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功能微生物菌剂借智创新

来源:中国科学报
摘要:在近日召开的保罗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2013年度工作会议上,业界“大佬”云集。来自政府、金融、科研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各抒己见,为功能微生物菌的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与全国最顶尖的“脑袋”对接,这让致力于微生态制剂研究与开发的保罗生物园科技公司(下称保罗生物)尝到不少甜头。去年4月,共有7位院士、专家接过聘书,开......

点击显示 收起

在近日召开的保罗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2013年度工作会议上,业界“大佬”云集。来自政府、金融、科研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各抒己见,为功能微生物菌的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与全国最顶尖的“脑袋”对接,这让致力于微生态制剂研究与开发的保罗生物园科技公司(下称保罗生物)尝到不少甜头。

 

去年4月,共有7位院士、专家接过聘书,开始进入保罗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领衔这里的技术研发。如今,该工作站的科研项目在功能性菌剂、高效生物有机肥、新型饲料添加剂—抗菌肽等方面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1.2亿。

 

保罗生物涉足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等多个方向,目前已建成了我国首家功能微生物菌种资源库项目。

 

与会专家表示,功能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不能停留在仅作为菌种的存放地,而是要通过对保藏菌株的复壮、筛选过程中不断摸索创新菌种保藏方法,通过这个平台掌握更多菌种保藏技术,与国内外大型菌种保藏机构相比,显示自己独特优势。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则觉得,功能微生物是我国生物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保罗生物产业化模式很先进也很现实,能够做到项目有的放矢地执行。

 

中科院微生物所能源与工业生物技术中心主任李寅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功能微生物菌剂关系到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核心领域。

 

“通过聚焦在功能微生物菌剂产业链的高端与核心,再加上‘市场、金融、科技’三位一体的联合推动,很有可能闯出一条后发先至的创新之路。”李寅表示。

 

据悉,为真正推动功能微生物菌剂走向产业化平台,保罗生物已经与中科院、农科院、医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食品微生物、医药保健品、酵素酶蛋白工程、饲用微生物、农用微生物、微生物基因工程等六大联合实验室,并在项目研究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在此次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庄文颖和专家们分别就功能性菌剂研制、防御素NP-1的中试生产关键技术、微生物资源信息平台建设、酶法制备紫杉醇中间体和化学半合成紫杉醇研究与产业化等领域,为企业进行了战略规划和技术指导。

 

技术整合是第一步。与生物产业其他规模相似的企业相比,保罗生物最大的特点还是其发展模式的不同。引进、吸收、消化和再创新,保罗生物首先在全国甚至是国际上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进口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倒逼”企业逐渐建立自主生产及研发体系。

 

从功能微生物菌种资源库的建立起步,再逐步建立起明晰的生物技术产业转化平台,保罗生物正力争做好科研成果孵化器,真正将企业作为一种载体去承担一些技术引进、集成及扩散的使命。

 

而这条发展路径,也正是中国生物技术走向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和愿景。

作者: 2013-2-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