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求医问药网络门诊名医出镜

王乐亭 全国名老中医 清影索战,金针度人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摘要:【医家简介】王乐亭(1895&mdash。王乐亭于1929年开业行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市第二中医门诊部顾问,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医师、北京第二医学院教授、北京中医学会委员、针灸学会理事、《中医杂志》编委等职。王乐亭系农工民主党党员,曾被选为宣武区政协委员。王乐亭从事针灸临床工作50余年,以擅长6寸金针治......

点击显示 收起

    【医家简介】王乐亭(1895—1984),河北省香河县人。王乐亭于1929年开业行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市第二中医门诊部顾问,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医师、北京第二医学院教授、北京中医学会委员、针灸学会理事、《中医杂志》编委等职。王乐亭系农工民主党党员,曾被选为宣武区政协委员。王乐亭从事针灸临床工作50余年,以擅长6寸金针治疗瘰疬而闻名。他十分重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理论上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其门人把他的经验汇集后,加以系统整理,编写成书,定名为《金针王乐亭》。
    书中《临证约法五章》一文,记述了他临证时坚持详审四诊,辨证立法精确,施术取穴、进针、手法、留针、起针以及针与灸的配合等一系列临床程序上的独到之处。《“老十针”赞》《督脉治验》治瘫规律初探》等,突出王乐亭的“治其本,以胃为先”、“治瘫首取督脉”、“治风先治气, 气行风自熄”等学术观点。《五腧穴选粹》《背腧穴的独特应用》《“华佗夹脊”新绘》等,不但阐发了他对五腧穴、背腧穴、华佗夹脊等理论的理解与实践中的应用,而且介绍了他创用的“手足十二针方”“五脏俞加膈俞方”“王氏夹脊方”,以及“督脉十三针方”“老十针方”“十全大补方”等经验处方。对于临床上的“透刺”与“透穴”,他用腧穴模拟中药组成针灸处方,以及对于中风、外伤性截瘫、脾胃病治疗规律的探讨等,均有相当的价值。书中《临证医案》共收集40个病种,95例典型医案(包括瘰疬在内),涉及内、外、妇、儿等科。    
    秘传针术治瘰疬
  时光的车轮已经迈进了2 1世纪,北京城的巨大变化也早已令人不可同目而语。然而稍上点儿年纪的人都还记得那原为清代格格府的红墙绿瓦的北京中医医院——现在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还记得在名医荟萃的针灸科有一位顶尖人物——“金针王乐亭”。
  说起王乐亭教授,还有着一些带有几分传奇色彩的故事。王乐亭幼时,在京东某农村拜私塾先生乔书阁老师学习汉语,因攻读十分勤奋,遂深得乔师的喜欢。乔之祖父为清代当地的典狱官,曾得一南方犯人的祖传秘法,用六寸针透刺双侧曲池至臂膈穴治疗淋巴结核。然而此秘法却在乔氏家族中自白传了三代,未曾有入付诸实践。乔先生便把它传授给了令他十分喜爱的王乐亭。时值乔氏在京城某首饰楼工作的亲友因患颈淋巴结核数年而屡治未效,闲暇之中曾向乔氏吐诉病患之苦。乔氏遂嘱其亲友返京打制六寸银针一对,准备治疗。乔先生把祖传的针灸秘法悉心口授给当时对医学一无所知的王乐亭,由他用六寸银针给患者治病,针过几次之后,竟奏奇效。患者为答谢乔氏师徒,就将一对银针送给他们。王乐亭就这样拿着一对六寸银针,踏上“针灸行道”的征途。
  初学时兴趣比较浓厚,来诊者一律免费接待,义务治疗。由于疗效明显,所以远近数十里的乡亲俚友,凡患“鼠疮脖子”(即瘰疬)者均来求治,这样王乐亭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弃学拜师习针灸
  1916年,王乐亭考入中国大学学习法律,读了两年大学,他感到毕业后仍无出路,而六寸银针反而能为病人解除痛苦。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上大学的想法,拜四川针灸名师陈肃卿为老师,正式踏上学习针灸之路。他感到六寸银针仅能治疗一种病证,而系统学习针灸的理论和经验,才能治疗多种疾病。他的针灸老师陈肃卿是祖传针灸的第二代,其父陈丹仙(人们尊称为“陈半仙”)针灸技艺高超,誉满北京城。传到陈肃卿时代,因其针、药并施,技术更加全面,这使王乐亭的眼界大开,学识与技术日益增进。
  1929年,王乐亭正式考取针灸“医师执照”,并取得独立开业的许可证。他的主考官是当时著名针灸医师孙祥麟,对他甚为赏识,在王氏登门答谢时,发现孙氏所用针具皆为金针,这对他启发很大。因为他在读书时曾多次读到“以金制针更佳”,但从 未见过真正的金针。王乐亭随即到某金店打制一套金针(包括各种型号的毫针与六寸金针),从此之后,他开始使用金针,为广大民众医治疾苦,而且逐渐获得了“金针王乐亭”的称誉。
    十全大补针方妙
    十全大补汤方,是《医学发明》中的方剂,系由八珍汤加黄芪、肉桂而组成,其功能为补益气血;主治虚劳喘嗽、遗精失血、妇女崩漏、经候不调等证。王乐亭一贯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他仿效古代有名的中药方剂,选用适当的穴位以组成疗效相似的针灸处方。十全大补方就是其中的一个。十全大补方中除了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和川芎、当归、熟地、白芍补血外,尚加用甘温之生芪和温肾助阳的肉桂,使之脾肾双补,阴阳两顾,因而补益作用较强。
    王氏针灸处方十全大补方的组成是: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
    这是在手足十二针方的基础上加减而成;也就是用手足十二针方,加脾之募章门,胃之募中脘,小肠之募关元,以及肝之原穴太冲。其功能是补气血,健脾胃,养心气,滋肝肾,通经活络。手足十二针方偏于疏调,十全大补方偏于调补。方中章门,功能为补五脏,安精神,开心益智,消胀化食,有人参之功效;足三里,祛风寒湿痹,能升能降,止汗除热,健脾   消食,有白术之效;内关,降胸胁之逆气,行气血,止心下结痛,除烦满,健脾利湿,有茯苓之作用;中脘,主五脏六腑,坚筋骨,长肌肉,增气血,调阴阳,有甘草之功效;三阴交,主妇人经血不调,生血养血,止咳逆上气,为足三阴所主,功同当归;曲池,主中风寒痹筋挛,妇女血闭,专搜血中之风,治同川芎;太冲,主邪气伤阴,止腹痛,行血痹,除坚积,入厥阴、少阴,治阴虚小便不利,疗效同芍药;关元,主伤胞宫逐瘀血,生新血,填骨髓,长肌肉,有同地黄之主治;合谷,主卫气不足,疏通经络,入太阴止汗、发汗,有同黄芪之效;阳陵泉,主上气咳逆,补中益气,祛风寒湿痹,舒筋利节,有同肉桂效力。
  用针刺穴位仿中药性能而组方,实属绝妙。所以,从十全大补汤方到十全大补针方,充分说明王乐亭对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视,并阐明了他在拟定针灸处方时的一种独特创举。
  十全大补方临床主要用于虚损诸证,概括起来可有以下几种证候: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脾肾两亏,先天后天失养;肝肾两虚。包括临床所见的神经衰弱、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后期、久病体弱、老年病等。因此,对于虚损诸证的治疗,或老年病的预防保健都有一定的价值。
  另外,在针灸补益保健方面,他认为使用灸法也有相当的效果,即所谓保健灸法。这也是王乐亭用以自我保健的方法之一,他还编写了《保卫老年健康歌》:
  年过七十保健康,
  穴取关元功最强;
  夏秋交时灸五百.
  不但无病寿能长。
  具体方法:用艾炷灸关元穴,依据年龄,三十岁可每三年灸关元,三百壮;五十岁可每两年灸关元,三百壮;六十岁可每年灸关元,三百壮;七十岁每年灸关元,五百壮。
    金针济世  情愫真
  王乐亭热爱针灸事业,为了能使针灸技艺得到提高,更有效地为广大的患者解除疾苦,他不懈地研读多种医书,从《黄帝内经》《难经》等古典医学著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各中医学院、中医研究院编著的针灸学讲义、书籍等,种类繁多,不及备述。王乐亭自认为他收益最多的书是《针灸大成》和《黄帝内经》。对于《干金方》《外台秘要》《医宗金鉴》《东医宝鉴》《经穴纂要》《经脉图考》《十四经发挥》等,他均精心研读,博取众家之长,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体系。
  1956年,他被聘为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他曾担任北京第二医学院(现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会理事、北京针灸学会理事、《中医杂志》编委等。他以“金针”起家,通读经典,精于临床,学风正直。他提出的“手足十二针”“五脏俞加膈俞”“督脉十三针”“老十针”等针灸组方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在当代针灸处方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也仍被广泛应用,极具研究价值。他对针刺技法的注重、对透穴的运用等都成为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学术特色的组成部分。王乐亭虽已故去,但他为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和北京针灸事业所贡献的热情依旧还在延续,这也真正实现了王乐亭自己的愿望:为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
    (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王乐亭》整理)
作者: 2013-5-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