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上海市科委2007年度“创新行动计划”项目农业科技领域重点科技项目指南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科学技术在上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能力,围绕国家和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以及《上海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要求和重点任务,针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开展应用为导向的农业应用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本指南。一、研究专题和期限专题一、现代农业应用技术......

点击显示 收起

  为进一步提升科学技术在上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能力,围绕国家和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以及《上海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要求和重点任务,针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开展应用为导向的农业应用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本指南。



  一、研究专题和期限



  专题一、现代农业应用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1、建立SPF(无特定病毒)南美白对虾的制种、保种、规模化育苗生产核心技术;建立自繁自育年产达30亿尾的南美白对虾虾苗生产关键技术;开发1套由水质监控、科学喂养辅助决策、疾病预警与智能诊断组成的南美白对虾集约化养殖生产过程精细管理决策专家系统,使虾发病率降低10%,产量增加10%~20%。



  2、建立杏鲍菇全程数字化生产技术体系及杏鲍菇栽培过程中生物信息综合数据库;建成1个日产4000Kg以上的全程数字化生产技术体系应用核心示范工厂,使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单产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以上,总体经济效益提高20%。



  3、建立基于根域限制技术的猕猴桃等1-2种水果的优质栽培新技术体系及生态观光果园技术体系;建成核心示范园500亩,亩产值增加5000元以上;示范推广1000户,示范户农民户均年收入增加1.5万元以上。



  4、开发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一代节能循环型玻璃温室,每公顷平均能耗降低20%;建立1公顷以上新一代节能循环型玻璃温室生产示范基地,有效提高可控环境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研究内容



  1、南美白对虾保种、育苗及其集约化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开展SPF(无特定病毒)南美白对虾的育苗、保种、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开展规模化育苗与种虾养殖设施的研制;开展南美白对虾集约化养殖的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疾病预警与诊治模型的研究;开发1套南美白对虾集约化清洁养殖生产过程精细管理决策系统。



  2、杏鲍菇全程数字化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开发



  研究杏鲍菇生产过程中生长状态信息的实时采集、数字化表达技术以及相关生理性状的智能判断技术;研发以精准环境控制模型为基础的杏鲍菇智能化环境精确控制技术体系,开发出国产化、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精确控制软件;研究杏鲍菇全程生长阶段程序和杏鲍菇栽培全程一键式栽培管理系统;研究杏鲍菇机械化、流程化、标准化操作和周年均衡生产集成技术。



  3、基于根域限制的猕猴桃等水果优质栽培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基于根域限制猕猴桃等水果优质栽培新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形成技术标准;开展基于根域限制的、低环境负荷的果园土壤培肥和灌溉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低环境负荷的水果病害虫安全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完成水果主要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和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的筛选;开发水果安全优质生产智能决策系统。



  4、节能循环型玻璃温室的研究



  开展玻璃温室节能型天沟、密闭型屋面、活动外遮阳系统等新技术研究,提高温室的总体透光率和密闭性,增加冬季温室内的温度,优化加热系统减少冬季能耗,提高温室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从而使单位产量的能耗大大降低;通过建立1公顷以上的示范基地,研究节能循环型玻璃温室环境特性,评价节能效果。



  研究期限



  2009年9月30日之前完成。



  专题二、农用生物制品及绿色新农药的创制研究



  研究目标



  1、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免疫增强型猪细小病毒基因缺失疫苗;获取重组猪α干扰素中试生产的各项技术工艺;完成发明专利、农业部新兽药证书的申报。



  2、围绕稻飞虱、烟粉虱及稻纵卷叶螟等农业生产的重要虫害,创制新烟碱类、鱼尼汀类等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杀虫剂,开发1-2个具有显著产业化前景的绿色农药杀虫剂。



  3、围绕农业生产中的霜霉、稻瘟等真菌和杆状、花叶等病毒,开发具有免疫激活作用的新一代植物抗病激活剂;同时,针对植物细胞或内生菌培养过程,研制能够提高次生代谢产物产量的小分子诱导激活剂。



  研究内容



  1、新型猪细小病毒基因缺失疫苗及细胞因子免疫佐剂的研制



  研究猪细小病毒流行毒株的基因改造,开发高效价的猪细小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研究重组猪α干扰素规模化制备技术工艺;进行新型疫苗及佐剂使用的安全性和免疫后抗体保护率试验,进行新型疫苗配合细胞因子使用的田间临床试验;形成相应的中试生产工艺和产品生产线。



  2、绿色农用杀虫剂的开发



  针对杀虫剂新靶标,设计、合成、优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烟碱类、鱼尼汀类和手性农药新化合物,发现活性高、杀虫谱广、毒性低、环境友好、具有潜在商品化价值的农药后选物。针对后选农药化合物,开展活性测试、急慢性毒性试验,小区、大田药效试验等生物活性测试,申请生产许可,实现示范推广应用。



  3、植物免疫抗病激活剂的研制



  选择环酮、芳香杂环等植物抗病激活剂为先导化合物,开展结构改造与优化、仿生合成促进和免疫激活作用研究,创制新型、高效的抗病激活剂。设计合成针对不同植物细胞及植物内源菌培养过程的新型小分子激活剂,通过植物细胞或内生菌培养筛选,发现最有效激活剂,并应用于大规模细胞或内生菌培养,提高具有农用或医用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



  研究期限



  2010年9月30日之前完成。



  二、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发布。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上海科技”网站(http://www.stcsm.gov.cn)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及在线打印相关表格《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2007版)》,按照要求认真如实填写。



  2、申报单位应具备较强技术实力和基础,具备实施项目研究必备条件及匹配资金;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多家单位联合申请时,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3、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作为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不得同期参与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数超过三项。



  4、每一课题的申请人可以提出不超过2名的建议回避自己课题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名单需随课题可行性方案一并提交)。



  5、本专项课题申请起始日期为2007年8月15日,截止日期为2007年8月31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提供查新关键词)一式4份,并通过“上海科技”网站递交电子文本1份。书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时间为2007年8月28日至31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6、网上填报备注:



  1)点击连接可进入《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申报页面;



  2)首次登录必须选择“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开始申报;



  3)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三、联系方式



  课题资料送达地址:上海生物医药与农业领域项目管理中心(北京东路668号东楼308室,邮编:200001)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傅大煦、黄莹、吴杰(T:53083592)



  特此通告。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七年八月十五日
作者: 2007-8-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