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自然·评述》聚焦:中国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

来源:科学网博客
摘要:分子细胞生物的重要性,这个应该不需要多说了吧。简而言之,就是功能,所以当年读研究生的时候,师兄弟们整天功能来功能去,搞的我现在都习惯性的:nofunction,notinteresting。引言里主要介绍中国分子细胞生物学的渊源,鼻祖是1929年从德国留学归国的贝时璋先生,与同事在五十年代创立了生物物理研究所(IBP)。中国细胞生......

点击显示 收起

   前天下班,看见学院的领导,打了个招呼,领导亲切的关怀,说小伙你最近做的咋样啊。我说,就那样呗。领导不高兴了,说小伙你这么年轻,怎么搞得这么老气横秋的?我一听,啊?对啊对啊,我咋这么老气横秋的呢?回家反省了一夜,今早一起来,明白了:感冒了。

   八月七日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发了篇重量级的评述:In focus: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research in China,我老板的大作,极力推荐。分子细胞生物的重要性,这个应该不需要多说了吧?简而言之,就是功能,所以当年读研究生的时候,师兄弟们整天功能来功能去,搞的我现在都习惯性的:no function, not interesting. 或者说,当代的生物学,整个基础都建立在功能上,没有功能,你吹来吹去没有相信。有了功能,什么都好说。当然喽,功能这东西做起来那就难了,五年实验啥做不出来的那是大有人在。就算做出来的,能不能重复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情。所以正在做功能的各位同仁,加油,五年其实不算长,功能出来了,那你就圆满了。

   老板出手,那水平绝对是不一般,讲的很详细。引言里主要介绍中国分子细胞生物学的渊源,鼻祖是1929年从德国留学归国的贝时璋先生,与同事在五十年代创立了生物物理研究所(IBP)。贝先生是我们科大生物物理系,也就是现在生命科学学院的首任系主任,106岁去世。另一位同年去世的物理学界的超牛钱先生,那是咱科大力学系的首任系主任,逝世时97。说到钱先生,这还有个轶事。话说当年在科大学四大物理,那真是一个痛苦:我一搞化学的,学这玩意儿干啥的?等到考试,好吧,大家都傻眼了,老师一边叹气说给你们开平方乘十得了,一边感慨说,钱老那会儿考试简单多了,就一道题,发个火箭打到月球,算一下轨迹。多简单的一道题,学生们做了一上午愣是没做完,后来钱老关心大家,说出去吃饭吧,完了接着考,好嘛,一直考到晚上交卷。钱老看看卷子,说这样吧,二十分就算你们及格。结果愣是没几个人及格的。这题目好算吗?搞物理的同学给科普一下?所以学物理的同学们你们还在等什么?赶紧转生物吧。没准发现个长寿基因,那你就有机会成为下一个贝先生了。

   中国细胞生物学家在60、70年代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有两个,一是1961年朱洗研究员等人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发表的关于两栖类无性繁殖的工作,论文题目是“世界第一只无父的母蟾蜍产卵传种”,我找了很久,也找不到原文,所以具体的内容不清楚。百度百科上对朱的介绍是我国细胞学、实验胚胎学的开拓者之一,在法国留学,918事变后抱着“科学救国”的理念毅然回国,建国后在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工作(SICB),这篇论文就是在该单位发表的。可惜1962年因癌症去世,享年仅62岁。另一篇论文是陈瑞铭研究员于1975年也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发表的,讲的是第一个人类肝癌细胞株的建立。51年在剑桥拿的博士学位,54年到SICB工作。做细胞株这东西属于功德无量的工作,想想Hela,没细胞株你做个毛细胞啊?前段时间大家纷纷介绍Hela等各种细胞系的渊源,咱中国这不也有吗?怎么就没人讲讲呢?而且百度百科上对陈先生的介绍实在太少了,寥寥几句勾过,过分了。有请懂行的前辈给介绍介绍两位前辈高人的事迹。

    引言里还介绍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国家向发达国家派遣学生留学,但早期因为缺钱、缺支持,国内的MCB发展缓慢。过去十年是国内MCB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文中提到中国细胞生物学会 (CSCB)目前有7000名会员,大约占国内MCB研究者的20%。你瞧瞧,剩下的80%是不是得注意点儿了?另外,我也是CSCB的会员,这是因为现在国家不批一级学会,我们生物信息学学会属于细胞下面的二级学会,所以一帮拿着细胞学会会员证的生物信息学者,弱弱的到处问:啥叫细胞?咱搞生信的一般不去听细胞的会,要么是听不懂,要么就是听得懂但是犯困。当年听细胞课就这样,上面老师讲的兴高采烈,我下面睡得昏天黑地,这没办法,天生不适合学细胞,虽然我拿的学位还是MCB的博士。

   评述的第二部分,很简单的概括了一下我国过去15年左右在MCB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例如在信号通路方面,裴院士等人发现了一个五次跨膜的GPCR受体(晕,GPCR都是七次跨膜啊,居然发现个五次跨膜的,真是超震撼哦),并且利用这个受体研究了beta-arrestin的信号通路。在细菌-、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方面,有饶院士等人解析的SARS蛋白酶和抑制剂复合物的工作(这个在当时影响蛮大),另外三项分别是关于植物免疫,Tal-DNA相互作用(这个好像是去年发表在Science上的,nyouyou很得意的工作,有兴趣可翻翻她博文,对基因组的影响那是相当之大,超有力的工具),和细菌毒性因子重塑宿主信号通路的工作。第三部分就是坏死(necrosis),这个与apoptosis, autophagy一起都属于cell death,只不过后两者是可控的,而前者是不可控的,我国学者的贡献就是阐明机制,并发现相应的化学抑制剂(升级版的云南白药?开个玩笑)。第四部分就是羟基化和去甲基化。羟基化是一种研究比较少的共价修饰,功能不是特别清楚,与缺氧反应有关,目前好像还没有大规模鉴定的技术,而且也没有成为研究的热点,不过修饰嘛,350种,大家慢悠悠做,早晚都能搞清楚。去甲基化这里指的是去蛋白质的甲基化,这个对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有帮助。第五部分就是自噬和代谢中的乙酰化。这部分内容我算是最熟悉的,自噬是因为宏哥在做,我和胖子也参与到一个自噬的项目里,挺有意思,就是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自己吃自己,问题是换一种条件它又能给你吐回来,所以是可逆的。乙酰化是这几年比较热门的修饰,而且绝对是我国蛋白质组领域的亮点,复旦赵老师他们同一期Science上连发两篇乙酰化和代谢的关系,相当的生猛。乙酰化和自噬其实本来没什么关联,可前段时间查国际会议,发现清华的俞老师准备给个报告,题目就是乙酰化和自噬。所以这方面很值得期待。第六部分就是干细胞,这块儿我了解的不多,不评论。最后一块就是结构,清华结构有多强,这个应该不需要再赘述了。

   评述的第三部分就是讲MCB研究的组织。国内的MCB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中科院系统的,有20个研究所包括MCB的研究,并且这些研究所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另一条线就是教育部下面的高等院校,并且在过去五年里,多数高校开始建立MCB的专业,通过千人计划或青年千人计划极力招聘相关的学者。独立于这两条线的,还有一家单位,那就是北生所,是仿照HHMI的模式建立的。评述里也指出,这种模式也正在被其他研究结构接纳,并以此促进青年学者的发展。挺好,中国要是建100所NIBS,那NCS干脆直接用中文出版得了。

   评述的第四部分就是介绍MCB相关的基金和项目。国内MCB的项目主要有这么几块:1) NSFC,支持基础和转化研究。最近是NSFC放榜时间,几家欢喜几家忧,拿到的恭喜,没拿到也甭灰心,有志者事竟成,早晚的事情;(2) 科技部,也是支持基础和转化。因为这文章写出来老外也得看,所以申请的方式上作了类比介绍,说NSFC的项目类似于美国NIH的RO1,而973之类的项目类似于美国的P50;(3) 卫生部,这个的重点就放在转化上了,比如HIV,乙肝等等。评述的第五部分,介绍了如何吸引华籍和外籍学者来中国,比如中科院的百人计划,长江学者(我老板可是第一批入选哦),千人计划,外专千人等等。接下来就是讲国际合作,比如项目上的。还有出版物的提高,尤其是Cell Research,影响力逐渐增加。评述中专门提到了苏州举办的冷泉港的亚洲会议。这个感觉挺好的,有机会得去听听,就是注册费狠贵。末了文章还摆了一张科大举办细胞动力学与化学生物学会议的合影,去年又开了一届,两年一次,反响挺好,再开估计得到明年,各位有兴趣可以去听听。

作者: 2013-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