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缓解生态环境压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来源:国家林业局
摘要: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重要资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国家战略。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林业生物质能源品种丰富,发展潜力巨大。通过......

点击显示 收起

  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重要资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国家战略。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林业生物质能源品种丰富,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工业化利用途径,将富含油脂、木质纤维及非食物类果实淀粉的林木生物质材料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源产品和生物基产品,包括液体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固体成型燃料、气体燃料、直燃发电以及生物塑料等。随着开发利用步伐的加快,林业生物质能源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中将会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将成为应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转型、解决能源与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重要战略手段。

        一、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能源与生态环境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日益迫切的情况下,加上我国的特殊国情,未来数十年我国将面临严峻的能源与生态环境问题。

        一是自然资源禀赋不足,能源供需尤其是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的7.7%和7.1%,即使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的58.6%。按照目前探明储量和科开采能源测算,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可采年限分别只有83年、15年和30年,与世界平均230年、45年和61年相距甚远。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时期,快速增长的能源供应仍赶不上更快增长的能源需求。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达20.59亿吨标准煤,所占比重超过了世界能源消耗增量的一半,特别是石油净进口量达到1.43亿吨,对外依存度上升到43%。同时,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大规模、长距离地运输煤炭,导致运力紧张、成本提高,影响了能源工业协调发展。即使充分考虑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以及节能因素,2020年一次能源需求预测仍将达到30亿吨标准煤,石油缺口将达2.5亿吨。

        二是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大。我国能源结构总体为富煤、缺油、少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重高达70%左右,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而且根据我国能源禀赋条件,这种结构今后20年不可能有太大变化。由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仅以大气污染为例,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的90%、氮氧化物的67%来自燃煤。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承担国际减排义务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是国际环境复杂,利用国外资源难度加大。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需要在立足国内生产保障供给的同时,扩大国际能源合作。但目前全球能源供需平衡关系脆弱,石油市场波动频繁,国际油价高位振荡,各种非经济因素也影响着能源国际合作。全球资源约束问题、运输能力问题、国际政治问题以及安全问题,都加大了我国利用国外能源资源的难度。采取能源多元化发展战略,开发替代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能源供给自主,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各国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能源安全问题

        在化石能源渐趋枯竭,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能源需求和油价持续上升,以及世界能源资源争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为了减少能源的对外依赖、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系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寻求可再生清洁能源。

        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发展替代能源和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能源战略方向。目前,生物质能源是一种最现实和可以大规模对化石能源替代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就其能源当量而言,生物质能源仅次于煤、油、天然气而位列第四。生物质能源除具能源功能外,还可生产替代多种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产品,可使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充分挖掘边际性土地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说,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巨大,优势更明显。

        目前,生物质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缓解能源危机的公认选择。瑞典2005年的生物质能源已占全国能源消耗的25%,2006年2月瑞典在全世界第一个提出“到2020年告别石油”的目标,利用纤维素生产的燃料乙醇全部替代石油。美国计划到2020年以生物燃料取代全国燃油消费量的10%。欧盟委员会提出,到2010年运输燃料的5.75%将用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替代,到2020年将这一比例提高到20%。从长远角度看,生物质能源在世界能源发展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也将是未来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能源。

        三、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对于解决我国能源安全和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生物质能中,林业占据主体地位,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林业,增加林业生物质能源供给,对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修复生态系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发展优势明显。一是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我国人多地少,国情决定必须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林业生物质资源种植,主要是利用宜林荒山荒地以及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沙地、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不需要占用农地,不与粮食争土地。而且,能源树种资料丰富,大多数能源树种适应性强,适合在各种非农耕地上大面积培育发展。因此,林业生物质能源在我国生物质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基本特色。二是有利于环保,可降低原料成本,实现可持续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大多利用林木果实和平茬(采伐)林木生物量,一次种植后可持续利用数十年,期间生长着的林木还正常发挥着生态功能,保护着生态环境。同时,林业生物质资源培育成林后,不用每年重新种植,可降低原料成本,从发展的角度看,能够有效提高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性。三是可加速造林绿化进程,提高森林质量。在荒山荒地、沙区、盐碱地等立地较差地区,培育具有较好外部经济性的能源林,增强这些地区造林绿化的原动力,可以有效促进植被恢复,加快荒山荒沙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通过利用林业“三剩”物和森林抚育间伐物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可以有效拉动中幼龄林抚育,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和森林质量。四是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费用主要源于原料成本,一般估算在80%以上,但原料成本绝大部分可以转化为农民收入。如种植一亩小桐子,3年后进入结实期,平均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320—560元;一个2.5万千瓦的林木生物质发电厂,仅燃料一项每年可为当地农民直接带来4000万—5000万元收入,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而且,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可以提供农民最熟悉、最直接、最可靠的就业和增收方式。五是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二氧化碳吸收与减排的有效途径。《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使全球更加关注碳排放,《京都议定书》规则肯定了林业造林再造林贮碳增汇作用。同时,开发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具有很好的减少碳排放功能,目前国内已在开展林业碳汇和生物质发电碳减排工作。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能有效固定碳和减少碳排放,是今后我国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渠道。

        第二,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我国林木生物质总量约178.86亿吨,每年可产生采伐剩余物生物量约16.2亿吨。考虑到采运条件、生态防护、资源分布等多方面因素,现有4529.68万公顷的灌木林、303.44万公顷的薪炭林,加上林业剩余物(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和木材加工剩余物等),每年可提供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量为3.3亿吨,折合标准煤约2亿吨,如全部得到利用,能够减少1/10的化石能源消耗。此外,我国木本油料树种总面积超过400万公顷,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植物有154种,果实产量在500万吨以上,具有开发生物液体燃料的广阔前景。目前,我国有宜林荒山荒地5700多万公顷和近1亿公顷的边际性土地(盐碱地、沙地以及矿山、油田复垦地等),培育能源林的潜力和空间很大。我们初步规划,从现在起到2020年,可定向培育能源林2亿亩,能满足600万吨生物柴油和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年发电的原料供应。随着纤维素转化燃料乙醇技术的研发加快,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将更为巨大。

        四、加快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积极应对国家能源供需和结构矛盾,缓解我国生态环境压力

        国家林业局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出发,把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林业生物质能源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把规模化培育能源林列入了“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一是组织编制了到2020年的《全国能源林建设规划(送审稿)》,同时根据国家生物液体燃料发展需要,编制了《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十一五”建设方案》。二是提前做好能源林基地建设准备工作。在国家尚无专门资金的情况下,编制了《能源林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地方林业部门已在主要油料树种规模化示范基地、种苗及林地安排等方面做好了必要准备。三是与中石油、中粮集团、国家电网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资金、技术与开发利用优势,逐步建立从原料培育、加工生产到销售利用的“林油一体化”、“林电一体化”发展体系,共同推动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但是,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资源培育、技术推广、产业布局、保障机制等方面基础薄弱,需要国家政策、资金强有力的推动和扶持。

        一是国家要对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给予财政扶持,加快培育资源,推动开发利用。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制约因素多,原料供应和技术推广是制约生物质能源发展的瓶颈,受生态保护制约和工业原料需求的竞争,现有资源还不能实现稳定的工业规模利用。此外,林业生物质能源,由于原料培育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需要提前安排资源培育。国家财政扶持起步阶段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原料培育和技术开发,是推进林业生物质能源规模化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一方面,要重点支持林业生物能源原料基地建设,加快资源储备;另一方面,要扶持开发利用企业,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发展。

        二是林业部门要强化对林业生物质能源的管理和指导,合理配置资源,建设良性发展机制。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这也是林业新的工作领域,要从发展目标、基础保障等方面加强管理和指导,引导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健康有序发展。一方面,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生物质能源的需求,结合林业生产力布局和技术支持基础,编制统一的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培育开发规划,指导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另一方面,要开展林业生物质能资源本底调查,对开发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项目进行评价,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稳步有效推进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工作。

        三是国有大型企业要积极参与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大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国有大型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既是国有大型企业为国家能源发展应尽的义务,也是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是企业回报社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战略举措。

        四是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营造有利的发展生态环境,促进市场化开发。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作,如在企业准入条件、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以及产品质量监控体系等,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加快相关工作进度;同时,需要加大政策鼓励支持力度,吸引企业、社会力量的资金和技术参与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最终实现通过市场机制推进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

        五是推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和技术创新,实现自主化发展。生物质能源开发与高新技术紧密相连,目前生物质能源加工利用技术集成化和成熟度不高,一些新技术的使用成本较高,企业生产受限,同时大型、精密设备需从国外引进,国产化水平不高。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国家应加强科技研发,推进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基本成熟的林业生物液体燃料、生物发电、固体颗粒燃料等技术,加快极具发展潜力的木质纤维素转化燃料乙醇、生物化工等技术及设备的研发,逐步实现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设备的自主化发展。
作者: 2007-6-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