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粮食能源热”给国家粮食安全增添变数

来源:中国信息报
摘要:受企业逐利和产粮区政府招商引资“双轮”驱动的影响,部分地区存在燃料乙醇产业过热倾向和盲目发展势头,这对我国产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在国家严格控制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生产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应重点开发木薯、红薯、甜高粱、秸秆等农作物原料,挖掘非粮生物质能源生产的巨大潜力。企业逐利和产粮区政府招......

点击显示 收起

        受企业逐利和产粮区政府招商引资“双轮”驱动的影响,部分地区存在燃料乙醇产业过热倾向和盲目发展势头,这对我国产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在国家严格控制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生产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应重点开发木薯、红薯、甜高粱、秸秆等农作物原料,挖掘非粮生物质能源生产的巨大潜力。

        企业逐利和产粮区政府招商引资“双轮”驱动,“粮食能源热”出现隐形化苗头

        近年来,国家指定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安徽丰原集团4家企业试点用粮食加工燃料乙醇,按10%的配比掺入汽油中以节省原油。后来出于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国家有关部门态度慎重,没有再新批燃料乙醇的生产项目。

        但调查发现,最近玉米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产能大于产量、产区将变销区”的情况比较普遍。传统的饲料加工业、淀粉加工业呈刚性增长,“能源化”则是添加在玉米加工热潮中的“一把新火”。由于国家对用粮食加工燃料乙醇严格限制,“粮食能源热”的方式变得更加隐蔽、复杂:

        一是燃料乙醇继续扩产、争上项目。原来国家已批准建设的4家定点生产企业纷纷扩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一份联合研究报告说,2005年,这4家企业燃料乙醇产能已由2004年的122万吨增至164万吨。但这个产能远不够远期的需求,随着后期更大范围地推广使用,燃料乙醇消费量将进一步增加。据中粮集团预计,按目前的汽油增长率,到2010年全国燃料乙醇需求量将达610万吨。而目前我国酒精总产量仅为390万吨,全部转化为燃料乙醇也不够。因此,不少地方仍在论证上马新的乙醇生产项目,伺机争取国家批准。

        二是转战乙醇上游产品酒精市场。生产燃料乙醇需要国家批准,成品油市场终端也由石化企业掌握,而酒精转化为燃料乙醇只有一步之遥,不少企业便打起“擦边球”,建酒精厂“先斩后奏”。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全国正在新建及改扩建的酒精生产能力已达到160万吨/年,其中小部分已在2005年年底之前投产。只要政策允许,市场有需求,这种项目很快就可以转产燃料乙醇。

        三是生产下游的生物化工产品,直接替代石油化工产品。这也可以规避国家立项门槛的限制。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税务总局、林业局近期印发的《关于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化工财政扶持政策》中,将“坚持不与粮争地,促进能源与粮食‘双赢’”放在三原则的首位。同时,国家发改委12月18日下发的《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明确提出,我国将“坚持非粮为主,积极稳妥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这些均表明,国家对新上粮食基燃料乙醇项目不再鼓励,并进行严格控制。

        “玉米加工业投资热”已出现产能过剩态势,国家粮食安全增添变数

        “近两年,在‘向玉米要能源’、‘向加工要效益’口号的推动下,以玉米为原料的生化制品,燃料乙醇、麦芽糖、柠檬酸、赖氨酸等生产不断扩大,上马的项目规模大、投资大,年处理玉米几十万上百万吨,有的玉米主产县、乡一下铺开几个大厂,甚至隔墙相望。”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指出,当前我国玉米加工业正出现严重的重复建设。他警告:“前两年油脂行业加工厂的大洗牌,可能不久会在玉米加工行业再现。”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研究报告说,在这一轮扩张中,玉米加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设计生产能力少则30万吨,多则100万吨。

        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已对玉米产业带来隐患。大连商品交易所最近对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玉米加工企业调研后认为,多数企业前景堪忧。大多数中小企业仅限于玉米淀粉加工,利润很低,甚至出现亏损。即使是大型加工企业,也存在厂房简单、设施简陋和管理人员市场敏感度不高等问题。种种迹象让人联想到辉煌一时的大豆压榨业的败落之路,不能不让人担心玉米加工业正在走大豆压榨业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大洗牌’”的老路。如果玉米产业重蹈大豆产业的覆辙,届时,外资企业可以通过对玉米市场的操控逐步控制整个产业。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产量长期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粮食能源热”增添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变数,使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其影响将更广泛、更深远。它所带来的连锁反应目前有的已经显现,有的将继续显现。

        一些专家担心,若“粮食能源化”任其发展,不加控制,将会使我国粮食市场波动由原来常见的生产减少、流通不畅两个因素,增加一个“加工过量”因素,成为粮食安全问题新的“导火线”。

        “粮食能源热”受到原料制约严重,企业应重点开发非粮生物质能源生产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源,尤其是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生产,受到原料紧缺的严重制约。

        以玉米为例,今后国内外玉米供应将更加趋紧。美国农业部11月全球农产品供需报告预计,2006/07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将自2005/06年度的1.27亿吨大幅降至9000万吨,为198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该年度中国玉米产量高于消费量的部分将自2005/06年度的236.5万吨降至200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经过调研后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玉米供需状况将较“十五”时期紧张。2007/08年度或者2008/09年度,我国将由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十一五”期间我国玉米库存将继续下降。并将难以弥补产需缺口,年均玉米进口量将达350万吨左右。

        专家指出,鉴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以及非粮生物质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的实际情况,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应着重发展以木薯、红薯、甜高粱、秸秆等农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和以玉米秸秆、水稻、高粱秸秆等为原料的纤维素酒精。其中,纤维素生物能源应为最终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我国年产生秸秆约7亿多吨、林木废弃物约2亿吨、畜禽粪便约30亿吨。同时,我国有可利用荒山坡地总面积约1亿公顷,还有大量的不宜种农作物的土地但可以作为能源等专用植物种植的土地约有1亿公顷,再加上南方10亿亩草山草坡、3亿亩冬闲田(冬季不种的土地),每年可生产10亿-15亿吨生物质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每年至少可产酒精和生物柴油约1亿吨左右,相当于大庆油田的产量。

        因此,在国家加强监管和协调的前提下,国内生物质能源加工企业应审慎选择自身的发展方向。



  [业界观点]

  姜建华吉粮集团副总经理:玉米净进口将成为现实

  美国是全球玉米生产、消费、贸易及定价中心,自身生化能源消费将使其在三四年左右的时间内,用于酒精生产的玉米消费量将达到7000万吨至8000万吨,其出口量及份额必将缩小。而我国玉米出口也将大幅减少,06年上半年出口227万吨,仅为05年同期的46%。从目前情况看,后期玉米出口受成本影响,出口量将比去年大幅减少,难以达到预计的出口量。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玉米出口必将继续大幅度下降,而净进口将成为现实。

  政府应进一步吸取油脂加工行业大规模上项目的教训,加强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审批,在现阶段严格控制新上马项目数量,防止产能过剩造成的资源浪费。特别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有条件进口玉米的港口建立深加工企业,而不是“一窝蜂”涌向主产区建厂。

  李荣杰安徽丰原集团董事长:用好国内国际两个资源

  我们应更积极地参与到世界粮食市场的竞争当中,更充分大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粮食和土地资源。一方面,应该在确保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前提下,让我们的粮食进口更加透明,逐步加大粮食进口量,通过市场信号鼓励世界上其他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加大粮食种植。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政策许可、金融支持等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到外国去购买土地种植粮食。目前,安徽、东北等地已经有企业到俄罗斯、菲律宾购买土地种玉米。

  建议政府对生物制造产业尽快实施产业规划,进行农业资源开发和生物制造产业的大规模工业示范;同时,引导市场消费,对一些替代石油化工产品的生物化工产品,制定行业标准、产品标准,进行政策性市场推广;并对生物制造产业进行财政金融政策扶持,降低贷款门槛,减免税费。(本报记者林艳兴 葛如江 王建威)

  [链接]

  粮油"增产涨价"耐人寻味  粮食安全忌高枕无忧

  近期,我国部分地方粮油价格上涨引起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这一波粮油价格上涨是在国家采取一系列惠农促粮政策后,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背景下出现的。与长期困扰我国农民、叶圣陶笔下《多收了三五斗》后“谷贱伤农”的现象相比,这轮“增产涨价”现象令人耳目一新,耐人寻味。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