长期自学,持之以恒,遇有合适的人就请教读法、写法、词法、名法、章法等,逐渐达到了能阅读日文医学期刊的水平。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云:“大约心细则眼明,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这一点在韩明向教授的临床方面也得到鲜活的验证。1970年1月起,他在安徽医学院附院科工作期间,炼就中西医学功底,展现了杰出的才华,多次受到病人和同行称道。
    韩明向教授在临床上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实验检查为依据,以客观疗效为目的,取得了海内外患者的认可。
    一位工人,30余岁,平素怕冷异常,穿着上毛衫皮衣、围巾手套俱全,仍四肢瑟瑟,且时有心慌汗出,胆怯易惊,多家求医无效。延韩明向教授诊时,脉细虚结代,考虑心悸心虚胆怯证,以桂甘龙牡汤加生脉散治之,1周后复诊,症瘥如云去。
    某女,宿松人士,20岁有余,咳嗽多年,伴喉痒,泡沫痰,鼻塞,脉浮紧,韩明向教授诊断为咳嗽气虚挟风痰,西医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予止嗽散合射干麻黄汤加减,旬间诸症遁去。
    安徽大学一学生,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为多源性室性早搏,痼疾缠绵,多在用利多卡因后好转,但停药未几即现反复,诊时舌苔黄腻、脉濡滑,予清利肝胆湿热兼泻其子之火,用龙胆泻肝汤加苦参、茵陈、黄连等,效佳。
    一瑞士商贾,勘称拥豪富之财,却多年未能找到一位帮他去除心病的好大夫。长期心慌怕冷,胆怯易惊,体力渐弱,行步亦艰。请韩教授诊治,脉芤弱,辨证仍属心悸心气不足,心阳衰微,予桂甘龙牡汤加减,效验如旧。
    1976年,随着中医院校的恢复,韩明向教授再一次回到安徽中医学院附院内科工作并担任科秘书、住院总医师;1978年晋升主治医师,1984年晋升副主任医师,1987年被聘为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同时任内科主任兼教研室主任,1992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1996年被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在1992年举行的北京国际心病会议上,由韩明向教授牵头的“人参针治疗心气虚研究”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可,论文获得“歧伯杯”奖,韩明向教授被荣幸地邀请作为大会分会主席,取得了在学术界的一致公认,慕名请教的专家纷至沓来。鉴于人参针对冠心病心气虚证的研究达到了国内的领先水平,研究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给予特别立项资助。随后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中医内科学被安徽省遴选为首批重点学科,韩明向教授任学科带头人。
    1993年他赴匈牙利参加了第14届国际老年学术会议,作为唯一的中医参加者,韩明向报道了心气虚证及临床实验研究的结果,赢得了国内外众多老年医学专家的高度赞誉。
    1995年在哈尔滨参加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召开的国际传统医学大会,作为大会仅有的2篇特别演讲论文之一的《寿星宝延缓衰老研究》,被大会认为在延缓衰老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受到了众多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因此在随后成立的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挂靠于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当时安徽省中医界首个国家三级学会挂靠单位,韩明向教授任主任委员。
    除了在心脏病方面的研究成果,韩明向带领团队一班人,购仪器、买设备,建设中医内科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免疫试验室的前身),对慢性肾炎采用灌肠方治疗,改善了许多患者的肾功能,降低了昂贵的医疗费用,临床疗效享誉江淮大地,慕名就医者遍及省内海外。
  韩明向教授还热衷于医学科普工作,觉得一个好医生,有教育病人、使他们掌握医学基本知识的义务,于是多次在病房、门诊甚至到社区、学校和机关单位进行健康教育。人参是一味好药,多为病家盲目推崇,有时患家自行购得,擅自使用,却常症状加重。韩明向教授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朴实形象的语言告知病家,怕冷气短的人可以用,上火口干的人用人参,反倒害大于利,纠正了许多病人的误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在提高。不仅要求活得久,还要生活质量高。韩明向教授率领课题组成员,把握时代脉搏,率先对779例老年人进行证候调查,探索其证候规律,发现气虚.阴亏.血瘀为老年人的主要病机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寿星宝,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了100多项有意义的数据,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创了安徽省中医药科研成果的先河。
  老年代谢综合征是80年代后被逐渐认识的全球性生活方式疾病,因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及体重增加等被称为“致命的四重奏”,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危险因子。作为老年学界的领军人物,韩明向教授当时就瞄准这个热点,组织研究生对这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指导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证候学研究,获得第一手的宝贵资料,发现痰瘀互结、内毒炽盛是主要病机特点,并率先对胰岛素抵抗进行分级研究,所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成为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领域第一位获得此高级科研项目立项的专家。研制四安胶囊并对其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通过安徽省科委的鉴定,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经过多年不懈的探索和研究,韩明向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先后获得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1项,研制国家三类新中药2种,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共10项,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地厅级课题10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成果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自然科学二等奖各l项,三等奖各1项,其他奖多项,2009年获学院授予的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称号,2001年获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主编著作《现代中医呼吸病学》、《现代中医延缓衰老学》、《现代中医临床辨病治疗学》、《中医心病临床与进展》、《胆病证治研究》、《家庭实用医学辞典》6部,任副主编、编委的著作有22部,发表论文180余篇。首次提出并论证衰老是人体全身性、渐进性、衰退性的变化,表现以气虚阴亏血瘀为特征;根据因虚致瘀的理论,对慢阻肺、糖尿病、冠心病、老年性痴呆等常见老年病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根据肺气的生理功能和肺气虚的临床衍变过程,首次对肺气虚证进行临床分度;对心气虚本质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倡导气虚致瘀理论;首次提出充血性心衰的病机特点为气虚血瘀水停,并为中医界所认可;倡导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心肾阳虚,其基本病理变化为阳损及阴、血瘀痰浊;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单味药治疗冠心病亦需辨证论治。
    正是因为在学术方面的建树,韩明向教授与我国多位中医内科学术界领军人物交往密切,有的已成为至交。也正因为学术方面的建树,韩明向教授还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美国加州国际针灸及中医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第四届理事,第二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抗衰老与痴呆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中医药学部专科顾问,安徽省江淮名中医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第五届常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第一届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中国老年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技术委员会理事。
    爱中医学术成果丰硕
韩明向教授是由西医转学中医,在几十年医教研实践中,更加体会到中国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更加热爱中医药事业,近年来他受聘于香港大学,常去香港工作,为在香港弘扬中医药,先后培养中医10多人,直接带徒5人,看病上万人次,其中既有官员名流,更有平民百姓,病人遍及欧亚美澳10多个国家,其中更有许多疑难病症,扩大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由于他勤于学习,刻苦钻研,中医学术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举以下几项,与大家分享。
1提出“虚.瘀.衰老”学说
    韩教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历代医家论述为依据,论证了气旺、阴充、气血流畅是生命活动的生理基础,认为元气决定人之寿夭,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和健康长寿各脏腑功能之正常,而不能由某一两个脏腑所承担;阴精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阴精充足是长寿的重要保障;气血流畅是生命健康长寿的主要保证,多种老年病都缘于气血不和所致,气血不畅又能促进机体的衰老。根据178例健康老人证候调查结果,证实气虚、阴亏、血瘀是衰老的基本病机,进而提出了“虚.瘀一衰老”中医衰老学说,即衰老的主要证候特点是气虚、阴亏、血瘀,其主要病机是随着增龄出现气虚、阴亏,推动无力、脉道失润而致血瘀内停,引起机体整体性、渐进性、衰退性的变化,而且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虚一瘀•衰老”可呈现互为因果的循环,不断加速机体衰老的进程。针对衰老气虚、阴亏、血瘀的变化,采用益气、养阴、活血药物抗衰老方“寿星宝”治疗。I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寿星宝能改善衰老症状,提高老人记忆力及动作反应能力,延长动物寿命,增强抗氧化能力,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心肌耐缺氧能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大脑神经递质代谢及机体激素代谢等多种功效,提示“寿星宝”可在多个环节方面延缓衰老的进程。
2倡导肺气虚分度
    韩教授认为,肺气是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综合表现,肺气的生理功能减退或障碍,临床上可表现为肺气虚的多种病机和证候,但主要表现为肺气的卫外功能减退、呼吸功能失常、治节功能障碍,并具有渐进性、阶段性、全身多脏腑变化的特征,随着肺气虚病情的逐渐加重,可进而累及心、脾、肾的脏器功能障碍。根据这一理论认识,结合大量患者的临床调查分析,他将肺气虚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分为轻、中、重三度。
1.1轻度其基本病机是肺的卫外功能及部分主气功减退,其I临床特点为反复感冒,或久咳痰白,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恶风或自汗,舌胖或有齿印。
1.2  中度其基本病机是肺的卫外功能及主气功能障碍,其临床特点是轻度肺气虚证的一系列表现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及程度均加重,并表现有气短喘息,动则加重。
1.3重度其基本病机为肺的卫外、主气机治节功能全面减退或紊乱,在中度肺气虚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为上不能助心以行血,下不能通调水道,气机逆乱,升降失常,  临床特点为中度肺气虚加重的基础上,出现心悸、唇青、舌紫、颈部青筋显露、尿少、水肿、腹部膨胀,甚至出现神昏谵语、抽搐、吐衄等。
3从气、血、水探讨心功能不全的病机
    根据文献和实验研究资料,论证了心功能不全的病机是心气亏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这种本虚标实可以相互衍变,临床上常首先表现为心悸、气短、喘息、倦怠、乏力等左心功能不全的心气虚证,进而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紫绀、肢体水肿、胸腹水等右心功能不全的血瘀、水停证。由于左右心腔在同一闭锁的循环糸统内,以心气虚为主要特点的左心功能不全,进而可以导致以血瘀、水停为主要特点的右心功能不全或全心功能不全;反之,以血瘀、水停为主的右心功能不全,也可引起或加重左心功能不全的心气虚证,二者互为因果。针对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病机,采用益气固本、化瘀利水疗法,已为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是治疗心功能不全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4心气虚证及人参对其治疗作用的研究
    观察301例心气虚证,证实了心气虚证患者具有低左心泵力、低心排出量、血液高凝固性和高黏滞性以及微循环障碍等,并发现心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值与血液动力学参数呈负相关,而与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参数呈正相关。提示心气虚证不仅是左心功能减退,而是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多种功能减退或障碍的综合表现。通过用人参治疗101例患者的观察,发现人参不仅明显改善心气虚症状,还能改善瘀血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患者的低心排出量、全血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及体外血栓的长度、干重、湿重等指标,证实人参不仅具有益气作用,而且具有益气祛瘀功能,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强心、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有关。
5  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研究
    早在20世纪90年代,韩教授团队选择了64例中医辨证为肝火亢盛、痰瘀互结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四安胶囊组33例,西药巯甲丙脯酸组3l例,2组在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等方面均有可比性,列出研究结果表明,四安胶囊可显著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证候积分,改善临床症状,调整血清脂质比例;四安胶囊能降低血压,但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改善糖代谢,作用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四安胶囊能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而从根本上纠正代谢综合征。
6  中医药对老年性痴呆大鼠动物模型干预作用的研究
    实验以智脑胶囊(由黄精、党参、川芎、石菖蒲等组成)干预B淀粉样蛋白沉积造成的大鼠老年性痴呆模型,观察了智脑胶囊对实验性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B淀粉样蛋白沉积等指标的干预效应,结果表明,智脑胶囊可显著缩短模型大鼠平均潜伏期,提高模型大鼠脑室停留率,与老年性痴呆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药效优于脑复康阳性药组,表明智脑胶囊可显著改善实验性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助于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此外,智脑胶囊能显著减少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皮质、海马CAl区域内B淀粉样蛋白沉积斑数目和截面积,表明其可抑制和清除实验性老年性痴呆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CAl区的B淀
粉样蛋白沉积,改善与学习记忆等密切相关的皮质、海马CAl区神经元功能,达到易化学习记忆的目的。
  此外,韩教授还先后发表论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机、生脉散治疗心功能不全的机理、人参川芎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肾主大便的生理病理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许多观点已为学术界引用而成为共识,一些内容已被教科书引用,为提升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思路做出了贡献。
    爱医院。引领正确方向
    1994年,正当韩明向教授在学术上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候,组织上让他重新定位,让他挑起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的重担。一直本着“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思想的他,却之无奈。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他经过审慎选择,决定要和班子一道,将医院领上一条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独具战略眼光的韩院长带领他的团队,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意义深远的工作。
1学科分化
    当时在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只有一个中医大内科,心血管、呼吸、内分泌、泌尿系等等诸多疾病混杂,医生无形之下成为“杂家”。为了拓展医院发展的空间,适应扩大规模的要求,韩明向院长首先决定要将学科分化,将大内科分开为心血管、呼吸、消化、肾脏和风湿内分泌等5个专科。这个动议尽管一开始就受到了一些领导及科主任的反对,他们认为有时候一个病区都收不满病员,一下子变成5个病区怎么能应付?但他顶着压力,毅然决然,果断干脆地实施了这个重大改革,为后来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学科的分化使众多的中青年学者真正成为了“专家”,也使他们在院长为自己搭建的新型舞台上鱼龙竞游,各树一帜,施展才华,病房使用率也在大幅度提高。随着学科分化,临床医疗水平和学术水平明显提高,多个临床科室先后获得国家或省重点学科或重点专科专病,韩明向教授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2申报中药新药药理基地
    新药药理基地是衡量学科发展和科研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链接临床与药物学的共同纽带,当时在安徽只有一个药理基地,即以徐叔云为首的安徽医科大学抗炎免疫药理基地。韩明向院长高屋建瓴,组织团队积极准备,敢于争先,一举取得4个专业即心血管、肾病、骨科和神经科的药理基地评审验收,为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搭建一座平台,令诸多同道羡慕不已。
3  申报并通过三级甲等中医院
    在上级组织的支持和全院共同努力下,由于做了积极的学科分化和硬件软件的准备,不久,在有着严格要求的三甲医院评审中,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一举通过评审,提高了整个医院的社会地位,为医护人员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为医院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4一个中心,四个工程
    为医院全面发展提出明确目标。当韩明向教授走上院长岗位之初,全院职工的住房条件非常差,尤其是几十家拆千户,长期居无定处,南院宿舍区是脏乱差的棚户区,多少年都没有改变,安居工程任务繁重。韩明向院长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在开发南院的基础上,分别建设和购买了青年小区、岳西新村及琥珀山庄小区,圆了许多老专家改善住房的夙愿,实现了众多中年骨干的梦想,也使许多中青年人看到了希望。
    “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如果说用药如用兵,那么医生就是指挥药兵器卒的将帅。从一个指挥君臣佐使的将帅,过渡到了指挥有1000多员工的医院之长,韩明向教授无疑顺利地实现了这个转变,并交上了一张完美的医院管理的优秀答卷,并于2000年被评为安徽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爱学生,不断指点迷津
    《医工论》云: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明向教授先后培养了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41名,国家级高徒4名,省级高徒3名,香港高徒5名,目前韩明向教授是国家第二批、第四批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在韩明向教授培养的海内外博士硕士生和高级学徒中,学生们普遍印象最深的是导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先做人,后做事。要踏踏实实做人,要在掌握实在本领上下功夫,避免夸夸其谈。“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
    医圣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对作为一个良医的医德医风作了一个较全面的概括:“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蛾,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巨贼。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日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韩明向从医几十年间,既是这样为人师表,也要求学生们把这些经典的行医素养作为自己的行医准则。
    韩明向教授特别重视年轻科主任的培养及中层干部的培养,对学生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正是因为有导师的循循善诱和严格要求,才在全国各地多家医院、多学科领域都涌现出了不少出类拔萃的学科带头人和管理者,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由于在培养学生方面的突出贡献,韩明向教授分别于1995年获得省教育工会“三育人杯”优秀奖和1999年获得“陈香梅教育奖”,并先后2次获得省先进教师称号。
    在严格要求、勤奋敬业的同时,韩明向教授自己也孜孜以求,不断提高,在繁忙的医疗、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之余,他自学了英语、日语,能用这两种语言熟练阅读中医外文资料,这都为他始终保持学术领先提供了可能。现在韩明向教授虽已近古稀之年,但“最美不过夕阳红”。目前他仍精神灼烁,信心百倍,经常和弟子们研究学科发展、中医热点问题,献言献策,思维之敏锐,学识之渊博,观点之领先,始终不愧为是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界医、教、研、政的楷模。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回首往事,韩明向教授常感慨万千,他认为能够学医行医始终是他无悔的选择。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也正如犹太教一条著名的教义所言:任何一个拯救了单个生命的人,就如拯救了整个世界的人一样。
作者: 韩辉 梁兴伦 张念志 2013-4-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