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生物化工行业需要补血 能源开发迈向“糖”时代

来源:同济大学
摘要:能源供需紧张的今天,也不应盲目“补血”。日前举行的同济大学“新材料与能源”讲座上,该校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任杰教授指出:在寻找绿色能源道路上,产业化步伐应当审慎。地球面临能源“贫血”数据显示:作为传统能源的石油,目前探明其全球陆地储量只有5万亿吨,按现在应用势头,最多可用三四十年。任教授......

点击显示 收起

  能源供需紧张的今天,也不应盲目“补血”。日前举行的同济大学“新材料与能源”讲座上,该校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任杰教授指出:在寻找绿色能源道路上,产业化步伐应当审慎。  



  地球面临能源“贫血”  

  数据显示:作为传统能源的石油,目前探明其全球陆地储量只有5万亿吨,按现在应用势头,最多可用三四十年。  

任教授指出,我国应积极拓展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我国风能资源总储量占世界第一位,但目前风能在能源利用中仅占0.05%,而发达国家的风能利用一般在5%以上。  



能源开发迈向“糖”时代  

随着生物、能源新技术发展,世界能源正向利用地表生物资源的“糖(碳水化合物)”时代迈进。  

任教授表示,根据我国生物质资源特点和技术潜在优势,可以将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材料,以及沼气发电和固化成型燃烧作为新能源产品。如能利用每年50%的作物秸秆、40%的畜禽粪便、30%的林业废弃物,开发550万公顷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同时建设约1000个生物质转化工厂,其生产能力相当于年产原油5000万吨的油田。  



新技术需科学评估  

但任教授强调,我国推进新能源,产业界不能不顾技术条件、资源和地理条件等盲目冒进。例如,最近国家发改委叫停利用玉米等粮食作物制造燃料乙醇的项目,主要是由于国际商家炒作和该类项目的“大干快上”,造成了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上升,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任教授指出,科学界应对新技术与产业前景做出完善评估,并在其推广应用时兼顾其他社会影响,才能避免好心办坏事,真正为能源健康“补血”。
作者: 2007-1-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