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种出个“绿色大庆”

来源:民营经济报
摘要:已有企业分享了可观的“绿色利润”。只要太阳不灭,生物能源就取之不尽身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曾宣称:下一个超过他成为世界首富的人,必定出自生物技术领域。他通过自己旗下的投资公司购买了PacificEthanol公司8400万美元的优先股,而该公司就是以玉米生产乙醇的企业。这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的成熟的品种,也被视作未来......

点击显示 收起

  已有企业分享了可观的“绿色利润”。只要太阳不灭,生物能源就取之不尽  

  身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曾宣称:下一个超过他成为世界首富的人,必定出自生物技术领域。    

  已经是世界首富的他还要延续自己的财富神话。他通过自己旗下的投资公司购买了PacificEthanol公司8400万美元的优先股,而该公司就是以玉米生产乙醇的企业。这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的成熟的品种,也被视作未来的“绿色黄金”。

  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通用电气、西门子等全球知名企业和KPCB等私人股权公司都开始投资于可再生能源,甚至连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也计划从养老基金中抽出5亿美元投资于这一领域。  



  人类福祉后的大生意

  成本

  [科技进步和规模效应已大大降低了可再生能源开发成本,美国风能开发成本已降至每千瓦时3—5美分,2005年通用电气风能业务收益预计高达20亿美元,是2002年的4倍。]

  生物能源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备受世人瞩目的重大课题。

  生物能源是以生物质(主要是指薪柴、农林作物、农作物残渣、动物粪便及生活垃圾)为载体的能量。它的主要形式有沼气发电、生物制氢、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每年可产生7亿多吨秸秆以及大量的禽畜粪、森林加工剩余物等。此外,我国还有约20亿亩荒山荒地可用于发展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目前我国的产能微生物研究、生物转化研究、过程与设备研究等已趋成熟,石油替代产品的开发技术也具备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条件。

  目前,全球太阳能产业每年得到的投资总额已超过70亿美元,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私人股权公司也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力度。KPCB公司在2005年6月初表示,要向开发超薄太阳能电池的Miasole公司投资1650万美元。同样从事太阳能电池开发的Nanosolar公司,也得到两家私人股权公司2000万美元的投资。

  科技进步和规模效应已大大降低了可再生能源开发成本,美国风能开发成本已降至每千瓦时3至5美分,2005年通用电气风能业务收益预计高达20亿美元,是2002年的4倍。  



  绿色利润分享者  

  获利

  [一家证券公司的能源行业分析师表示,只要国际石油价格不低于35美元/桶,玉米价格不高于1400元/吨,用玉米生产乙烯、环氧乙烷,就有利可图。]

  已经有企业初步分享了“绿色红利”。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排头兵———丰原集团,不仅用玉米生产出了燃料乙醇,而且生产出了有“石化之母”之称的乙烯及环氧乙烷等衍生品,并获得了巨大利润。

  丰原集团在安徽宿州的这条生产线年产环氧乙烷2万吨,是我国唯一的以玉米为原料的乙烯类产品生产厂。2005年,持续上涨的高油价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给丰原集团创造了可观的“绿色利润”———环氧乙烷每吨利润高达6000元,利润率高达40%。

  一家证券公司的能源行业分析师表示,只要国际石油价格不低于35美元/桶,玉米价格不高于1400元/吨,用玉米生产乙烯、环氧乙烷,就有利可图。丰原宿州生化的2万吨装置全部运行后,每年可消耗玉米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新增税后利润5000万元。在正常生产年份,生产能力达到42.5%时,即可实现盈亏平衡。

  通过生物技术将淀粉质原料转化为生物材料,同样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丰原与比利时合资生产的3万吨L—乳酸,用于生产聚乳酸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乳酸聚酯,可替代石油化工生产的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和石油化工生产的PET、PBT等化纤聚酯。

  目前,各种聚乙烯基塑料的消费量约1800万吨/年,其中不可降解的农地膜消费量约150万吨/年,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消除白色污染,符合环保要求。此外,利用生物质转化聚乳酸聚酯,制成布料,替代石化生产的化纤聚酯PET、PBT,发展环保型的纺织纤维。



  绿色能源钱景广  

  前景

  [生物能源是从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只要太阳不灭,生物能源就取之不尽。]

  据专家测算,如果我国每年能利用全国50%的作物秸秆、40%的畜禽粪便、30%的林业废弃物,以及开发5%的边际土地种植能源作物,并建设约1000个生物质转化工厂,那么其产出的能源就相当于年产5000万吨石油,约为一个大庆油田的年产量。而我国农民也可因此新增收入400亿元和一千多万个就业岗位。

  专家分析,生物质能利用,特别是替代石油的能源、材料产业,前端是农业,中间是发酵等生物转化,后端依然是现有的大化工。因此,我国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并不会对传统化工工业产生冲击。同时,我国能源、材料需求增长过快、消费量较大,传统石油加工业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产品供应保障能力薄弱。因此,传统石化领域对生物能源、生物材料普遍看好,中石油公司等国家垄断性石化公司也在力推生物质能利用。

  在油价高涨且回落无望的2005年,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于一身的石元春撰写文章,呼吁普及生物质产业,为农业开辟第三战场和种出个“绿色大庆”。

  我国原料丰富,还有自行培养的甜高粱等优良能源植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塑料等主产品工业转化技术基本成熟且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成本降幅一般在25%到45%,与石油基产品相比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在新疆、山东、四川等地已开始取得进展。

  生物能源是从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只要太阳不灭,生物能源就取之不尽。

  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发生物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许多跨国公司新的利润来源。丰田公司用白薯淀粉基塑料制成了汽车配件;富士通公司用玉米淀粉基塑料替代了计算机的塑料外壳;杜邦公司用玉米生产1,3-丙二醇(POD)的成本比化学法降低了25%。卡杰尔-道氏公司用玉米淀粉发酵生产了聚乳酸(PLA)和其他多种聚合物塑料后,美国生物工程技术协会宣称,他们已开始看到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PLA生物材料在制造业的所有部门中得到应用,这可能会彻底改造旧经济。

  也许,中国所谓的“后发优势”,应当体现在这种攫取绿色利润、造福人类社会的新发展之路。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