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分子监测为慢粒患者赢得时间

来源:新民晚报
摘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由于疾病高发、治疗难度大、医疗费用昂贵而引起社会关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军民教授指出,目前除了采用靶向药物治疗外,慢粒治疗过程中需严格定期监测。通过分子学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最终可获得长期生存。慢粒的早期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感觉劳累、原因不明......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由于疾病高发、治疗难度大、医疗费用昂贵而引起社会关注。慢粒属于白血病的一种,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

人类面对这类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并非无计可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军民教授指出,目前除了采用靶向药物治疗外,慢粒治疗过程中需严格定期监测。通过分子学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最终可获得长期生存。

白血病诊治难点多

白血病是指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生,可进入血循环,并浸润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中,临床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根据白血病细胞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慢粒的早期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感觉劳累、原因不明出汗、消瘦、低烧等,很多患者是在体检或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白细胞数增高而被确诊。

慢粒在儿童及成年人中均可发病,其中在成人中占所有白血病的15%-20%,发病年龄大多在45-55岁之间,而在年龄小于或等于19岁的人群中少见。慢粒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其发生率的比值为1.4-2.2:1。

慢粒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疾病一旦加速急变,患者多在数月内死亡,传统化疗治疗效果不佳。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可能是唯一有可能治愈慢粒的疗法。但是在新诊断患者中,能接受该治疗方法的不到20%,而且并发症和死亡率高。

目前慢粒的病因不明,可能与环境因素、放射线照射、病毒感染、化学药物及制剂的接触有关。

治疗需加强监测

李军民教授介绍,目前国际公认的首选治疗是甲磺酸伊马替尼靶向治疗,通过靶向治疗,慢粒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60%增至90%。不过仍然有约30%的患者达不到最佳疗效,甚至发生耐药。这部分患者应该尽早换用二代酪氨酸抑制剂来抑制一种名为BCR-ABL的致病基因。

目前国际上最推崇的是国际标准化的分子学监测。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都应该每3个月接受分子学监测,及早发现治疗是否失败,使医生能够更早地做出治疗调整。

根据目前欧美的慢粒诊治指南,患者应该每3个月做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观察BCR-ABL的下级水平。在3个月时,BCR-ABL应该降低到10%以下,6个月降低到1%以下,12个月应该降低到0.1%,就是必须达到分子学缓解(MMR)。如果不达标,医生会综合评估考虑转换治疗,以确保慢粒达到最佳疗效。

李军民教授认为,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分子学检测更方便,不需要抽取骨髓,患者痛苦小。因此,患者应该提高监测意识,遵照医嘱,按时做PCR检测以监测疗效。通过规范化治疗和监测,可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处在最佳的控制状态,如果发现耐药可以进行及时转换,从而为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进展赢取时间,最终获得长期生存。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