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我国将停止在建粮食乙醇燃料项目

来源:新京报
摘要:昨日,在“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记者从一政府官员处获悉,国务院6月7日召开关于可再生能源的会议,中国将停止在建的煤化工项目和粮食乙醇燃料项目,在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坚持发展非粮燃料乙醇。粮食乙醇存在与人争粮问题1999年,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黑龙江......

点击显示 收起

        昨日,在“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记者从一政府官员处获悉,国务院6月7日召开关于可再生能源的会议,中国将停止在建的煤化工项目和粮食乙醇燃料项目,在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坚持发展非粮燃料乙醇。



  粮食乙醇存在与人争粮问题

  1999年,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河南天冠燃料集团和安徽丰原燃料酒精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家首批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至2005年底,这4家企业规划建设的102万吨燃料乙醇产能全部达产。国务院这一新政策一旦出台,意味着这些企业的在建项目将成为政府限制类,而其他新建项目将均被叫停。

  该官员指出,除了上述四家用粮食生产乙醇以外,政府将不得再批准新建项目。而现有的四家,政府也将下发文件强调其逐步转入非粮替代能源。

  该官员表示,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乙醇存在与人争粮问题,在非粮乙醇汽油技术攻克前,9省的试点范围短期不会扩大,试点仍会进行。政府还将在河南南阳进行一个新的试点,推广高参比和灵活燃料汽车。



     煤变油为不可持续发展项目

  神华集团耗资100亿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生产的煤直接液化项目(即煤变油),将于今年内投产,第一期可以生产108万吨油当量。该官员表示,煤制油项目首先耗资巨大,其次成本很高,尤其很耗水,而鄂尔多斯本身就很缺水。煤作为化工能源,本身是不可再生的,其制油的工艺是一种全生命的能量消耗,以更多的能源换取更少的能源,这种不计成本的发展很不划算,不适合大规模的商业化,也是不可持续发展。该官员还认为,从技术上说,目前还尚有很多没有攻克的难点,以神华的煤制油项目为例,耗资100多个亿,但其生命周期却遥遥无期。

  据透露,中国会坚持发展非粮乙醇燃料。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暨“钓鱼台峰会”上,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特别强调指出:中国发展燃料乙醇应重点推进“非粮”原料,推进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的产业化发展。国务院文件中明确规定,要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和出口。所以中国发展燃料乙醇,粮食不是方向。



  石元春院士认为,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首先,美国的人均耕地是0.59公顷,中国只有0.11公顷,我们耕地极其缺乏,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其次,2005年美国人均拥有粮食1213公斤,中国只有318公斤,只是美国的四分之一;第三,2005年中国经进口使用油籽2604万吨,食糖是103万吨。针对这个国情我们提出的原则是中国燃料乙醇不争粮地,才可以持续发展。中国燃料乙醇的发展,就是要“试之粮,发之非粮”。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副司长熊必琳指出,为陈化粮问题,国家在十五期间批准建设了4个燃料乙醇生产试点项目: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河南天冠燃料集团和安徽丰原燃料酒精股份有限公司。至2005年底,这4家企业规划建设的102万吨燃料乙醇产能全部达产。按照八部委的部署和要求,102万吨按10%的添加,建成了1020万吨的混配乙醇汽油的能力。但是,从去年开始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国内,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粮食涨价的问题。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乙醇存在与人争粮问题,现在玉米价格已经涨到了一吨七十几了。为此,6月7日国务院召开的可再生能源会议要求,中国在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的同时,必须要遵循的三个不得,即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环境生态保护,坚持科学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



  中国今后发展的原料基本上就是,薯类即木薯、红薯,红高粱。我们甘薯每年种植面积700万公顷,中国是第一大甘薯种植国,甘薯总产1.5亿吨,占世界总产86%。每公顷产薯干20吨,转化为乙醇3到5吨。木薯种植面积44万公顷,公顷产乙醇3到5吨,而且薯类具有年2500到4000万吨的乙醇生产能力。甜高粱公顷产鲜茎60到80吨,含糖17到21%,可转化乙醇4到6吨。优点就是用种少,产量高,农田管理简单,需水量只有甘蔗的三分之一。生育期4到6个月,可一年到二到三茬。如果能种植1000万公顷,可年产出乙醇4000到6000万吨。



  熊必琳说,从长远看,植物纤维有望成为乙醇生产的战略资源。我国纤维素乙醇研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纤维素乙醇研究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加快纤维素乙醇产业化,对根本解决能源和环境的制约,真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繁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同时,拥有60  年生物酶制剂研发历史的诺维信公司率先开发出以玉米秸秆等农作物剩余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转化技术。酶制剂是一种高效专一的催化剂,可加速化学反应,是生产乙醇的关键技术。由诺维信公司研发的新型酶制剂能将植物中的纤维素分解成可发酵糖并进一步转化为乙醇,其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将带来燃料乙醇生产原料和转化技术的根本性变革,开启中国“第二代燃料乙醇—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的新纪元,既实现了变废为宝,又可大大降低环境污染,缓解能源危机。



  小知识:什么是燃料乙醇



  乙醇汽油是以玉米、小麦、薯类等含淀粉质植物及糖蜜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脱水和变性处理之后,作为品质改善剂与汽油混配而成,按照我国的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



  国家发改委提出,针对国际原油供应趋紧和价位偏高,以及我国油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状况,发展可再生车用燃料潜力很大,市场前景广阔。选择推广乙醇汽油的理由是:乙醇汽油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是目前世界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在我国完全适用;符合我国能源替代战略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向,改善了油品的性能和质量,技术上成熟安全可靠;环保效益显著,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酮类、苯系物等)排放浓度明显减少;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增长点,促进了农业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实现农副产品的增值与转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体现循环经济思路的新型产业。
作者: 2007-6-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