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超级稻是非

来源:信息时报
摘要:近日,媒体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其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创下世界杂交水稻较大面积亩产最高纪录。“超级杂交稻”这名,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个亩产超万斤的荒谬年代。首当其冲的疑问,当然是杂交与转基因育种之间似是而非的关系。...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日,媒体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其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创下世界杂交水稻较大面积亩产最高纪录。



  “超级杂交稻”这名,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个亩产超万斤的荒谬年代。



  当袁隆平的试验田达到新的丰产纪录时,人们已经不再只是山呼海啸的欢呼,而是多了几分质疑。这是难得的好事啊。怀疑精神,是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



  首当其冲的疑问,当然是杂交与转基因育种之间似是而非的关系。这个问题极容易陷入政治的意气之争当中,转基因概念是一抹浆糊,不小心就会被贴上科学主义或伪科学的标签。本质上来说,转基因和杂交育种都是对水稻基因进行优化,让水稻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自然界也存在类似的基因组合和突变,但毫无疑问,这绝对是对自然界的人为干预。这肯定让你不爽,不过,如果我们愿意接受京巴的谄媚、吉娃娃的可爱、以及牧羊犬的灵性,那么,这种人工干预真的让人无法忍受吗?



  区别还是有的。杂交育种一般只在种内进行,比如将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而转基因育种多数是植入其他物种的特定基因。而且在转基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病毒或细菌的基因片段作为引路人。转基因技术的这一特性,无疑触动了人类几千年来的物种禁忌。可是,长久以来,作为重要劳动力的骡子,不也是马和驴跨越物种藩篱的爱情结晶吗?



  当然,骡子不能生育后代,杂交育种也容易在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所以杂交水稻每年都得新购种子。而转基因植物在获得外来基因后,却很可能在后代中继续持有这一外来牌照,长此以往,后果难料啊。有人想,说不定这些基因不小心跳转到人体内,那可就麻烦了。道德的冲击和科学的未知,难免让反转基因人士戚戚然。



  科学主义者觉得这种忧虑不可理喻。从理论上讲,这种危机完全不可能出现。于是希望普及科学知识,来普度众生。道理讲得不少,效果却不见得多好。为什么?本质上来说,转基因育种的社会接纳度,不再只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涉及到道德、人类自我认知等多个层面。在这些领域,科学不见得有多大的说服力。科学主义者如果能用体恤宽容之情稍微替代一些狂妄姿态,或许能够博得更多认同。



  按照某种说法,真理和科学来不得半点含糊,所以我这样的和事佬,一不小心就会把两方都给开罪。但我还有更加大逆不道的观点,会开罪大多数人。



  袁老在开始杂交水稻研究时,绝对想不到杂交水稻会有今日的风光。虽然他反复强调“良种良田良法”同样重要,但后两者却显然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2005年开始的超级稻推广工程,希望在2010年让每亩地增产60千克。但是,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是,即便不借助良种推广,仅仅通过土壤质量和耕种管理的改良,同样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有数据为证,同样的品种,中国的平均亩产量不足450千克,美国却能达到530千克。



  可是,耕地改良和耕种方法的推广,投入既大、成绩难出、关注又少,即便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要想真正得到足够的重视,恐怕还来日方长。



  良种固然重要,但如果希望靠良种一己之力,来解决粮食危机,却是注定要失望的。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