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东宝生物的危机选择

来源:新金融观察
摘要:胶原蛋白危机过后,东宝生物正努力重塑自己的品牌形象,它在极力抹去曾经的“污点”,却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问题。重塑形象七八月的东宝生物(全称为:包头东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些忙,它在试图挽回在五六月份胶原蛋白危机中歪斜的形象。8月初,央视某节目播出《东宝生物:胶原蛋白的对与错》,可谓事发以来东宝生......

点击显示 收起

  胶原蛋白危机过后,东宝生物正努力重塑自己的品牌形象,它在极力抹去曾经的“污点”,却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问题。

  重塑形象

  七八月的东宝生物(全称为:包头东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些忙,它在试图挽回在五六月份胶原蛋白危机中歪斜的形象。

  8月初,央视某节目播出《东宝生物:胶原蛋白的对与错》,可谓事发以来东宝生物首次正式对外回应。东宝生物董秘刘芳在该节目中坦承,其胶原蛋白产品“圆素”取得的是食品许可证,还未获得保健食品文号。此前,其胶原蛋白产品曾被称涉嫌违法宣传。

  据了解,该节目录制于20多天前——包头最炎热的7月,如同东宝生物当时的心情。

  7月,也正是从这时开始,东宝生物着手为自己正名,在各个渠道,以各种方式。其中动作最大却也最谨慎低调的当数对“圆素”的“包装升级”。美其名曰“包装升级”,实际上是更换旧包装。

  对此,一位熟悉东宝生物的知情人士认为,“可能原来的包装档次不够,设计得不是很好。”实则不然。

  在“圆素”旧包装上,“解放军总参总医院推广应用”等字标注醒目。并且,在过往的宣传中,这被看做是很好的卖点与支撑,频繁出现在东宝生物官网首页的中心位置以及各种关于“圆素”的产品介绍中。

  不幸的是,在这次危机中,这个原本让东宝生物引以为荣的亮点遭受质疑。有媒体称,其宣称的“圆素”合作方——解放军总参总医院(解放军309医院)“否认合作”。虽然此举在当时已经东宝生物方面澄清,确认合作属实,但这一乌龙事件还是令本就处于危机中的东宝生物雪上加霜。

  在目前“圆素”包装升级期间,其旧包装产品多半已停止销售。“圆素”代理商小王(化名)得到的消息是,“厂家进行新包装设计,老款产品禁止出售,(是因为)和解放军总参总医院的合同到期了,老款产品都有文字标注,所以不可以出售了。”但此说法未经解放军总参总医院与东宝生物证实。

  据小王介绍,从7月开始,因包装升级,厂家已暂停代理商进货,包括粉剂与面膜,并在淘宝上清理了一批未授权的店铺,“不让卖了,也断货了”。目前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到的只有少数几款“圆素”产品,且其包装上均不涉及“解放军总参总医院推广应用”等内容。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更换包装后的“圆素”,将不再使用与解放军总参总医院相关的文字,虽然他并不认为这与东宝生物曾因此受到质疑有关,但亦不否认,“是避免这块的争议”,并且现在看来,这些内容“对产品来说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而这在主营胶原蛋白产品的公司负责人刘亮(化名)看来,“更换包装以后,任何把柄都没有了,它夸大宣传的东西也没有了,正好趁这个机会把那些不规范的内容撤下来。”

  新金融记者获悉,全新包装的“圆素”将于8月底面市,“东宝生物想把一个全新的形象推出来,和原来(相比)会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该知情人士坦言,毕竟受这次胶原蛋白危机影响,“这个(‘圆素’)的销售也不太好。”

  暴露问题

  东宝生物在为这次危机买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显现。

  在东宝生物进行包装升级,整顿线上渠道的背景下,在“圆素”主要产品暂停销售的要求下,该旧包装产品确实已经很难在淘宝中搜索到,但不排除部分代理商为解决旧包装产品的库存问题,私下低价销售。

  小王手上还留有少量旧包装产品,尽管量不大,但由于公司禁止销售,这令他感到“很闹心”。而为了尽快将库存处理掉,他不惜将90g包装的粉剂价格由原来的120-130元/盒降低至90元/盒。当然,这些信息无法直接呈现在小王的店铺中,他只有在有顾客问起时才悄悄提起。

  作为同样拥有线上渠道的公司人员,刘亮表示,夸大宣传与恶意降价是公司进行线上渠道整顿的主因。但在库存面前,小王的降价行为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另据小王判断,包装升级后,90g粉剂价格将达到180元/盒,“肯定是大幅涨价的,但具体价格还没有消息。”

  之所以认为新包装产品价格会大幅提升,小王的理由是,“(‘圆素’)旗舰店按这个价位,去年亏损不少,好像赔了几百万。”

  如果亏损,“可能跟营销费用比较高有关,因为有些营销费用是固定的,当销售量达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亏损。”刘亮分析说。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前“圆素”的销售量不太可观。

  其佐证是,在东宝生物2012年年报中,其销售费用较2011年增加了近60%,这其中包括“开拓胶原蛋白市场的广告费用增加”等。

  而同行业中,一家在国内排名前10的胶原蛋白产品公司,去年在天猫旗舰店,“小亏一点,基本上持平。”

  对于提价能否改善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刘亮认为,“难度很大,除非能找到足够的支撑点。”而能够作为支撑点的,莫过于依靠品牌溢价,或者取得保健食品文号。

  目前具备“胶原蛋白”、“胶原肽”、“低聚肽”等保健食品文号的共58个,此外还有部分公司正在申请相关文号。东宝生物方面曾向新金融记者表示,其已开始进行相关工作;Lumi市场部负责人也表示,其自2009年便开始申请保健食品文号,“应该最近会批下来。”

  在胶原蛋白危机过后,该行业已趋于规范,包括东宝生物在内,“没有保健食品文号的,基本上不再宣传保健功能了,”这令不少具备该文号的企业感到欣慰,与此同时,行业整体也在“慢慢回升”。

  但其实,在一些非正规渠道,仍存在部分资质不完善的胶原蛋白产品违规销售的现象,尤其在人与人直接的推销中,“他们打着保健食品的旗号,产品没有经过检测,消费者还应谨慎消费。”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表示。

  7月底,东宝生物年产1000吨可溶性胶原蛋白项目开始批量试生产。这一举动发生在胶原蛋白危机后不久,显得有些反常。但刘亮认为,“它敢投产,一定是做过市场调查的,可能最近有些困难,但这个行业低谷不会是永远的。”

  在近日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东宝生物称,胶原蛋白市场前景广阔,其会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

  待升级版“圆素”面市后,东宝生物将面临产品的重新推广,“消费者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时间可能需要几个月,以前的那些推广已经稀释掉了,因为有些宣传是不能断的,断了后要花更大的力气才能捡起来。”刘亮说。

  采访期间,新金融记者欲就相关问题向东宝生物核实,但对方表示,由于现在处于半年报敏感期,不能接受此类采访。其半年报预计8月22日披露。

作者: 2013-8-1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