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生物技术领域“门外汉”的颠覆性创新

来源:生物谷
摘要:他开创的ForteBio与著名生物技术企业颇尔(Pall)步入了新台阶。不过,我还是非常自豪的:生物技术门槛应该很高吧。Pall在行业分离纯化领域有着很好的优势,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加之颇尔公司长期关注蛋白质分析检测领域,这对Fortebio现有技术平台和Pall公司战略发展都是极大的互补,会共赢。简单的说,我希望开始一段全......

点击显示 收起

--生物谷专访ForteBio创始人谭洪博士



十年前,谭洪创立了ForteBio,由于各种纷杂的原因,作为创始人的谭洪离开了Fortebio。  12月20日,接受生物谷编辑采访时,谭洪正在赶赴美国的路上,他笑称,那次离开就如同当初乔布斯在1985年离开苹果一样。



他开创的ForteBio与著名生物技术企业颇尔(Pall)步入了新台阶。对于他而言,他从来没想过要如当年乔帮主那般重回自己创立的企业重掌帅舵。



Fortebio被颇尔收购了。对于这位创始人而言,他发表的一篇微博或许最能表达他的心声,“ForteBio被并购,我关心的不是挣多少钱,而是我千辛万苦做出来的技术和产品被全世界的客户认可,被大家使用,最后在最困难的经济大环境下被用很多钱收购。这是一种成就感,但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的个人牺牲。不过,我还是非常自豪的:生物技术门槛应该很高吧?我一个工程师也能做这件事!”



ForteBio被并购,生物谷编辑关心的不是颇尔(Pall)花了多少钱和谭洪挣了多少钱,而是这个跨界的工程师怎么样做到的?他的创业经验可以为那些走在创业路上的人哪些新的启示?



他们眼里的谭洪



我们先来看一些业内人士对他的一些评价,



“谭总从美国硅谷回到中国,多次创业。所创立的公司也持续成长,对顾客和投资人有所回报。再看看他的所学之广,并能融会贯通。佩服佩服!”  @远行者杨青(编者注:阿斯利康亚洲及新兴市场研发总裁杨青博士)



“从中国到美国到中国,从零到几千万美金到几百万美金到几亿美金,这个故事可以写本书,折射时代的变迁……”  @liuyuwen  (编者注:苏州纳米生物园CEO刘毓文女士)



……



一本书太长,我们暂且将一些片段先奉上。



对话



生物谷-BIOONNEWS:当年辛苦创建的Fortebio公司被收购了,对此有什么评价?



谭洪:总体感觉,好事!2008年9月,我离开了这家公司,ForteBio那时已经7岁。3年后,它被Pall并购,自己辛辛苦苦的技术产品被认可,被广泛的使用,感到非常自豪。Pall在行业分离纯化领域有着很好的优势,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加之颇尔公司长期关注蛋白质分析检测领域,这对Fortebio现有技术平台和Pall公司战略发展都是极大的互补,会共赢。



生物谷-BIOONNEWS:3年前,为什么选择离开自己一手打造的公司?



谭洪:各中原因,错综复杂,一言难尽。退出的原因,我想多少有些类似于1985年乔布斯离开苹果。简单的说,我希望开始一段全新的创新之旅。



生物谷-BIOONNEWS:创立ForteBio之后,您在国内找天使、找VC,现在看来是不是觉得国内的风投们太短视?



谭洪:不是。主要还是当时国内客观环境所限。2001年创立ForteBio(当时这家公司并不叫现在的名字)。我在2002年和2003年曾经在国内与各类风投们接触。奔波两年后,除了在台湾找到很少的天使投资,在大陆没有寻找一分钱。不得已回到美国,在硅谷找到安捷伦和几家VC投资。当时在国内没有找到合适的风投,主要因素在于那个事情国内从事风投的机构和人本来就少,而且钱也不多,真正懂行的人那就更少了。



生物谷-BIOONNEWS:您上大学读的是工企自动化,后来下过矿井,学过材料,混迹于机器人、人工神经网络,还教过书,折腾过航天项目,后来是先进制造业、电脑存储、光通讯、生物技术、医疗,这么折腾后,为什么会选择做生物传感器?



谭洪:在做ForteBio之前,创建了一家做光纤通讯零部件的公司。直到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文汇报》上一篇文章,说的是21世纪的新科技方向,其中包括生物、纳米技术等。那时,我希望能有机会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做些事情。但是,我缺乏这方面的专业背景。考虑到我自己的优势在自动化和工程技术,生物传感器或许是不错的切入点。911后,这家光纤公司被并购,我就趁机出来开始干上了这个陌生的行当。



对于ForteBio,最初想法是希望做成一个快捷的、家用体外诊断型的产品,并没有预料到后来可以变成新药研发方面的重要工具。从体外诊断型产品变成新药研发上的工具,其实也是有一段历史背景在里面:美国体外诊断行业总体来说是比较复杂的,所以有几个朋友劝我看看新药开发领域,我就开始学习新药开发技术市场。9年前,只有Biacore(后被GE收购)卖无标记检测和分析领域的仪器设备,因此我想我们应该可以做出更简单、更方便、更快速、更经济的仪器,弥补Biocore的不足。后来,我们挑战成功了,从一千美金起步,经过几年的时间,瓜分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生物谷-BIOONNEWS:从一个生物技术的门外工程师,到创建了一个颠覆性创新生物技术公司,你想对那些彷徨在所谓\"高门槛\"的生物技术的门外汉们说些什么?



谭洪:一个人不可能全能。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对于我们“门外汉”创业,最重要的是:直觉、胆量、天时、地利、人和。举个例子:你并不需要成为编程高手才能用计算机。当初如果你发现台式电脑携带不方便,你就可能想造个便携式电脑。然后你请电脑专家来一起创造新的笔记本电脑。你把这台新电脑做出来,就成为行业专家了。所以,门外汉和门内专家仅一步之遥,使劲一下就能跨过去。创立ForteBio之时,我是晕乎乎地去挑战GE  Biacore;浸淫了2年才把市场和产品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当初如果我把细节全想清楚了,我是绝对不敢创建ForteBio的。所以,门外汉可能初生牛犊不怕虎,反而做成大事。其实,这些世界级的公司也是人组成的,我以前也在跨国公司工作过,所以知道他们不可怕。



生物谷-BIOONNEWS:看到前几天您提到,“颠覆性创新,我会再来一次,只是这次要大100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创新,可以透露么?



谭洪:细节还不能透露。我们新的公司针对比ForteBio要大得多的市场;新产品非常有特色,市场竞争力应该很强。其实大100倍还是大10倍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不能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情。



生物谷-BIOONNEWS:谈谈你现在的创新之旅吧?



谭洪:离开ForteBio重新创业走过了3年相当艰难的道路。很多次,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走对了路。但是直觉告诉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一路走来,有很多人帮助过我。所以我特别希望这次创业能控制住局面,使我能给这些贵人们一点感激的心意。我们今天的市场、产品和技术已经远远超出2、3年前的设想。目前我的团队成员大多数是ForteBio跟我一起创业的骨干,再加上新鲜血液,使我们成为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队伍。我们在2012年会有一些大动作。



生物谷-BIOONNEWS:我们期待您新年的大动作,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