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基因解读身体密码

来源:北京晚报
摘要:基因探查避免家族疾病美国,像茱莉一样在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后采取预防措施的人并不少见,比安吉丽娜·朱莉更经典的一个故事,是布拉德菲尔德家族的故事。这个家族的老祖母戈尔·布拉德菲尔德于1960年死于胃癌,自此以后,死亡的阴影就一直笼罩着她的子孙们。其7个子女中和18个孙子女和外孙女中,共有10人因胃癌或者疑似胃......

点击显示 收起

  基因探查避免家族疾病

  美国,像茱莉一样在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后采取预防措施的人并不少见,比安吉丽娜·朱莉更经典的一个故事,是布拉德菲尔德家族的故事。

  这个家族的老祖母戈尔·布拉德菲尔德于1960年死于胃癌,自此以后,死亡的阴影就一直笼罩着她的子孙们。其7个子女中和18个孙子女和外孙女中,共有10人因胃癌或者疑似胃癌先后去世,她的家族就像是遭了“胃癌魔咒”。在致病基因检测技术出现后,这个家族余下的人都接受了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他们中有11人携带一种家族遗传性胃癌的突变基因,他们将有70%的几率患上胃癌。

  迫不得已,布拉德菲尔德家族的11名堂兄妹选择了在自己还未发病的时候就将胃完全切除,避免了家族性疾病的再次发生,而这些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如果在生育时进行孕期基因检测,通过选择性生育,将能彻底根除家族性胃癌在后代中的出现。

  其实在国内,这类前沿基因技术也已有了实际应用,中关村有个华康基因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已经与北京多家医院成功研发出了一种致病基因检测技术,并在临床上对多种遗传性疾病的检测和预防进行了成功应用。

  中关村华康基因研究院院长魏伟告诉记者,像茱莉所担心的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的中位年龄为48岁,而且乳腺癌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发病呈家族聚集状,约20%到25%患者都是属家族性乳腺癌。

  魏伟告诉记者,对乳腺癌病人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可以确定疾病的病因是否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确定乳腺癌病人是否是遗传病,对乳腺癌致病基因携带者家族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可以明确家族其他成员中致病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能够在发病前对乳腺癌提前发现。

  基因决定是否可能猝死

  曾夺得男子100米蛙泳冠军的26岁挪威游泳选手亚历山大·戴尔·奥恩,因为心脏骤停在美国去世;前辽宁队一位24岁的球员,也因突发心脏病猝死……

  事实上,这样的悲剧在我们生活中也在不断发生,好端端的人,怎么会突然死亡呢,其背后原因就是“心源性猝死”。据卫生部的统计,国内每年死于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万人,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人死于心源性猝死,位居全球各国之首。其中有17%的这类疾病患者在第一次发作时就匆匆离世,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

  这类疾病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凶险,其早期隐匿性强,使用现有检测手段无法做到早期确诊。而如果可以做到早期确诊,临床医生对于该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手段及经验已经非常的丰富。另外由于该类疾病的遗传比率高,猝死风险会伴随基因在家族中一代代地悄悄传递。

  在魏伟看来,“猝死”和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在所有高危猝死性心血管疾病中(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病的猝死占了近三分之一。例如“肥厚型心肌病”为其中一类造成心猝死的疾病,属于单基因遗传性病,目前已发现该病的致病基因共有26个,只要其中任何一个基因存在缺陷,这类疾病的发生将不可避免。而“遗传性心律不齐”,也是另一类导致心猝死的单基因遗传病。

  通过检测与单基因恶性心血管遗传病相关的所有已知致病基因,最大程度发现会导致发病的致病基因,这正是致病基因检测技术的任务和目标,魏伟说,今后像猝死这类单基因疾病,完全可以通过致病基因检测出来,做到提前预防。

  恶性肿瘤一样可以预知

  安吉丽娜·茱莉为预防乳腺癌而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布拉德菲尔德家族则为的是免受胃癌的摧残,魏伟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其他能通过基因检测进行发病前诊断的遗传性恶性肿瘤还有不少,如家族性胰腺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纤维瘤病I型、着色性干皮病等。

  “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为例。”魏伟说,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在出生时并无结、直肠息肉。多数在15岁前后出现息肉,初起时息肉为数不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严重时息肉数目可多达成百上千。该病如不予治疗,不可避免地发展为原发性结直肠癌。

  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传统诊断方法肠镜在常规体检并不普及,难以做到在息肉扩散出现症状之前发现,通常预防困难。而如果通过致病基因检测就能在发病前实现提前预知。

  家族性胰腺癌是已经确定的遗传肿瘤综合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年龄较早。

  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在发病前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实现胰腺癌的早发现。约5%至10%的胰腺癌患者有家族遗传史,所以对于胰腺癌患者的家属,更应提高警惕,可通过基因检测确定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

  “致病基因检测不但可确定致病基因的改变,确诊一些用其他方法不能准确诊断的遗传病,还可对一些迟发性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作症状前诊断,因而有可能采取早期预防性措施。”魏伟说。本报记者 蔡文清 J177

  链接

  未来,基因检测如同做CT

  魏伟告诉记者,选择致病基因检测,应该是具有疾病诊断价值的致病基因,而非易感基因,具体如何选择,应咨询临床医生意见和征求遗传咨询师的建议,同时询问承担检测的机构是否有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的检测资质,能否出具国家卫生部门认可的检测分析报告,还要询问检测涵盖的范围。致病基因检测范围应涵盖该致病基因目前所有的已知突变,包括所有已报道的突变。如果检测没有涵盖所有已知的致病基因突变,即使进行了该基因检测,同样存在漏检误判风险。

  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检测技术包括Sanger测序法、基因芯片技术、普通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准确率方面,Sanger测序法则是世界公认的最准确的检测方法。但是,由于Sanger测序法测序流程较为复杂,人工操作步骤多,所以容易出现人为错误。

  基因芯片平台的准确率较高,可以达到98%。但是,由于芯片技术存在假阳性率高的问题,导致其在这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这种基因技术成本偏高,推广不易。

  能不能用一种新的基因检测技术呢?研究人员独辟蹊径,创新出新一代低成本致病基因检测技术BestSeq致病基因检测技术。

  “人的致病基因在整个基因序列中就像混在沙子中的铁屑一样,此前的基因检测方法就是花费足够多的人和足够多的时间来一个一个地把铁屑挑出来,这种检测技术只适用于有能力花100万美金的富人,但是没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BestSeq致病基因检测技术就像是用吸铁石把沙子中的铁屑一下吸出来一样,把致病基因非常容易地"捕获"到。”魏伟解释。

  目前,美国一年就有数百万人接受不同种类的临床基因检测,全球已有625家实验室及检验机构,开展针对2742种疾病的临床基因检测工作。据估计,2015年全球基因检测市场份额将达18亿美元。我国卫生部于2010年设立了“医学检验所”这一全新的第三方医疗检验机构,同时新增“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这一检验专业,将其与临床体液、血液、临床免疫、血清学等专业并列列于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中,为基因检测在临床的应用奠定了政策基础。

  基因检测有的放矢

  记者了解到,基因检测如此重要,但人类认识基因并将其应用临床诊断还是近十几年的事。

  2001年,美、英、法、德、日、中六国科学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人类基因序列框架图正式发表。

  美国则在10年前开始将致病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并于5年前正式开始临床收费。美国有超过500万人接受了基因检测,占美国总人口的1/40 。但是在国内,这个领域发展相对滞后。像中关村(000931,股吧)科技园众多海归一样,几年前在德国留学的魏伟踌躇满志回国,就是想把已经在国外相当成熟的基因检测技术引入国内,并决定选取“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作为突破口。

  “朱莉进行的基因检测针对的就是"单基因遗传病"。”现在已是中关村华康基因研究院院长的魏伟告诉记者,单基因遗传性疾病是指只要任何一个与其相关的致病基因发生突变,这种疾病的发生将不可避免,也就是会100%发病。在此前提下,通过检测与某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相关的所有已知致病基因,从而最大程度发现会导致发病的致病基因突变,有着极大的临床意义。

  现在人类已经知道的大约单基因病有6600多种,通过现代基因检测手段,就可以提前知道我们是否患有这种病,血友病、脆骨病、先天性肾上腺增生都属于单基因疾病。

  魏伟说,只有单基因遗传病在发病前,能通过“致病基因检测”提前预知,现在,“致病基因检测”被视为遗传病确诊的新标准,通过对疑似遗传病的患者或送检者的某一特定基因进行分析和检测,可以对相应的遗传病进行诊断。

  基因探究家人健康

  单基因遗传病不同,它的发病机制清晰,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单基因遗传病有6600多种,虽然单个病种的发病率较低,但中国人口基数大,单基因病患者在中国数以千万计,造成社会危害很大;另外,这类疾病早期隐匿性强,使用传统医疗手段无法做到早期确诊和鉴别诊断,一旦发病后临床表现凶险,难以挽救。

  “可以说,在各种遗传病中,只有针对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检测"和染色体病的"染色体分析"这两种方法在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魏伟告诉记者。

  据悉,我国人口中有20%到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其中多基因遗传病约15%到20%,单基因遗传病约3%至5%,染色体病约0.5%至1%。

  魏伟告诉记者,遗传病对人类生殖健康、胎儿和出生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均可产生严重危害,除导致不孕不育生殖缺陷、流产和出生缺陷外,还可对出生时正常的新生儿在随后的发育过程中造成严重危害。例如:造成青少年死亡、残疾的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和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造成中青年死亡、残疾的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I型、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成年型多囊肾、遗传性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这些遗传病涉及恶性肿瘤、神经和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代谢系统、皮肤系统和视觉系统等,其中的单基因遗传病能通过基因检测进行确诊。

  “可以说,在一些严重病患中开展致病基因检测,确定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能有效预防家族性遗传病在人群中扩散。”魏伟说。

  基因运用初见成效

  目前,北京已经有多家医疗单位将致病基因检测成功运用到多种遗传性疾病的预防上。

  魏伟告诉记者,癫痫是国内第二大神经系统常见病,其患病率为7%。,癫痫患者中有约50%的人发病与其遗传基因有关,其中部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在临床中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生育的大女儿、二女儿分别在5、3岁发现患癫痫,基因检测后发现致病基因,该致病基因表现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医生对女孩的父母也进行了基因检测,发现父亲携带该致病基因,为了满足这对夫妻希望再生一个健康孩子的愿望,医生在他妻子再次怀孕期间,通过产前基因检测明确了胎儿的致病基因携带状况,最终帮助这对夫妇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

  对“婚检”人们都不陌生,将致病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于婚检,对严重遗传疾病基因携带者进行生育指导,可避免他们将来生下严重遗传病患者。在新生儿筛查方面,致病基因检测技术也大有可为。

  将致病基因检测技术运用到健康人群体检中,也可发挥巨大作用,魏伟告诉记者,对于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I型等遗传性神经肌肉系统疾病,肥厚性心肌病等引起心猝死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和遗传性恶性肿瘤等迟发性、慢性进行性严重遗传病,患者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疾病,常规体检无法做到早期诊断,但对这类发病前隐匿、临床表现凶险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致病基因体检,可提前发现遗传病,及早采取防范治疗措施,避免造成严重危害。

  魏伟告诉记者,控制和降低以上这些遗传病的关键就在于预防,致病基因检测技术就能在这类疾病发病前,实现早诊断、早预防和早治疗。

  本报记者 蔡文清 J177

  制图吴薇 H114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人群基因检测适合范围各有不同。

  在生活中,“猝死”这样的悲剧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魏伟建议如果对自己的身体不放心,完全可以做一下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检测,此项检测适合的人群有: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职场白领;有巨大工作压力的社会精英;从事田径、足球等剧烈体育运动项目的年轻人;有家族病史或家族成员曾发生过50岁以下心源性猝死;有不明原因晕厥史或有类似疑似症状者。

  适合进行恶性肿瘤基因检测的人群则包括:有相关癌症家族史;工作及生活环境污染严重的人;工作或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接触致癌物的人。

  对于基因检测的未来,魏伟告诉记者,患者到医院可以像现在做CT检查一样,花几千块钱,就可以对自己的致病基因检测,两个星期以后就可以拿到检查结果。

作者: 2013-7-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