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乳源打造国内最大生物燃气生产基地

来源:南方日报
摘要:14日,笔者从乳源县了解到,该县积极发展园区经济,位于该县游溪镇的海美再生能源示范工业区已经正式动工。3亿立方米天然气、10万吨化肥和10万吨饲料,年产值将达20亿元,并为当地提供2000多个就业机会,将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工业园还建设了18个8000立方的发酵池,可日产35万立方米天然气,以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

点击显示 收起

  14日,笔者从乳源县了解到,该县积极发展园区经济,位于该县游溪镇的海美再生能源示范工业区已经正式动工。该工业园区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1.3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规模,成为国内最大的生物燃气生产基地。

  据海美再生能源示范工业区负责人介绍,工业区计划总投资5亿元,仅污水和废物等环保处理设施就要投入3000万元。整个工业园包括燃料乙醇厂、生物燃气厂、化肥厂和饲料厂等四大组成部分,形成了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预计整个工业园区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1.3亿立方米天然气、10万吨化肥和10万吨饲料,年产值将达20亿元,并为当地提供2000多个就业机会,将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工业园还建设了18个8000立方的发酵池,可日产35万立方米天然气,以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民用和工业能源需求。



  目前,乳源招商引资高潮迭起。计划投资6亿元、首期投资1.3亿元的广东海美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正在紧张施工中,将在明年第二季度建成投产,届时将年产1.3亿立方米燃气,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物燃气生产基地;总投资10亿元的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电化项目,每天50多台机械、200多名施工人员在工地建厂房;投资1.5亿元的大峡谷旅游开发项目,工地建设热火朝天;投资1亿元的晟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大部分生产厂房已建好,进入安装阶段。



缓解能源紧张  乳源兴建海美再生能源示范工业区

  乳源县近年积极发展园区经济,继创建富源工业园、东阳光高科技工业园、仙湖民营经济创业园后,今年更是响应国家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再生能源的号召,近日在游溪镇兴建规模较大的海美再生能源示范工业区,发展生物再生能源,生产开发生物燃气和燃料乙醇,优化当地的能源配置,缓解目前能源由于比较依赖石油而出现的紧张局面。

  海美再生能源示范工业区从选址、征地、规划报建到正式动工,都得到了该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该县组成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服务和政策落实事宜,使该工业区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目前该工业区正在加紧建设,一期工程液化天然气厂已具雏形。正在建设的环保基础设施以及液化天然气厂的核心工程——18个8000M2发酵池,预计到明年2月可局部试产,到5月天然气厂可以全部正式投产,届时将每天产出35万立方天然气,足以满足整个乳源地区甚至是韶关的民用和工业能源之需。

  省有关部门专家分析,该工业区是一个典型的循环经济示范模式,燃料乙醇厂是利用乳源当地丰富的玉米、薯类或植物纤维等生产原材料加工提炼制成的,生产后的固体排放物可作为饲料厂的原材料,而其排出的废水也可继续利用,加上人粪、禽畜粪便和桔秆等有机物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则可产生生物燃气——沼气,经加工提纯后便是清洁的天然气,而天然气厂的冷却液化工艺原料和其排放物沼渣则是化肥厂很好的原料。该工业园区有别于传统经济模式,传统经济是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上的数量型增长。而该工业区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和再循环。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

  据了解,该工业区计划总投资5亿元,仅污水、废物等的环保处理设施就要投入3000万元。整个工业园包括燃料乙醇厂、生物燃气厂、化肥厂和饲料厂等四大组成部分,从而使工业区内形成一个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预计整个工业区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1.3亿立方的天然气,10万吨的化肥和10万吨的饲料,整个工业园的年产值将达到20亿元左右。

  海美工业区的建成将是全国第一个大规模的再生能源基地,对全国其它地区再生能源的生产和环保循环经济将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该工业区的整体投产,将为乳源当地创造可观的财税收入,并为当地提供2000多个就业机会,将有力地带动当地经济迅速发展。



发展沼气是农村能源结构的一场革命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支持了19和20世纪近200年来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但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持续增长的大量消耗,不仅使人类面临资源枯竭的压力,同时更感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威胁。面对目前日益严峻的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开发利用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能源结构的一场革命。

  南阳市开发利用沼气起步较早,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修建沼气池,是当时全国农村大办沼气的先进典型,但由于材料不过关、技术落后等原因,未能得到持续发展。2003年开始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以来,随着沼气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国家对农村新能源建设的高度重视,南阳沼气开发利用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止目前,全市农村建池农户5.73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48处,年产沼气近400万立方米。

  农村沼气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发展农村沼气对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用能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新能源效应。发展沼气是发展农村新能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实选择。能源紧缺的市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节流与开源并重的能源发展道路。通过发展沼气,充分利用了农民生产生活和小规模养殖中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清洁、安全、高效能源。沼气的应用把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从脏累的厨房中解放出来,使他们不再受烟熏火燎之苦。据专家测算,一个8—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沼气400立方米左右,能解决3—5口之家1年的正常生活燃料,年可节煤约1600公斤,节电约150千瓦时。“过去做饭满屋烟,如今生火拧开关”是农民对沼气新能源效益的真实而生动的描述。

  ——环境保护效应。南阳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担负着确保“一库清水送北京”的重大责任,农村沼气建设已成为改善水源地水质和农村环境卫生的清洁工程。农村的脏、乱、差是由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特别是厕所、猪圈没有分离,人畜粪便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污水横流,蚊蝇乱飞,既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容易导致疾病、疫病发生。以人畜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沼气建设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环境,特别是实行“一池三改”后,把长期乱堆乱放的人畜粪便变成了沼气原料,直接进入沼气池,通过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病菌和寄生虫卵被杀灭,消除了传染源,切断了疾病、疫病传播渠道,减少了疾病发生。小小沼气池既是燃料库,又是卫生池,它改变了农村庭院、街道狼烟四起、污水横流的状况,解决了农户做饭和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改善了农村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解决在家居、庭院之内,使村容村貌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根本变化,可以在短期内低成本地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使广大农民走上了清洁、卫生的健康之路。经调查对比,实施“一池三改”农户的生猪发病率、死亡率比未实施前分别降低4.5%和4.37%,比未实施户分别低2.8%和3.68%。一个8—1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生产的沼气发酵残留物相当于50公斤硫酸氨、4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氯化钾,对47种作物病虫害有等同于农药的防治效果,沼气这种对化肥、农药的替代作用消除了农业面源污染。

  ——经济和生态效应。沼气可用作生活燃料、照明,沼气发酵残留物可用作饲料、肥料、浸种剂等,农民建沼气池后,解决了农业生产生活中燃料、饲料和肥料的“三料”矛盾,一举多得,降低了农业生产投入成本。据粗略测算,一个3—5口之家修建一个8—10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经济效益可达1500元以上。发展沼气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修建一个8—10立方米的沼气池,解决了农民生活燃料,无需再上山砍柴,缓解了农村生活能源,每年至少可节约薪柴2吨,相当于封育了4亩山林,能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防治水土流失。无论山上、山下种林栽果,还是林间、果园发展树下经济,无疑都保护和建设了生态环境。同时,树下发展牧草直接带动舍饲圈养,减少了牲畜对林果树木的破坏,有利于保护林草资源;树下放养鸡鸭,丰富的林木和植被资源为发展散养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环境和充足的天然饲料,而散养鸡又为林木提供了优良的粪便肥料,并减少了病虫害,可谓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农业结构调整效应。在平原农业区发展集中养殖项目,建立大中型沼气工程,生产的沼气可以进行企业化经营,大规模养殖场还可以利用沼气发电,解决群众能源需求,因此,沼气产业带动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农民建沼气池以后,为了解决沼气原料,就要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发展养殖业,而一个个养殖小区的建立与壮大,又拉动了牧草生产和沼气建设;沼气用作燃料后,使得种植业生产的秸秆节省下来,可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还可以进行氨化处理,养猪喂牛,促进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沼渣、沼液是农田、林果、蔬菜、池鱼、家禽家畜的优质肥料和饲料,沼气上接养殖业,下联种植业,从而形成了沼气——养殖——林果——渔业——蔬菜生态经济模式,推动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沼气产业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模式,把农民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节约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投入到其他生产和非农产业领域,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结构不断优化,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治效应。沼气建设已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民心工程,是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沼气池起到了“三省”(省柴、省电、省劳力)、“三增”(增肥、增产、增效益)、“一净”(净化农村环境)的重要作用,解决了农村“三料”(燃料、饲料、肥料),既缓解了农民缺资金、缺劳力等实际困难,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农民亲切地把沼气池称为“致富池”、“小康池”、“聚财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也在引导和帮扶农民发展沼气的过程中,转变了作风,接受了教育,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高,号召力、凝聚力明显增强,过去农村工作中的一些棘手难办的事情现在迎刃而解。

  南阳市现有230万农户,适宜发展沼气的有110万户,已发展户同适宜发展户相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发展沼气的春天已经到来,全市上下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齐心协力,扎实苦干,把沼气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活力。(作者系河南南阳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