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863项目连发两篇文章

来源:生物通
摘要: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消息,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全面系统地总结和概述了1955年至2007年间从全球半红树植物中发现的天然产物的结构类型及其生物活性,对今后该类群海洋植物天然产物的研究有着重要科学意义。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吴军博士,吴军博士......

点击显示 收起

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消息,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全面系统地总结和概述了1955年至2007年间从全球半红树植物中发现的天然产物的结构类型及其生物活性,对今后该类群海洋植物天然产物的研究有着重要科学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天然产物报道》(Natural  Product  Report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吴军博士,吴军博士曾发现了一条新的四降三萜生源合成途径,该途径共由4类新碳骨架的柠檬苦素组成,且其中部分化合物显示出很强的抗虫活性,这一发现将彻底改变了对四降三萜结构类型的整体框架认识。吴军研究小组08年年初还发表了“真红树植物天然产物的资源、化学和生物活性”评述论文(Nat.  Prod.  Rep.,  2008,  25(5),  955-981.)。这一研究项目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重要创新方向性项目、国家海洋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真红树(true  mangrove,eumangrove,strict  mangrove)植物是指专一性生长在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它们只能在潮间带环境生长繁殖,在陆地环境不能够繁殖。其特征是胎萌、呼吸根与支柱根、泌盐组织和高渗透压。全球有真红树植物70种,它们大部分分布在东南亚沿海。这些特殊植物是新碳骨架小分子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吴军博士及其课题组自2001年以来对产自我国海南的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等数种红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于2004年发现了1类有昆虫拒食活性的新柠檬苦素的原乙酸酯类型,该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著名有机化学杂志Organic  Letters,2004,6(11),1841-1844。

08年初,该课题组又从我国海南产的木果楝种子的柠檬苦素化合物中发现了一条新的四降三萜生源合成途径。该途径共由4类新碳骨架的柠檬苦素组成,且其中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较强的抗虫活性。这一发现将彻底改变了学术界原先对自然界四降三萜结构类型的整体框架认识。

这一最新的文章则以“半红树植物天然产物的资源、化学和生物活性”为题,全面系统地总结和概述了1955年至2007年间从全球半红树植物中发现的天然产物的结构类型及其生物活性,对今后该类群海洋植物天然产物的研究有着重要科学意义。



附:

吴军研究员简历:

吴军:  男,1968年10月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生药学专业博士,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站长,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化学会会员,德国Heinrich-Heine-Universität  Düsseldorf  大学所属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药用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科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曾从事中药复方活性物质基础、红树林植物的活性成分、南海特殊微藻的培养及其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等研究。自2001年以来对产自我国海南的木果楝  (Xylocarpus  granatum),老鼠簕  (Acanthus  ilicifolius)  等10余种红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单体化合物200余个,其中新化合物  60余个。发现了1类有昆虫拒食活性的新柠檬苦素的原乙酸酯类型,该研究结果2004年发表在美国化学会著名有机化学杂志Organic  Letters上。近年来,在新碳骨架四降三萜的天然结构发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从我国海南产的木果楝种子的柠檬苦素化合物中发现了一条新的四降三萜生源合成途径。该途径共由4类新碳骨架的柠檬苦素组成,且其中部分化合物显示出很强的抗虫活性,这一发现将彻底改变了对四降三萜结构类型的整体框架认识。与德国著名科学家Bringmann  G.合作,采用量子化学CD光谱计算方法和技术解决了以上4类新碳骨架的柠檬苦素化合物的绝对构型问题。该研究结果刊登在欧洲化学会的著名化学杂志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上。

近五年来主持完成的红树林植物相关课题有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红树植物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构效及其与生长环境的关系”,广东省“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药用红树植物老鼠簕抗肝炎新药的研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楝科红树植物木果楝的新型生物农药研制”等。已发表红树林植物活性成分等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在Chem.-Eur.  J.,  Org.  Lett.,  Tetrahedron.,  Tetrahedron.  Lett.,  J.  Nat.  Prod.等国际著名SCI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4项。2006年度发表在J.  Nat.  Prod.上的有关木果楝中的多羟基Phragmalin型柠檬苦素的论文被该杂志例为该年度发表论文当年引用频率最高的20篇文章之一。以第二完成人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奖项目为“热带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利用技术”。
作者: 2009-1-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