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芯片

中国“智“造生物芯片成功实现突围

来源:知识产权报
摘要: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博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相关仪器设备已经打破了国际垄断并出口海外。坚持不懈的自主研发、多项专利打造的技术平台,让中国“智”造的生物芯片向世界证明着自己的实力。生物芯片的出现是近年来高新技术领域中极具时代特征的重大进展,是物理学、微电子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交叉形成的高新技术。由于生物芯......

点击显示 收起

  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博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相关仪器设备已经打破了国际垄断并出口海外。坚持不懈的自主研发、多项专利打造的技术平台,让中国  “智”造的生物芯片向世界证明着自己的实力。



  生物芯片的出现是近年来高新技术领域中极具时代特征的重大进展,是物理学、微电子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交叉形成的高新技术。由于生物芯片具有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携带方便等特点,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博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奥)自2000年投入生物芯片事业至今,攻克了该领域的一个个技术难关。日前,由该公司研发的“系统化生物芯片和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制及应用”项目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获6项中国发明专利。

  

  “白手起家”突破多个第一 

        

  “美国《财富》杂志评价,20世纪科技史上有两件事影响深远,一是微电子芯片,一是生物芯片。”  博奥生物检测全线产品经理赵智贤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生物芯片就像一个奇妙的“存储卡”,在一块指甲大小的玻片、硅片、尼龙膜等材料上放上生物样品,然后由一种仪器收集信号,用计算机分析数据结果。  

        

  2000年2月29日,作为清华大学“海外百人引进计划”一员的程京在中南海为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作  “科技讲座”时大声疾呼:“中国应加大在生物芯片方面的投资力度,实施强强结合,尽快建立国家级生物芯片工程研究中心,迅速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技术,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2000年9月30日,博奥正式成立,这是令当时很多业内人士激动万分的一件大事,然而他们也清楚,就当时的现状而言,生物芯片技术的研发在我国几乎没有任何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这无异于一场“白手起家”的技术试验。

        

  相对微薄的启动资金,相对简陋的仪器设备,仅20平方米的地下实验室,为程京和他的团队提供了基本的工作条件。但大家毫无怨言地在地下室默默研发,因为他们坚信中国生物芯片的春天必将到来。

        

  2001年,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在博奥挂牌成立。此后,博奥先后获得第一张国家医疗器械证书、第一项生物芯片外国专利授权,推出世界上第一张全基因组家蚕芯片、转录因子活性谱芯片、细胞活力电旋转检测芯片……一个又一个的“第一”被这些研究人员创造。



  让专利形成“团队”

        

  2002年12月,新华社的一篇报道引起了人们对生物芯片的注意: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把蛋白芯片“快速测癌”  技术形容成一个“早产儿”,很多业内人士称,国内公司迫于生存压力,仅做了临床验证,就急急忙忙把产品推向市场,试图在短期内把钱赚回来。

        

  时任博奥微阵列与生物信息部主任的张亮指出:“生物芯片是多学科交叉的高技术产品,不是仅凭几个生物工作者就能做出来的。”

        

  “生物芯片领域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并不以一个个孤立的专利孤芳自赏,而是注重核心专利和外围专利的互补,并形成一个强大的平台,多项专利就像一个集团军‘团队作战’,既提高了稳定性,也让对手难以超越。”  据赵智贤介绍,截至2007年底,博奥累计申请专利108项,其中包括中国专利47项,外国及港澳台地区专利20项,并提供了生物芯片、相关生物仪器、试剂耗材以及软件数据库四个系列,包括兽药残留检测芯片、转录因子活性谱芯片、神经网络细胞电生理监测芯片等在内的数十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让生物芯片改变生活

        

  2003年4月,SARS的碱基序列一公布,程京和他的团队就开始着手SARS病毒基因检测芯片系统的研究。时间紧任务重,连续7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研究高传染性的SARS病毒,终于研发出了SARS病毒基因检测芯片,比常规的抗体检测更准确更快捷。并且通过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解放军302医院的合作,完成了对北京43家医院上千例疑似样本的检测分析。

        

  “乙肝结核、耳聋等病症是困扰很多国家的普遍难题,而生物芯片技术就可以通过基因类型检测对这些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指导。”  赵智贤介绍,以耳聋为例,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有相当一部分耳聋患者是因为误用药物导致的,如果预先判断出这些人的基因类型遇到某些药物会导致耳聋,那么这个致病人群的数量就会大幅减少。

        

  2006年12月,一种名为多重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通用芯片由博奥研发成功,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将分子诊断与该基因芯片技术相结合,能在5小时内完成导致遗传性耳聋的基因类型判断。

        

  博奥市场营销部公共关系经理邢悦强调:“生物芯片看似极其专业、复杂,其实它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也是我们从事此类科学研究的最大动力。很多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造福于中国百姓和社会,虽然需要以经济反哺技术,但科学的目标就是通过技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 2008-3-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