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基因育种:渔业发展的未来?

来源:科技日报
摘要:■新闻缘起6月2日至3日,中国科协第29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青岛举办,沙龙的主题为“基因资源与现代渔业”。本期沙龙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中国工程院林浩然院士、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研究员、中科院海洋所相建海研究员共同担任领衔科学家,来自全国水产生物技术领域13个单位的24位专家参......

点击显示 收起

      ■  新闻缘起  



  6月2日至3日,中国科协第29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青岛举办,沙龙的主题为“基因资源与现代渔业”。本期沙龙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中国工程院林浩然院士、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研究员、中科院海洋所相建海研究员共同担任领衔科学家,来自全国水产生物技术领域13个单位的24位专家参加了本次沙龙。



  会上,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水产生物苗种繁育、遗传育种、种质鉴定、病害防治以及水产生物太空育种等方面的运用现状、应用前景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基因资源在水产育种、水产养殖、种质鉴定等方面都有着巨大应用前景



  ■  将新闻进行到底



  将某种特定基因植入深海对虾中,对虾就能既不生病,又能长得又肥又大。这样的好事已经由于基因技术的发展而成为可能。



  据联合国食品和农业组织的报告介绍,由于过量捕捞,如今海洋中60%至70%的鱼类受到威胁。专家预测,到2025年时,人工饲养的转基因鱼将弥补世界渔业产量的不足,满足全球人类的食用需要。



  基因资源在水产育种、水产养殖、种质鉴定和物种保护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但是,现代渔业生产中,基因资源的运营潜力和发展趋势都存在很多问题。6月2日至3日,中国科协举办第29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基因资源与现代渔业,探索采用基因资源促进现代渔业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应用一:基因识别——



  有助于保护物种资源



  “水生资源的条形码,就是在所有的物种当中,建立水产生物条形码体系,这样可以帮助识别、保存物种资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说。



  桂建芳所说的条形码叫做DNA条形编码,就是对一个统一的目的基因DNA序列进行分析,并把分析的结果储存到计算机里,一旦需要,即可把要分析的物种的目的基因DNA序列与预存的数据进行比对,达到物种鉴定目的。



  桂建芳介绍,根据农业部的资料和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进行分析,水产行业在最近30多年当中发展很快,数量增长了10多倍,这都是和生物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应用二:基因抗病——



  迫切需要筛选抗病品种



  如果渔民养的虾生病了,水产学家就是大夫,看病、开药方,虾喝了之后就好了。



  在给鱼虾看病的过程中,有着与给人治病不同的困难。“人治病是属于个体治病,而虾是群体。几千条密度居住,肯定会生病。”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研究员相继海说,在给虾看病的过程中,他们尝试了从物种的免疫体系层面进行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由于药物治疗需要找到合适的药物,同时需要对环境进行控制,所以更为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加强物种本身的抗病能力。”相继海说。



  “解决病害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培育抗病的优良品种。使用抗病品种,存活率哪怕比正常的良种提高30%—50%,应用前景也会很可观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这样说。



  “分子标记”是重要手段



  在池塘里养了一群鱼,当受到微生物感染时,有一些鱼存活,有一些鱼死亡。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存活的鱼有天然抗性。水产学家们所做的,就是探寻这些天然抗性背后的秘密。“天然抗性在基因组方面有没有特定的序列?如果我们在那些天然抗病力强的个体当中,找到特有的序列或者特有的基因标记,我们就可以用标记辅助选育。”陈松林说,在对决定抗病的基因进行标记后,就可以对这些个体进行培育、繁殖,进行抗病的新品种研究。



  这个过程中所用到的关键技术为“分子标记”技术,即把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的特异性DNA片段标记出来。陈松林介绍,在抗病的品种培育方面,分子标记意义更大。“因为有一些性状,比如生长性状,可以从表型上看出来,比如说长得大的,可以选用,但是抗病的个体在外形上完全看不出来,所以筛选抗病因子更为迫切。”陈松林说,抗病相关功能基因及其标记的发掘,将加快抗病品种培育的步伐,这也是一个国际的趋势,将成为鱼类抗病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应用三:转基因鱼——



  还停留在实验室水平



  转基因早已不再是个新鲜的概念。1985年,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鱼诞生。随后,鱼类基因转移迅速应用到培育高产、优质和抗逆的养殖鱼类新品种方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王清印介绍,菲律宾的世界鱼类中心曾进行过一个关于全世界水产育种方面的调研报告,结果显示,全世界现在做的30多项计划中,70%的选育目标以生长作为主选目标。



  与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玉米不同,分子基因在水产中的作用比较复杂,由多个基因控制生长。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先弄清共有多少个基因控制生长,哪个是最主效的基因等,之后再把这些基因全部汇聚在一起进行操作,达到育种目的。与已经大规模投入生产的玉米、棉花等农业作物相比,基因育种在渔业中的应用似乎还停留在实验室水平。



  现代技术需要与传统结合



  “基因育种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个早晨或者是通过某一个时间,就可以解决重大问题。”王清印说。在水产中,有些性状是一对一的,对于一些复杂的性状,则是有很多基因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要靠几个标记甚至是几十个标记来解决问题。



  “在几百年之前,我们的老祖宗都知道,好中选好,优中选优,但是现在在选优的方法上,有很多新思路。”王清印说,虽然现在有很多分子技术方面的论文和研究,但是分子技术如何应用到生产中去,这些问题并不明朗。



  “我认为在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结合上,要做够文章。如果做得好,可以良性发展。”



  ■  观点争锋



  转基因鱼类安全吗?



  在探讨转基因食品时,安全性一直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基因资源与现代渔业”沙龙中,学者们对于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



  孙永华(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副研究员):转基因鱼出来已经有20多年了,但是一直没有应用,主要还是安全的问题。在食品安全方面,食物通过烹饪后,应该不会对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大众不吃,可能对这个东西不了解,作为科学家,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告诉他们。在生态和遗传方面,由于转基因鱼可能会和野生的种群交配,会干扰正常种群的生存状况。所以对于生物安全方面,我们需要对它进行评价,评价要有一个科学标准,有了评价标准,可以做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李恒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应用基因组中心助理研究员):关于安全性的评价,我个人观点是,凡是吃的东西,是不能接受转基因的。从对食品安全评价角度看,1、2年不可能会有转基因安全性评价。一个很简单的例子,X光照射,照射1、2次肯定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一直照射,谁也说不好有没有影响。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持续跟踪,这个非常重要。
作者: 2009-7-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