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人造肉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摘要:马克·波斯特教授和他研制的人造肉。2003年,当科学家首次提出大量生产人造肉以供人类食用时,似乎还是科幻故事。仅仅10年后,第一块人造肉正式出炉。7月29日的英国伦敦,在媒体见证下,首块人造肉制成的汉堡被端上了餐桌。...

点击显示 收起


马克·波斯特教授和他研制的人造肉。

你会吃实验器皿里“生长”的肉吗?2003年,当科学家首次提出大量生产人造肉以供人类食用时,似乎还是科幻故事。仅仅10年后,第一块人造肉正式出炉。7月29日的英国伦敦,在媒体见证下,首块人造肉制成的汉堡被端上了餐桌。

 

    这块还处于概念阶段的人造肉制作成本达33万美元,但它的诞生不仅意味着给“无肉不欢”的人们一种新的美食选择,更有可能带动全球食品产业的革命,改变未来世界各地人们的餐桌。

 

    “有肉的样子和味道”

 

    首块人造牛肉饼的研制者是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马克·波斯特教授。他领导的实验小组前后投入5年时间,从牛的肌肉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放入营养液中,促进细胞生长和繁殖。这些干细胞3周后数目超过100万个,研究人员把它们放入数个小型容器中,细胞合成大约1厘米长、几毫米厚的“肉丝”。细小的“肉丝”被收集起来后,做成小“肉丸”冷冻起来,以便凑够一块“肉饼”的量。大概需要3000条薄薄的肌肉丝才能组成一小团肉饼。  

    这时的肉饼与真正的牛肉相比颜色略浅,为此研究人员尝试添加天然复合肌红蛋白,还加入了一些红色甜菜汁和藏红花粉使其颜色更鲜艳。剩下的过程就与制作一般汉堡无异,用盐、面包屑和鸡蛋粉烹饪,人造汉堡就出炉了。

 

    为了正式宣告人造肉向美食界进军,波斯特教授在伦敦举行了一场“试吃会”。由于耗资33万美元的肉饼实在金贵,到场的媒体只有旁观的份儿,有幸能“尝鲜”的是两位嘉宾,奥地利美食家汉妮·鲁兹尔和美食专栏作家乔希·申瓦尔德。

 

    “没想到居然很香脆,一口咬下去,的确类似肉的口感。内部很多汁,我觉得它有真肉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没有真肉那么有嚼劲。”鲁兹尔用叉子将一小块肉送入口中,仔细咀嚼后表示。

 

    当媒体要求美食家们多谈谈味道时,舍恩瓦尔德委婉地形容说,人造牛肉的味道实际上和“动物蛋白蛋糕”差不多,他还希望能多配上一些盐、辣椒、番茄酱和墨西哥胡椒等传统汉堡的特有佐料来吃。

 

    就连人造牛肉的制造者,波斯特教授也对牛肉的味道不是很有信心,他说,最初的试验品显示,这个汉堡不会“非常美味”,但希望它味道“还好”。

 

    事实上,此次“试吃会”的目的本就是证明人造牛肉完全可行,至于味道不是重点。

 

    人造牛肉和真实牛肉在味道上的差别主要在于前者完全由肌肉细胞组成,后者是由肌肉、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的,其复杂的结构很难在一个培养皿里被完全复制。此外,肉类的独特质地是通过动物运动时肌肉组织的拉伸来形成的。为此研究人员正试图设计一种帮助细胞运动的生物反应器。

 

    不过这都是可攻克的技术细节,人造牛肉的味道接近真实牛肉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旨在解决人类的重大挑战

 

    科学家对未来的设想是:在新型肉类制造厂里,肌肉组织被培养在一种名为“生物反应皿”的器皿中。肉可能要在这种容积很大的器皿中生长大约几个星期的时间。人造肉的培养过程从第一个单细胞开始。接下来这个细胞会分裂为成千上万个新细胞,直至产生足量的肌肉组织。人们可以毫无危险地食用这种肉。

 

    专家认为,人工“培植”的肉可能解决人类在未来遇到的更为重大的挑战。例如,人口的增长,以及畜牧业的扩张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来自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现实,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比现在多出25亿,而全世界对肉类的需求将达到目前的两倍。

 

    波斯特教授表示,他之所以投身这项研究,目的是向全世界证明,在未来,不一定要以付出高昂的环境和经济代价、通过饲养并屠宰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来获取肉制品。据牛津大学的学者估算:与传统农场养牛相比,在实验室培育出的试管牛肉将可以节约能源45%,减少温室气体排放96%,少消耗96%的水,减少土地占用99%。

 

    波斯特认为,肉制品的生产水平目前已达到极限,而通过动物来生产肉“效率极低”,因此需要找出新的生产方式。他说:“目前,我们将70%的农业生产能力用来养殖家畜。你将需要其他替代方式。如果我们无所作为,肉类将变成奢侈品,会变得非常昂贵。”不过,要让实验室制造的肉制品出现在超市货架上,可能还要再等上20年。

 

    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和任何一项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新技术一样,人造肉从实验室走进超市同样必须战胜诸多挑战。消费者可能对购买这种肉持保留态度。英国食品标准局称,“任何新型肉类,或是以新的生产过程生产的食品都必须经过严格且独立的安全评估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美国著名网络杂志Slate.com就不看好人造肉的前景,因为仅仅是将目前高昂的制造费用降低,就要跨越很大的门槛,何况即便费尽心思制造出酷似真肉的制品,让口味挑剔的消费者改变饮食习惯也并非易事。

 

    倡导素食的“素食机构”CEO贾思敏·德布则在《赫芬顿邮报》撰文称,人造肉的最大阻力来自公众的排斥和研发需要的巨大资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

 

    素食主义者的另一个担忧是,波斯特教授研制的人造肉并不能完全杜绝宰杀动物,因为他明确表示:“我的目标是养殖有限的一批供体动物。你需要宰杀动物并从它们身上获取干细胞,因此这项技术仍然需要养殖动物。”

 

    即便是支持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们也承认,大部分人还没有在心理上做好食用这种试管肉的准备。人们感觉这种肉不是“天然”的。有些学者,例如美国工程师保罗·科斯尼科认为制造这种肉“就像将10万只鸡放入罐子,并向其中注射大量抗生素”。    项目获谷歌创始人力挺

 

    《华盛顿邮报》指出,尽管遭遇不少质疑,但人造肉还是得到了一些原本对类似项目持怀疑态度的民间机构的支持,例如善待动物组织(PETA)。为了鼓励研发人造肉制品,PETA甚至拿出了100万美元,用于奖励第一个将人造鸡肉用于商业化生产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身价255亿美元的谢尔盖·布林也是该项目主要资助者之一。但此前他一直低调隐藏自己的身份,研究小组对外只宣称,来自荷兰政府的经费耗尽后,有一位私人的资助者仍希望推动项目继续运作。人造肉只是布林涉足的众多“科幻”领域之一,他的公司正在参与私人探月项目、无人驾驶汽车、风筝驱动的风能、近太空无线网络等。

 

    直到伦敦的“试吃”活动举行,布林才公开自己的身份。“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是异想天开的科幻小说,”布林说:“但我倒认为这是好事,如果没有人认为这像科幻作品,那说明我们做的事还不足够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对于布林而言,他的出发点也同样出于对畜牧业的经济和环境成本的担忧,此外还有动物福利的考虑,希望减少人们对圈养牲口的依赖。他表示,这项研究目前还处于“概念阶段”,“但我们乐观期待能取得飞跃性的发展”。

 

    对于人类食物结构的未来发展,布林认为有两大方向,首先是把所有人都变成素食者,但这显然不太现实;其次则是维持现状,但这会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因此他选择了第三条路:从现在开始做一些改变。

 

    借助3D打印:像真肉一样

 

    布林也并非唯一一个投资人造牛肉的硅谷新贵,PayPal联合创始人,风投家彼得·泰尔同样投资了一个看似天马行空的项目——用3D打印技术生产鲜肉。

 

    该项目由美国一家名叫摩登草地(ModernMeadow)的创业公司主持开发,已经获得了来自泰尔基金会一笔35万美元的投资。他们的想法是利用实验室培养出来的细胞介质生成一种类似鲜肉的替代物质,这种物质同样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蛋白质。

 

    波斯特教授用试验器皿培养的人造肉只有组成肌肉的细胞而缺乏肉的真实质地,但借用3D打印技术之后,新的合成物质最大限度模仿肉的材质,内部结构就像真正的鲜肉一样。

 

    公司的短期目标是打印出长2厘米、宽1厘米,厚度小于0.5厘米的可食用人造肉。许多机构都对摩登草地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项研究还赢得了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农业部的政府津贴。

 

    谈及波斯特教授研制的人造肉时,摩登草地创始人安德拉斯·福加斯表示,他并不认为和对方存在竞争关系,“我们对于波斯特的成就感到非常兴奋,这个领域需要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创新,我希望人造肉的首次面世能让外界更多关注这个新兴技术领域。”

 

    当然,这种3D打印鲜肉价格将会很高。摩登草地和泰尔则希望待技术成熟后,将价格保持在市场能够接受的水平。

 

    人造肉制作原理

 

    从牛身上取下一点肌肉,将其中的肌肉干细胞和脂肪细胞分离开。

 

    1个干细胞可培育成数万亿个细胞,这些细胞逐渐成长为有黏性的肌小管。

 

    肌小管不断长大,相互融合成为一个小肉丝,成长为人造牛肌肉,期间还要为人造肉做拉伸动作,促进成长。

 

    将人造肉制成汉堡肉,由于不能自然聚拢,因此要用面包碎屑等作为黏稠剂使肉聚合在一起。

作者: 2013-8-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