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开拓利用我国丰富多样的优异种质资源,特别是青岛地区的作物种质资源,青岛农业大学依托“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实验室”,申报 “青岛市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9月12日,青岛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实验室进行了评审,专家组听取实验室情况汇报,经实地考察、质询和讨论,认为实验室已具备基础设施和建设条件,具备开展种质创新、优良基因的发掘、利用与评价研究的必要条件。
专家认为,该实验室发展思路清晰,研究方向明确,建设方案可行,运行机制完善,符合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求。实验室的建设将为促进青岛市现代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青岛农大“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实验室”起源于1951年建设的“农学实验室”,现由副校长宋希云教授任主任,下设“种质创新技术研究与开发”、“优质基因分子标记与染色体定位”、“创新种质利用与评价”三个研究方向。其中“抗旱种质的创新与利用”项目被列入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旱作技术实验室资助的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多年来,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种质创新与利用工作,选育出多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作物新品种,为山东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实验室拥有一支
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人才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具有组织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在玉米、小麦和花生等主要农作物的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方面成绩突出,先后育成并审定农作物新品种20余个,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
作物种质资源是地球上生物资源中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最密切的部分,是人类食品、衣着和改善居住环境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一方面,21世纪世界农业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将更多依赖于作物种质资源。另一方面,我国主要农作物栽培品种和野生资源种质资源虽然丰富,但某种资源一旦消灭,就难以用任何方法再创造出来。因此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保护、研究和利用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作物品种改良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学校专家提供的资料介绍,中国拥有作物种质资源达37万份,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数以千计的作物品种的育成及其产量、品质的提高,作物种质资源的作用功不可没。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服务性工作,其主要内容表现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利用和创新。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重点过去在于收集和保存,进入21世纪,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更为突出,提高农产品产量也不能像20世纪那样,靠增加灌溉和增加化肥、农药等。只有通过作物的品种改良,才能生产更多的农产品来满足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因此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工作重点现已转向研究和应用。
作者:
200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