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Nature:浙医一院最新微生态科研成果

来源:浙江日报
摘要:日前,国际顶尖期刊《自然》正式发表了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医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团队的最新微生态科研成果论著——《肝硬化中肠道菌群的改变》。据了解,国内外的科研人员都曾对肝硬化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点击显示 收起


    日前,国际顶尖期刊《自然》正式发表了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医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团队的最新微生态科研成果论著——《肝硬化中肠道菌群的改变》。

    这是国内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表相关内容。据了解,国内外的科研人员都曾对肝硬化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有些研究成果也表明了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在终末期肝硬化并发症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肠道菌群与人肝脏病理之间的明确关联仍未可知。

    “我们的研究成果,即真正地揭示了肠道菌群和肝硬化之间的秘密。”该论著通讯作者,浙医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说,“用通俗的话来讲,即肠道内有益菌和有害菌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患者在接受肿瘤放化疗、进行器官移植等手术或在感冒中滥用抗生素,就会破坏肠道菌群的生态系统,进而加速肝硬化过程。”

    该项研究成果的基础,是浙医一院科研团队花费3年时间,从98个中国肝硬化患者及83个健康中国人志愿者中采集到的肠道菌群样本。

    据介绍,人体中的细菌有1.5公斤,胃肠道的细菌就有1公斤,这些细菌已经成为人体的另一个器官。浙医一院科研团队从中获得269万个非冗余的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基因集,并建立了世界上首个中国人肝病肠道菌群基因集,其中97万个基因为首次发现,而通过与欧洲人、美国人及中国糖尿病三个基因集的比较,也发现了肝病基因集中有79万个独特基因。

    通过对这些基因的聚类分析,浙医一院的科研团队也发现了28种细菌与肝硬化密切相关,其中多个细菌是肝硬化患者中首次发现。而在健康人中,科研团队也找到了28种细菌,其中两个很有意义:一是柔嫩梭菌,具有抗炎性;另一个是陪伴粪球菌,它可能通过产生丁酸盐促进肠道健康。

    同时,该项研究也阐明了肝硬化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在肝硬化和健康人组中,拟杆菌属都是主导菌属,但是肝硬化组比健康人组含量明显减少,韦荣球菌属、链球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及普氏菌属在肝硬化组中含量则增多。

    “另一个发现是,肝硬化患者口腔菌会侵入到肠道,而健康人中没有这一现象,这可能会对肝硬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第一作者,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秦楠博士认为,这是国内首次从肠道菌群发生紊乱的角度揭示肝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从而确定了中国汉族人健康志愿者和肝硬化患者相关的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及功能成分特征。

    “研究还发现了15个高特异性和灵敏性的微生物基因,建立了预测疾病的模型,今后不仅有助于肝硬化诊断,还能用于肝硬化疗效的评估。”该论著共同通讯作者,浙医一院院长郑树森院士谈到此项研究的意义,“我国是全球范围内的肝病大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有9300万人,我们的科研团队通过二十年的努力得出这一研究成果,用细菌标志物为治疗肝硬化的微生态制剂研发提供了方向,为中国及全球的肝病卫生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怡)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及其科研团队,找到了汉族人和肝硬化相关的肠道菌群的遗传特征,为检测晚期肝疾病提供了方法。该研究成果于7月24日在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目前,部分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酒精性、药物性、免疫性肝病患者会经历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尽管有些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在终末期肝硬化并发症中起重要作用,但一直缺乏肠道菌群和肝脏病变的确切关联证据。

    李兰娟院士及其科研团队通过收集181个来自于中国人肠道菌群的样本,其中包括98个中国肝硬化患者及83个健康中国志愿者的粪便样本,用宏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开展了肝硬化肠道菌群的深度测序及关联分析研究,从中获得269万个非冗余的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基因集,建立了世界上首个肝病肠道菌群基因集,其中36.1%的基因为首次发现。

    据科研人员介绍,他们首次发现肝硬化患者口腔菌侵入到肠道,其中增多的菌群包括如弯曲杆菌和嗜血杆菌等病原体。这些可能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由口腔入侵到肠道,而健康人中没有此现象,这将对肝硬化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此研究是首次开展肝硬化肠道菌群微生物的关联分析研究,从肠道菌群发生紊乱的角度揭示肝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确定了健康志愿者和肝硬化患者相关的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及功能。

    科研人员还发现了15个高特异性和灵敏性的微生物基因,建立了预测疾病的模型,不仅有助于肝硬化诊断,还能用于肝硬化疗效的评估。

作者: 2014-7-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