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863计划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来源:科技部
摘要:一、指南说明本专题从支撑海洋经济发展、服务人民健康的国家需求出发,全面贯彻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协调发展的思想,积极推动海洋生物技术的科技创新。“十一五”期间,本专题将在下述研究方向予以重点支持:近海海洋生物资源采集、保存和信息化技术,海洋动植物来源活性天然化合物的发现,海洋水产品综合利用及质量......

点击显示 收起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从支撑海洋经济发展、服务人民健康的国家需求出发,全面贯彻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协调发展的思想,积极推动海洋生物技术的科技创新。“十一五”期间,本专题将在下述研究方向予以重点支持:近海海洋生物资源采集、保存和信息化技术,海洋动植物来源活性天然化合物的发现,海洋水产品综合利用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海洋微生物资源利用技术,海洋生物重要功能基因研究开发技术等。



本专题2007年度课题申请指南重点支持近海海洋生物资源采集、保存与信息化技术、海洋动植物来源活性天然化合物的发现、海洋水产品综合利用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海洋微生物资源利用技术、海洋生物重要功能基因研究技术等5个探索导向类方向,以及4个目标导向类方向。经费预算为6300万元左右。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每个课题的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支持年限为2-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每个课题的支持强度为500万元以下,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近海海洋生物资源采集、保存与信息化技术



利用海洋生物资源高效采集、长期保存与信息化技术,在物种、细胞和分子水平开展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和保护研究,重点保护和开发我国特有的海洋生物资源,为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建立技术储备和信息平台。



主要研究内容:海洋动植物资源采集、保存和信息化技术,微生物资源采集、保存和信息化技术,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系建立及培养技术,海洋动植物药源生产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750万元。



2.海洋动植物来源活性天然化合物的发现



应用现代天然产物高效分离和制备技术,天然产物的大规模、高通量活性筛选技术,结合新结构、新活性和预测新技术,重点开展重要海洋药源动植物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结构优化和生物学活性研究,发现一批新结构的活性天然化合物,为海洋创新药物的研制提供源头化合物。



主要研究内容:海洋动植物天然产物分离纯化和规模化制备技术,海洋动植物天然产物的高通量和高内涵活性筛选技术,海洋天然产物新结构、新活性和预测新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1050万元。



3.海洋水产品综合利用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针对海洋动植物资源,开展海洋水产品高效加工与高值化技术、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等研究,突破开发新的海洋食品(保健食品除外)和高附加值生物制品的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新型海洋生物材料、酶制剂等生物制品开发技术,海洋水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新技术,产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评价和控制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850万元。



4.海洋微生物资源利用技术



利用微生物(包括微藻)培养与发酵技术,微生物产物快速高通量活性筛选技术,以及活性产物生物合成及调控等技术手段,开展海洋微生物培养、鉴定和规模化发酵,活性先导化合物和微生物制品的分离、制备、结构鉴定和活性筛选研究,发现一批新结构活性化合物,开发新的微生物产品,开拓海洋微生物的应用新领域。鼓励深海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海洋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海洋微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发现与利用,海洋微生物制品特别是新型抗生素的研究开发,以及能源、环境、农业等特殊用途海洋微生物的研究开发技术。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900万元。



5.海洋生物重要功能基因研究技术



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开展重要海洋生物功能基因研究,发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海洋生物功能基因,抢占海洋生物基因资源争夺战的制高点。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海洋动植物和微生物,开展药用、工业用、农业用功能基因的鉴定和前期应用评价研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本方向2007年拟安排经费85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渔业资源归属的判别技术



研究目标:研究开发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及其毗邻水域主要渔业种群划分及其归属的分子生态学判别技术和标准体系,为洄游性渔业种群的专属经济区划界、跨国渔业管理和资源分配提供科学根据。



主要研究内容:以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及其毗邻水域主要洄游性渔业种群为研究对象,筛选其产卵群体和栖息群体特异性分子标记,研究其洄游路线及种群动态,建立可捕群体来源及其数量变化的分子生态学评估技术和标准体系。



主要技术指标:选择2-3个我国主要的洄游性渔业种群,确定其产卵和栖息群体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建立种群来源及其数量变化的分子生态学评估技术和标准体系,提出其资源归属比例及其界定的科学依据。



申请要求:申请者应具有洄游性渔业种群研究条件。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500万元。



2.海洋生物宏基因组研究



研究目标:利用宏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技术,从海洋生物中发现和鉴定新抗生素或其他活性化合物合成的基因簇。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我国海域特有的海洋生物,主要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发现新型抗生素或其他活性化合物合成的基因簇,并对其功能和应用进行研究,确定其产业化前景。



主要技术指标:发现至少1个决定新型抗生素或活性化合物合成的基因簇,并完成功能鉴定。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2项,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不超过200万元。



3.海洋共生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目标:在海洋共生微生物的高效分离与共培养、活性物质分离制备与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我国海洋共生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根据海绵、海鞘等海洋动植物特点建立其共生微生物的高效分离和共培养技术,提高共生微生物的可培养性,获得有价值的共生微生物,开展代谢产物研究,发现具有应用前景的化合物,研究诱导共生微生物产生活性物质的方法,进行代谢产物发酵制备并获得单体化合物。



主要技术指标:从共生微生物中分离鉴定出30个以上具有医药、工业和农业应用前景的活性天然产物,实现1-2个活性物质的500升



规模生物反应器发酵制备。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



4.抗代谢性和严重感染性疾病海洋药物研究开发



研究目标:针对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肝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流感等突发性公共卫生疾病,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海洋创新药物。



主要研究内容:对获准进入或已处于临床研究的新药品种,按SFDA指导原则分别开展I期(含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II期和III期临床研究,考证新药的临床疗效和应用的安全性;对作用靶点明确、作用机理清晰,并已完成实验室研究的候选新药品种,按SFDA指导原则开展临床前研究,包括药学、药理与药效学、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重点解决规模化制备工艺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临床研究课题获得新药证书申请受理号并争取获得新药证书,临床前研究课题获得临床批文申请受理号并争取获得临床批文。



申请要求:拟进行临床研究的课题以临床试验批件为申请条件,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要求地方、部门或企业落实863计划专项经费2倍以上的配套经费;拟进行临床前研究的课题以作用机理清晰、完成了初步药效和毒性试验为申请条件,支持强度不超过200万元,要求地方、部门或企业落实863计划专项经费1倍以上的配套经费。专利和临床批件需提供复印件,配套经费需提供证明。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3项,拟安排经费不超过600万元。
作者: 2007-3-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