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在蓝色经济大潮中登“糖”入室

来源:青岛日报
摘要:虽然有这么多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对管华诗来说,这个项目应用最多的还是他的老本行--海洋生物制药。目前,已有四个上市海洋新药和四个处于不同临床阶段的一类海洋新药及相关功能制品采用了寡糖。PSS:海洋药物研究的第一步管华诗与海洋生物制药结缘于1979年。一个大胆的设想在管华诗头脑中生成--研制海洋药物。...

点击显示 收起

        说起管华诗获国家大奖的项目,很多人都对其过于专业的名词疑惑不解。管华诗对此做了通俗化的解释:"养殖业的海带、马尾藻、紫菜等产出的各种胶,像老百姓都知道的甲壳质等等,是多糖物质(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失水而成,是一类分子机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我们通过技术手段,把它们变成寡糖  (小于20个单位的糖)。寡糖有很多活性,这种活性可以适用于多个产业,像生物医药、食物因子、农肥、生物生长调节剂等。  "  



        虽然有这么多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对管华诗来说,这个项目应用最多的还是他的老本行--海洋生物制药。目前,已有四个上市海洋新药和四个处于不同临床阶段的一类海洋新药及相关功能制品采用了寡糖。  PSS:海洋药物研究的第一步  



        管华诗与海洋生物制药结缘于1979年。一天,他在实验室做实验,为如何降低硫酸钡制剂的黏稠度而发愁,但当他随手加了一点从海藻中提取的分散剂时,奇迹出现了,黏结现象瞬间消失。这个偶然的化学现象极大地触动了管华诗:能解决硫酸钡黏结现象,是否也可以解决心脑血管疾病中血液黏稠问题呢?  



        一个大胆的设想在管华诗头脑中生成--研制海洋药物。  



        1979年至1982年,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管华诗和他的课题组就成功研制出海洋新药PSS(藻酸双脂纳),并进入临床应用。新药的成功让他不但开辟了一个新的海洋学科研究领域,而且实现了抗癌治癌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医药行业由陆地生物制药向海洋生物治药的重大转型,带动了我国海洋药物这一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兴起。据不完全统计,PSS已创造产值超过35亿元。  建立海洋药物技术研究中心  



        1996年,以海洋大学海洋药物研究所及华海制药厂为技术依托,管华诗组建了山东省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经科技部批准,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如果从最早开始追溯,这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却是从一个厕所改造而来的。  "当时,实验空间非常紧缺,经过系里批准,把一个厕所改成了我的实验室,以后又搭建了一些平房。  "后来PSS的成果让管华诗的科研条件有所改善,"得到这个PSS以后,转让经费大概给我了65万元,青岛第三制药厂又追加了30万元,加上奖励共105万元,我们海洋药物研究所就这样建立了,那是1988年的事情。  "  



        现在的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已有十多项上游单位的实验室成果在中心进行孵化、成熟并工程化,三个国家一类新药成功中试,不仅获得了临床研究需要的原料药,而且获得了中试放大必需的各项技术参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蓝色经济作出贡献  



        从海大校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管华诗一直没闲着,他所忙活的事,也都与海洋、与海洋药物有关。而更让他高兴的是,这些工作都在2009年结出了硕果。  



        作为主编之一,迄今为止我国信息量最大的海洋药物专著《中华海洋本草》正式出版发行。这部由300多名专家花费5年心血汇集而成的海洋药物专著,其主篇收录海洋药物613味,涉及药用生物以及具有潜在药用开发价值的物种1479种,为现代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翔实的基础信息。  



        作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理事长,去年10月28日,国内最大的海洋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在即墨市鳌山卫镇奠基,标志着国家实验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作为团队的领军人物,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算是为管华诗的2009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对于正在掀起的蓝色经济建设大潮,管华诗表示不能置身事外:"下一步,我们将着重于技术的产业化开发,青岛正在建设蓝色经济核心区,我们期望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而对这个项目来说,未来的发展显然不仅仅局限于药物领域。  "我们的产品应用是多样的,因为它是一种大宗生产的生物材料。我希望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将来在海洋生物高质化利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管华诗说。  本报记者  赵笛  摄影  周光辉  管华诗  



        1939年8月生,山东夏津人,1964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后留校任教,曾担任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1995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省科协主席、海大教授、博导,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获奖感言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



管华诗:海洋寻宝开创新学科

        随着人类医药知识的积累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在20世纪上半叶,许多曾对人类构成了致命危害的疾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脑血栓、脑梗塞、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癌症艾滋病等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却又紧紧困扰了人们。如何更好地使人类摆脱病魔的威胁,每一位科学工作者都在不懈的探索。



        与传统的从陆地上找治疗方案不同,中国海洋大学的管华诗院士目光对准了海洋,从海洋里找药物,相继研制出了我国首创海洋新药抗心脑血管疾病PSS、降脂新药甘糖酯、保肝抗癌的海里特等一些列海洋药物,为患者祛除了病痛,并掀开了我国海洋药物研究的序幕,开创了我国一门新的学科——现代海洋药物学。



        曾经是门外汉



        管华诗1959年考入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水产品加工专业时,距他自己创建的海洋药物专业还有几十年的时间要等待。水产品加工专业综合方向上虽然有水产药物这项内容,但它毕竟与药物学研究大不相同。隔行如隔山,研制海洋药物,对管华诗来说既是个全新的领域,又是个巨大的挑战。



        1979年的一天,管华诗正在实验室做实验,为了降低硫酸钡制剂的粘稠度,他试了很多办法,但是都不奏效。怎么办呢?管华诗随手加了一点从海藻中提取的分散剂。奇迹出现了,粘结现象瞬间消失。这个偶然的化学现象极大的触动了管华诗:能解决硫酸钡的粘结现象,是否也可以解决心脑血管疾病中血液粘稠的问题呢?能不能把这种高效能的、来自海洋的生物活性制品加工研制成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新药呢?一个大胆的设想在管华诗头脑中生成:向海洋要宝,研制海洋药物。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药物宝库。在海洋生物体内合成的化合物,很多对人及其他动物的代谢过程有活性作用,不少活性物质既可制成抗肿瘤、抗病毒、抗心脑血管疾病、抗衰老及消炎镇痛的高效药物,也可开发成强身健体并有一定辅助疗效的功能食品。另外,由于海洋生物气息的独特生活环境,因而常含有陆地生物没有的成份,其化学结构独特,功能特异。这样,若制成海洋药物,就成为防治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杂症的希望所在。



        想法归想法,对于医学,管华诗到底是个门外汉。虽然自己曾经参加过褐藻酸钠代血浆的研制,了解一点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知识;虽然民间也有用海带水浸液饮服防治高血压病的传统方法,但是科学研究不同于大胆假设。管华诗首先要做的就是咨询医学专家,青医附院、海军401医院的老专家、老教授给了他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有了专家的支持,管华诗坚定了研制海洋药物的决心,从头开始学习医药学知识。



        20世纪70年代末,不仅国内没有人进行过任何海洋药物的研究,就连西方发达国家还在探索过程中。困难是巨大的,但管华诗毫不退缩。缺仪器、缺设备,就想办法自己解决;有些问题国内无法解决,就与国外合作;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协作,就积极向国内同行寻求支持,联合攻关。
作者: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