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健康科学领域原始创新不能计划

来源:光明网
摘要: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其二是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计划最显著的特点......

点击显示 收起

  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其二是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计划最显著的特点是针对性和预见性。计划和原创性往往存在冲突,千万不要指望通过计划获得真正具有创造性的发现。因此计划最不适合用于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的管理。

  计划的本意是含有根据需要,指定一些有能力的人完成某些任务,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是星球大战计划,攻克肿瘤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的两弹三星也是计划出来,更近的863、973计划,其实最不靠谱的要数973计划。计划的任务需要有个最大特点是目标非常明确,可以进行规划,而不只是因为重要,或者因为急需,计划最不合适于创新性任务。历史上最不成功的计划是美国关于向肿瘤宣战的计划,而我们持续时间最长的创新类计划就是国家的973计划,最近又开始启动了。大家看看,这些项目确实都非常重要。但能计划出真正的成果吗?

  脑血管病不重要?当然重要,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社会经济影响,开展这一研究的依据充分,但开展这一研究绝对不是经过几年的计划能搞出什么名堂,美国心脏脑血管学会每年都有这方面的专题,每年都有许多次国际大型会议,美国每年也给这一疾病很多研究资助。欧洲日本等国家也不会忽视这类疾病的研究。只要看每年这方面的大量研究论文就知道其重要性。不过一个计划可能只能给国内少数研究高手,或者被认可的高手,大多数人并没有机会。但是,但是,治疗这一疾病唯一有效的药物仍是所谓溶解血栓的药物,而且只能在极早期使用才有作用,其他没有任何药物最终进入临床,而且几乎看不到任何其他药物有这希望。无论怎么研究,对治疗原则仍一味地跟踪欧美的规范。我们几乎不太可能有特别突出的贡献。君不见,最近关于脑血管疾病方面:腔隙脑梗死、一过性脑血管痉挛、血管支架手术、缺血后出血转化、容拴疗法,我们的学者有那个方面有任何可以圈点的贡献?几乎是零,那么我们其他的领域怎么样?

  973计划已经有十数年的历史了,早就应该好好回顾一下,到底这些计划获得了那些重大的进展,给国际上科学研究提供了那些原创性知识。不过如果回顾和评估,需要找一批国际同行,不要用什么获得国家奖,发表什么高分数论文这样不上台面的作法。感觉这一计划确实对“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关键的是因为获得这些计划的人才都因为计划而人才,并不需要创新而人才。

  健康科学领域

  1.脑卒中发生与防治的基础研究

  研究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相关的遗传、分子、细胞机制,探寻国人高发脑卒中特别是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拓展临床诊断、干预、防治的新思路。

  2.重要单基因遗传病发生的分子机制

  以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源、遗传家系为基础,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发现新的致病基因,研究其生物功能,揭示发病分子机理,为诊断与筛查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手段,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3.自身免疫病发生机制及控制策略

  结合1-2种我国常见的严重自身免疫疾病(除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实践,分析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自身免疫异常、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免疫学机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4.肿瘤异质性机制在个体化治疗方案和肿瘤抗药机制中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针对1-2种我国多发肿瘤,从基因、蛋白、信号调控网络等多级水平研究癌症发生、发展、维持和治疗过程中的肿瘤异质性机制。应用肿瘤基因组进化、肿瘤细胞信号通路以及癌症驱动基因破解的理论和技术,探讨肿瘤个体化治疗与应对临床治疗抗药性的策略。

  5.肿瘤免疫学的机理及其应用(C类)

  结合临床实践,从分子、细胞与整体水平研究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和宿主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揭示宿主免疫系统受肿瘤抑制的病生理过程及其机理,探索机体免疫抑制的重激活途径与策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理论、新手段。

  6.周围神经损伤以及损伤后神经再生与中枢神经重塑的机制

  从分子与细胞水平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近端溃变、神经性疼痛、靶区肌肉萎缩以及神经再生机制,研究损伤后脑和脊髓神经环路的重塑及其对周围神经再生与疼痛的调节机制,探索损伤导致的肢体瘫痪、痛觉异常等有效干预策略。

  7.循环miRNA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C类)

  构建代谢与心血管等重要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外周循环miRNA分子标志物谱图,研究循环miRNA形成以及分泌miRNA介导的信号传递调控机制,揭示其与疾病的关系,发展早期分子诊断新技术以及治疗的新策略、新方法。

  8.糖尿病继发血管或器官病变的机理与干预研究(C类)

  结合糖尿病临床,研究由其引发的血管或器官继发病变的规律,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及整体水平揭示其病理过程,发展诊治与干预的新途径和新策略。

  中医理论专题(C类)

  1.中医证候临床辨证的基础研究

  选择临床常见、具有代表性的证候,明确辨证依据、揭示病证关系、探讨生物学基础,总结临床辨证经验,研究证候客观量化表征,结合现代科技成果,探索新的辨证方法,为应对中医临床辨证难题、创新临床适用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2.针灸临床腧穴配伍效应机制

  选择针灸临床具有循证依据的有效病证,研究腧穴配伍应用与单穴应用、不同腧穴配伍之间的效应差异,探索穴位优选、配伍与评价方法,揭示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因素和生物学机制,为针灸临床选穴组方、提高疗效奠定科学基础。

  3."上火"的机理与防治

  明确"上火"的辨证标准,研究"上火"的现代表征方法,揭示"上火"的生物学基础,阐明清热泻火、滋阴降火等防治方法的作用机理,为提高中医预防和有效治疗"上火"提供科学依据。

  重要传染病基础研究专题(C类)

  1.慢性病毒感染与保护性免疫应答机制及其重塑

  针对重要慢性病毒感染,以动物模型、感染者及人群为对象,研究长效、高亲和力保护性体液免疫形成与维持的机制以及免疫细胞保护的机制,提出重塑有效免疫保护的策略。

  2.动物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对病毒复制及抑制宿主免疫应答的机制

  研究宿主调控病毒复制与病毒拮抗宿主免疫清除应答、炎症反应及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揭示新的动物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分子,为新型抗动物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3.重要细菌耐药机制与新型抗菌分子的基础研究

  以一种临床严重耐药细菌为对象,如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NDM-1等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泛耐药非发酵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研究耐药形成机制,发现并研究新型抗菌分子及其作用机制。

  4.基于结构生物学的抗病毒机制

  针对我国新发、突发重大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体,研究其侵染、转录和复制等核心生命过程的结构生物学基础和分子机制,发现抗病毒新靶标及对病毒感染干预的有效措施。

作者: 2013-2-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