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蓝伟光:与“魔”同行

来源:《闽商》杂志
摘要:文/本刊记者陈勇“呵呵,他们说我是中国的魔术师,下次我一定变几个把戏给你们看看。中国的“膜”术教父蓝伟光是中国生物膜技术的教父,也上市公司新达科技的掌门人。总部设在新加坡的新达科技集团,在全球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0多家,已经成为世界三大膜科技公司之一,其业务包揽了中国85%的制药厂膜技术应用,在全国用......

点击显示 收起

  导言:从福建省西部偏远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土生土长,到2006年荣升《福布斯》富豪榜第221位和胡润富豪榜第307位。他的一切都充满了神奇。



  文/本刊记者  陈勇



  “呵呵,他们说我是中国的魔术师,下次我一定变几个把戏给你们看看。”一见面,蓝伟光就笑呵呵说道。在众人的眼里,他是个会上演帽子戏法的魔术师,他的一切都充满了神奇。为此,追着他采访的媒体络绎不绝。



  中国的“膜”术教父



  蓝伟光是中国生物膜技术的教父,也上市公司新达科技的掌门人。总部设在新加坡的新达科技集团,在全球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0多家,已经成为世界三大膜科技公司之一,其业务包揽了中国85%的制药厂膜技术应用,在全国用膜染料企业当中占有90%的市场份额,在国际维C市场上也占有15%的份额。明了的数字,显现了新达科技在中国膜技术领域领头羊的位置。



  膜,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那么陌生和高深;对于蓝伟光来说,却是开创颠峰事业的一片广阔天地,引领他挖掘滚滚财源、走向成功。说起“膜”,蓝伟光娓娓道来。膜是一种具有特殊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无机或高分子材料,能把流体分隔成不相通的两部分,使其中一种或几种物质透过,而将其他物质分离出来。目前,商品化的膜品种在生物制药领域有抗生素、维生素等医药产品膜工艺。



  膜技术是指以压力为推动力,依靠膜的选择进行分离、纯化与浓缩。选择适当的膜分离过程,可以代替传统的蒸馏蒸发、真空过滤、浓缩抽提、离子交换等多种生产工艺。如今,膜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应用众多,如各种发酵液分离、过滤、抗生素的浓缩等。青霉素、头孢菌素、大观霉素、卡那霉素、泰乐霉素、利福霉素、德古霉素、红霉素、头孢派酮钠、维生素C、维生素B12、异维生素C钠等医药产品的生产过程,也都同膜有关。



  在蓝伟光看来,膜分离技术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除了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也在化工、石油、染料、纺织、电子、冶金、食品、饮料、环保资源再生利用等领域可派上大用场。



  从小山村到公派赴新读博士



  1964年7月,蓝伟光降生于福建省武平县城厢乡礤文村。在那个年代,自行车是一件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只有少数家庭才买得起。蓝伟光的父亲,一家国有工厂的出纳,每月工资32元,要养活八口之家——祖母,父母以及五个子女。32元工资之外的生计,是由蓝伟光的母亲靠生产队分的稻谷与自家种的蔬菜和杂粮来维持。



  在那个动荡起伏的年代,7岁的蓝伟光在武平城厢载文小学开始了艰苦的求学之路。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恢复,此时的蓝伟光正在武平一中埋头苦读。以其对数字的特别敏感,他在数理化方面显示了其独特的天份,在学校有“活电话号码本”之称。



  三年后,他以全省高考化学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进了厦门大学化学系。从厦大毕业,他被集美大学水产学院聘为助教,可他并没因此放弃对数理化的研究。不断发表科研论文,成为集大助教中唯一获得农业部科学基金的拔尖人才,还获得了赴新加坡攻读博士学位的公费留学机会。



  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后,他先后在国际著名的分析化学与生物化学杂志发表论文14篇,并仅用两年多时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蓝伟光的优异表现,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罕见,而且在当地华人社会引起了极大轰动。



  “只要我努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在当时的蓝伟光眼里,一切对他来说都是唾手可得。



             第一次创业的失败



  膜,一个常人眼里很玄乎的高科技玩意,却被蓝伟光捣鼓着有声有色。可谁又曾想到过这个“膜”术大师之前还是面包师傅呢?1988年,还是集美大学水产学院老师的蓝伟光,在两位同仁的“引诱”下,下海承包了老家县城一个濒临倒闭的面包厂,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和经商。



  虽然年轻,但是他们胸怀大志。在他们眼里,似乎没有什么困难,可现实毕竟是残酷的,很快各方面的问题暴露出来。面包厂销量减少、员工紧缺、资金贫瘠等等,困扰着蓝伟光他们。半年后,三个臭皮匠不得不“挥泪告别江东父老”,面包厂创业终以失败告终。1992年,第一次创业失败后的蓝新光,获得赴新加坡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但他并不开心。



  与“膜”亲密接触



  1993年,作为海归一族,蓝伟光加入了以色列某膜设备公司,担任该公司的中国区域负责人,开始了与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一次偶然的机遇,却改变了他的整个生涯。在一次供需会上,他了解到一家膜设备公司需要改良技术节省资源开支,而提供技术的公司却无法做到,需要专业技术顾问。于是,蓝自告奋勇,“忽悠”两头,为其事业发展攒下了第一桶金。



  事后,感觉良好,觉得这无本生意太简单了。然而,好景不长,双方公司都撇下了他,进行单线联系和合作。



  蓝伟光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他给自己算了一笔账:获得100万美元的诺贝尔化学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创办公司,将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那么赚一百万美元却非难事。对他而言,技术、产品、团队、管理等等,都可以在正确的心态前提下学习、借鉴、掌握;惟有激情,才是与生俱来追求成功中最为珍贵稀缺的元素。



   落户厦门  开发“膜”术



  1996年,蓝伟光借助着“两头骗骗”赚来的第一桶金,在厦门火炬创业园安家落户,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科技公司,专门开发膜应用技术,涉及医药、燃料、生化、食品、环保等行业。他的公司成为厦门火炬创业园第一家由留学回国博士创办的高心技术企业,他也从此与膜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创业初期是艰难的。上世纪90年代初,对蓝伟光而言,形势一片大好,但是要让人接受膜的概念无异于痴人说梦,因为当时99%的人还不能接受他的这项新工艺。但是,创业者的执着和激情锐不可挡,只要他看准的事情,就没有人再可以动摇。



  就是公司只有三个人,这一切也不算什么。拉起弟弟蓝新光、蓝春光,一起推广自己研发的膜工艺技术。因为出自对血缘的信任和对哥哥的崇拜,在蓝伟光的召应下,蓝新光和蓝春光毫不犹豫辞去稳定而又丰厚的收入,跟随蓝伟光一起打天下,开始艰苦的创业。



  开着0.75吨的小皮卡,载着实验装置,到药厂去免费帮人做分离实验,试好了没有问题就卖一套。就这样,一辆小皮卡载着兄弟三个,载着蓝伟光的“膜”术梦,走遍了全国。靠着上门推销和死缠烂打,他所倡导的“膜”术概念开始慢慢为国人所接受。



  兄弟齐心,其力断金。兄弟叁的汗水没有白流,自1997年起,蓝伟光开始获得丰收。他所建立的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领先的膜分离技术提供商,占领了中国工业分离膜应用市场20%到25%的份额。



  创新成就梦想



  蓝伟光没有因一时的功成名就而骄傲自满。他依然砸下1.3亿美元的重金,投向“膜”术研发,在新加坡创建科技园。他认为,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有更大发展空间。厦门三达的发展正是他实践这种创新理念的缩影。十年来,厦门三达业绩骄人:



  第一个在中国成功推广发酵液过滤膜分离技术,目前每天有超过四万吨的发酵液经过三达膜分离系统的处理。



  第一个在中国使用纳滤中文名称,目前已销售膜面积超过十万平方米的纳滤系统,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



  第一个将超滤、纳滤、连续离交技术综合应用于维生素C、青霉素、7-ACA的生产,实现中国三大战略产品生产技术领先全球的梦想。



  第一个成功开发染料脱盐技术,改写中国食品染料生产的国家行业标准,使中国染料工业占据全球百分之七十五的市场份额。



  第一个设计出连续式发酵液过滤、纳滤浓缩膜分离系统,获得国家专利。



  第一个成立膜清洗研究和生产部门,目前开发的专用膜清洗剂种类近20种。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为中国工业膜分离技术应用领域第一品牌的“三达军团”,已经进入企业的高速发展期,正按照蓝伟光的主体发展战略向上、下游充分布局和发展。蓝伟光也富了,还上了福布斯富豪榜和胡润富豪榜。



  蓝伟光富了,但他没有忘本。他没有因为财富的膨胀而自我膨胀,而是更积极地回馈社会、回报桑梓。他捐献110万元,成立以其父名字命名的蓝麒麟教育基金会,资助家乡贫困孩子求学,圆他们的读书梦。在蓝伟光心里,未来的新达就像一颗八面的金刚石,紧紧围绕“膜”术这个核心,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膜材料-膜设备-膜软件-膜应用”产业链,把“厦门三达”建成中国最大的膜产业基地。这就是蓝伟光的创业梦想和不息追求。



  档案•人物



  蓝伟光



  祖籍:福建武平县



  年龄:现年41岁



  职务:新达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



  简历: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学业有成后,定居新加坡,创办新达科技集团。2004年被《亚洲周刊》评选为“亚洲杰出华人青年企业家”。2005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杰出校友称号。2005年被国务院侨办授予“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被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授予“金桥奖”。2006年名列福布斯富豪榜和胡润富豪榜。



  档案•企业



  1996年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落户厦门火炬创业园1997年新加坡三达在新加坡科技园成立1998年成功开发基于膜分离过程的维生素C生产工艺,帮助中国制药企业实现维生素C生产技术领先全球的梦想1999年开发基于膜分离过程的7-ACA生产工艺,突破中国头孢菌素生产的重大关键技术2000年获授“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01年基于膜分离过程的6-APA生产工艺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通过国际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新达科技集团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三达启动厦门市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专家组评审落户三达2004年通过国际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新达科技集团并购德国原赫司特公司膜研究技术部Microdyn-Nadir公司,进入上游膜材料领域2006年三达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的“金桥奖”和“优秀项目奖”Suntar商标荣获厦门市著名商标和福建省著名商标
作者: 2007-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