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科学家解析胡杨为何能千百年傲然矗立原因

来源:光明日报
摘要:风沙肆虐、高温盐碱的戈壁荒漠上,胡杨是唯一成林的乔木树种。近日,由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研究,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通讯》的文章《胡杨基因组揭示其耐盐适应性机制》,揭示了“沙漠勇士”胡杨能千百年来傲然矗立的原因。该项目负责人刘建全教授介绍说:“我们从基因组水平解......

点击显示 收起

风沙肆虐、高温盐碱的戈壁荒漠上,胡杨是唯一成林的乔木树种。近日,由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研究,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通讯》的文章《胡杨基因组揭示其耐盐适应性机制》,揭示了“沙漠勇士”胡杨能千百年来傲然矗立的原因。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耐盐树木基因组,为深入理解树木耐盐的遗传学机制提供了基因组学方面的证据。

  该项目负责人刘建全教授介绍说:“我们从基因组水平解析胡杨的抗逆机制,揭示了树木抗盐的遗传基础。运用这些基因资源培育耐盐、耐旱的杨树和牧草,就可以在西北盐碱地和干旱地栽培。”

  “胡杨的根系可以扎到10米深的盐碱地层里吸收并贮存水分。”刘建全解释说,“荒漠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盐分很容易在土壤中积聚,很多植物因此难以存活。但我们发现,胡杨体内有10类优于不耐盐杨树的关键基因,这些基因可以像搬运工一样,将细胞中的钠离子抽出,再将胞外的钾离子搬到细胞内,保证了细胞的水分平衡。通过与毛果杨、毛白杨等不抗盐杨树的基因数量以及盐胁迫条件下转录组比较发现,胡杨体内的负责这类工作的基因,或者数量增多了,或者发生了快速适应性突变,抑或是上调了表达量,从而使其‘搬运能力’也更强了。人们在胡杨身上看到的‘胡杨泪’实际是胡杨为了生存排出的盐碱。”

  研究人员还发现,作为组成胡杨木材主要细胞的木纤维,其细胞壁的厚度和细胞壁上的木质素的含量,决定着木材的硬度及耐水抗腐性。胡杨死后,木纤维的细胞壁要比普通杨树薄1/3左右,木质素含量亦低8.2%~31.3%。与此同时,负责细胞壁形成的部分基因数量增加了,有些基因也上调了其表达量,这些都与细胞壁和木质素的特性有关,说明胡杨的“坚韧”是由其遗传特性决定的。

  论文的第一作者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涛博士介绍说:“选择胡杨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胡杨的基因组相对较小,适合做基因组研究;二是不耐盐的近缘种毛果杨已经报道了基因组,通过比较研究就可以找到抗盐相关的关键基因;三是胡杨在调节气候、防风抗沙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分布在我国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甘肃河西走廊等沙漠地区,但近年来胡杨林的退化非常严重。”

  另悉,该研究还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科技项目支持,并有华大基因以及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等科研单位参与。 

作者: 2013-1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