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量高质低 内地基因工程遭遇专利尴尬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摘要:在全球都在为基因工程趋之若鹜之际,这个产业仍面临着众多的尴尬。昨日,在中国基因科学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表示:“基因研究和市场经济应用与国外还有着一定的差距,虽然授权专利远远高于国外,但是专利的有效年限和有效率远远低于国外。”从2004到2008年,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基因技术专利申请......

点击显示 收起

在全球都在为基因工程趋之若鹜之际,这个产业仍面临着众多的尴尬。

昨日,在中国基因科学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表示:“基因研究和市场经济应用与国外还有着一定的差距,虽然授权专利远远高于国外,但是专利的有效年限和有效率远远低于国外。”

从2004到2008年,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基因技术专利申请,国内年均增长26.4%,国外年均增长17.8%。其中,2008年,受理专利4532件,国内3475件,占全部申请量的75.2%,  共授权了1321件专利,国内占945件,约是2007年的1.83倍.

“国内基因专利申请在绝对数量上占据了优势。但是经过统计分析,国内企业在基因技术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在基因专利申请中,国内企业申请由四成降至不足两成。”张勤表示。他透露,从2004年~2008年,在基因专利授权前十名中没有一家企业。

“8家是科研院校,2家是科研单位。在国外却是排名前十的均为企业。这种状况表明我国企业在生物领域的创新能力不强,后劲不足。”张勤担忧地表示。

同时他表示,国内基因技术和产业化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在生物领域的9项发明专利中,国内的基因技术专利维持的有效年限仅为4.8年,国外是8.7年,相对来说,中国基因专利技术有效年限短,有效率低。

关于转基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对基因工程应用产业众多的争议之一。昨日张勤表示,基因产品技术后果不确定,还缺乏一定的安全信号。



附: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的演讲  http://invest.china.cn/touzi/txt/2009-06/02/content_2937658.htm

        尊敬的王志珍副主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我国基因科技产业发展”。



        基因技术是当前科技创新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目前基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制药、医学、能源、环保等领域,并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作为前沿技术进行部署,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与基因技术有关的多个专项工作。下面,我从知识产权的角度谈谈基因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制环境,我国基因技术专利的状况,以及促进我国基因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工作的一些想法。



        一、基因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基因技术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专利、商业秘密、版权、合同、职务新品种多等中方式进行保护,由于基因技术的明显的技术特征和产业化应用的倾向,基因技术研究成果主要以专利保护为主。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对基因采用专利形式进行保护,并且保护的范围在不断的拓宽。对于基因技术提供专利保护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基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的专利制度、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基因技术站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基因技术专利的覆盖性强。基因技术专利与一般专利最大不同就在于其覆盖性强,所谓覆盖性是指专利权人对于其专利相关的研究开发所具有的影响力。在基因序列专利发明中这一点尤其明显。单纯的基因序列研究本身是无法在产业上直接应用的,也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但是他是基因技术应该的核心,基础性的基因发明能够覆盖其后的几乎所有的发明创造,诸如基因药物、疗法以及其他的相关药物的发明,以至于最后的产业化。基因序列专利将使得其在基础上的后续所有的研究开发都受其制约,取得的研究成果不可避免的受到基因序列专利的从属专利。



        第二,基因资源的有限性,基因技术专利与一般专利的不同还在于一般专利是绵绵不觉的,生产的根据在于人的创造力,而基因资源专利的基础和创造性是有限的,比如人类基因存在于人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数量只有三万个左右,从某种意义上说,生物技术基因申请一个就少了一个,就使得许多企业队伍生物序列的破译趋之若鹜。目前发达国家不断的扩大基因专利技术的授予范围,有人形成的比喻为基因的圈地运动。



        第三,基因技术专利涉及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往专利所授予对象往往是一些无生命的发明创造,但随着基因技术领域专利的发展,专利保护对象的范围不断的拓宽,先是授予生命肌体的组成部分,例如1987年美国批准的转基因动物细胞专利,而后又授予生命肌体本身,如1988年美国批准了哈佛鼠动物专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部分到整体,从微生物到动物,将来也可能发展到人体。也正因为如此,基因技术冲击的人类上千年形成的传统的伦理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



        第四,技术后果的不确定性,基因技术以人为方式改变自然界遗传基因的基本规律,但其带来的后果尚不确定,一方面基因技术可能对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存在潜在威胁,另一方面,基因产品、基因质量尚缺乏安全性保障,这是由于人类对基因的认识和基因技术的掌握还相当肤浅,基因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存在一定社会风险。积极技术专利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专利保护可以促使该领域的发明创造,为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专利所固有的垄断性又是暗藏危害社会的破坏力,专利制度的设计和平衡在基因技术领域凸显其重要性,既可以通过专利权的赋予保障发明者的利益,促进技术与社会进步,又可以通过权利的授予的审查来限制约束其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方面,以减小其危害。如何权衡这其中的社会影响和利益分配,构成了确立基因技术有关专利制度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专利法对基因技术的保护水平和标准基本适应了我国国情和基因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例如对于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转基因生产的药物、转基因动植物制配方法等保护主体都可以授予专利权。但是对于基因治疗方法,转基因动植物本身发展主题不能授予专利权。另外,像克隆人技术,改变人生殖性遗传同一性技术以及工业和商业应用也被排除在我国专利制度保护范围。



        二、我国基因技术专业状况。国家知识产权局对2004-2008年在我国申请专利的基因技术领域发明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表明国内基因技术已经具备一定的研发水平,但其技术水平和市场价值与国外企业相比仍然处于劣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近年来国内的基因技术研发能力显著增强,从2004-2008年国家知识产前局受理的基因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国内年均增长26.4%,国外年均增长17.8%。在2008年受理的4532件专利申请中,国内申请是3410件,占全部申请件的75.2%。国内申请在增长速度和绝对数量上都已占据交大的优势。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授予基因技术发明专利1321项,其中中国国内授权是945件,约为2004年授权量517年的1.83倍,年均增长16.3%。从2004-2004年国外专利授权量各年基本持平,低于400件,国内基因技术申请和授权数量均明显超过国外,切呈继续扩大趋势,表明我国基因技术整体研发水平有了显著增强。



        第二,国内企业在基因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研究表明,近几年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所占比重由四成降至不足二成,2004-2008年,在基因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十的国内专利权人中,没有一家企业,八家是大专院校,其余两家是科研单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排名前十的国外申请人均为企业,这样状况表明我国企业在基因技术领域创新能力不强,后劲不足。



        第三,国内基因技术水平及产业化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据初步统计,在整个生物技术领域的有效发明专利中,国内专利水平维持有效年限不长,有效率低,虽然基因技术发明授权专利数量国内占多数,但国内的专利平均维持有效年限,就是指有效专利从申请日统计,就是我们在2006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来看,紧为4.8年,而同期国外为8.7年,比国外少了近四年。国内专利平均有效,就是专利申请日起维持六至十年的专利比例只有25%,远远低于国外的59%。且随着年限增长,国内有效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国外,表明我国基因技术的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基因专利技术水平和技术市场价值与国外大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我国基因产业发展。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们应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积极采取适应我国国情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国基因产业发展。



        第一,制定完善基因技术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深入研究我国基因技术发展水平和知识产权需求,制定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基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例如哪些基因技术应该纳入或者排除在专利保护范围,目前的规定是否适合我国基因产业发展,如何把基因专利的审查标准、平衡考虑国内外基因技术发展阶段,建立有利于我国基因技术研究、开发和利用的宽松技术环境等等都需要研究。又对于基因技术中使用的原材料,涉及到生物遗传资源,如何解决生物遗传资料的所有权问题,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有关生物遗传资源使用的会议分享、国家主权、知情同意这三个方面落实到各个层面,防止和抑制我们基因资源被发达国家无偿使用。最近专利法修改中制定了遗传资源获取的合法性,但是关于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二,鼓励创新性产业取得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这些企业选择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技术方向作为突破,突破国外技术专利,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例如对于功能基因克隆,综合表达生物药品等生物工程的上游技术,目前我国在此领域的专利数量不多,但有一定基础,可以加大研发投入,并积极争取专利保护,以专利技术支撑市场份额。此外,在基因治疗、基因重组领域,我国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且国内的专利申请已有了初步规模,应鼓励国内申请人及时采用PCT国际专利申请来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我国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已经建立了PCT海外援助专项资金,资助技术含量高、产业前景好、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发明创造采取PCT等手段到境外申请专利,取得境外专利权。昨天我们还跟财政部进行一轮沟通,争取尽快把具体的政策规定出台。同时,鼓励企业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核心专利进行改进、提升技术效果,申请更多的改进性外围专利。



        第三,加强生物产业基地的知识产权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研究报告表明,目前我国企业个生物研究基地内部和各个个基地之间的研究重复现象严重,加强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提高的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应用能力,加强基地产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规划和引导各个基地产业化研究的重点,避免和减少重复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特定鲜明,技术层次清晰的生物基地群落,使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统筹协调发展。



        第四,加强基因科学产学研联系。我国基因技术的研究成果大多数掌握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手中,成果转化率低,必须强化政策导向,引导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在研究中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使基因研究开发植根于商业利用中。同时推动企业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研究能力,增强竞争力,继续加大产学研整合协调力度,促进基因科学从侧重于技术积累调整到边研究边产业化,创造与应用并重的新阶段,提高基因专利的产业化水平。



        第五,建立基因专利预警应急机制,基因产业、生物医药属于投资大、风险大、周期长、见效慢、回报率高的行业。建立基因专业预警应急机制有利于国内企业及时规避解决风险,避免盲目投资,有效促进基因产业壮大发展,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相关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指导企业结合自身适合情况认真分析影响企业发展的境外企业专利,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该机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基因技术领域国内外专利申请和授权,专利纠纷,贸易、知识产权法律等信息的综合分析,定期分布与该领域相关的专利技术发展动态及趋势的综合分析报告,帮助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及时获得基因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动态,重点技术分布,主要技术竞争对手的技术情报,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变化和市场的突发性群体性的专利纠纷信息等等。



        谢谢大家!
作者: 2009-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