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亚洲为生物燃料家庭增添新成员

来源:中国农业网
摘要:亚洲国家政府推广生物燃油的努力眼下遇到了阻碍,食品价格的飙升迫使他们到处寻找可替代玉米和棕榈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作物。除了传统的油料作物桐油树(又名麻风树、芙蓉树)之外,一些看似不可能的植物如木薯、甜高粱等也纷纷登上了生物燃料作物名单,由此可见高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所承受的多重压力──它们不仅要将食品价......

点击显示 收起

  亚洲国家政府推广生物燃油的努力眼下遇到了阻碍,食品价格的飙升迫使他们到处寻找可替代玉米和棕榈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作物。



  除了传统的油料作物桐油树(又名麻风树、芙蓉树)之外,一些看似不可能的植物如木薯、甜高粱等也纷纷登上了生物燃料作物名单,由此可见高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所承受的多重压力──它们不仅要将食品价格保持于低位,同时还要削减对原油消费的依赖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专家指出,若能成功转向用那些虽利用率不高但无需精心打理的作物来生产生物燃料,随之产生的政策调整有望推动亚洲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亚洲国家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如果转向桐油树或木薯这样易生长的作物来生产燃料、进而提升贫瘠土地的产出价值,那么亚洲各国都有可能从这种调整中获得好处。



  亚洲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作物有可能为贫困地区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他们加紧了对相应加工设施的投人,并出台了向种植户发放贷款等一系列激励措施。



  包括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在内的生物燃料可由多种植物加工而成,不过在许多国家,玉米、油菜籽和棕榈等现有作物成了生产给料的首选,这不仅抬升了它们的市场需求,还推动食品价格大幅上升,继而拉高了多种原材料的成本。



  目前的玉米价格已经较2005年时增长了近一倍,棕榈油的价格则较去年年初时上涨了70%。



  和美国一样,中国主要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以产能衡量,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由于担心玉米的大量消耗会导致价格进一步上涨甚至增加进口需求,今年中国政府已宣布停止批准新建玉米乙醇生产厂。



  中国政府还下调了燃料乙醇2010年前的生产目标,从当前的年产500万吨下调到200万吨。



  广告预计中国第一家木薯乙醇加工厂将于12月份投入运营。这家由中国粮油食品集团(China  National  Cereals,  Oils  &  Foodstuffs  Corp.)投资人民币7.5亿元(约合1亿美元)投资的工厂位于木薯种植大省广西,年产能为20万吨。



  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Agricultural  Policy)主任、政府顾问黄季表示,中国政府正在摸索用高粱、木薯这样的替代作物来生产燃料;这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农民增收,同时粮食供应也不会受到影响。



  泰国主要用甘蔗和糖蜜生产燃料乙醇,不过在当地高产的木薯正越来越受重视,因为这种作物一年到头均可种植,而且容易收割。泰国国家遗传及生物技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负责木薯及淀粉技术研究的主任西里罗斯克兰纳容(Sriroth  Klanarong)表示,未来木薯将成为主角。



  美国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泰国已经批准建立的45家燃料乙醇工厂的日产量有望达到1,090万升,其中一半以上的产量是以木薯为原料加工的。



  虽然关于生物燃料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争论仍在继续,但在美国和欧洲,借助政府的强制性规定及相关的补贴措施,生物燃料的使用、特别是作为汽车燃油替代品的使用正日益得到推广。



  中国政府2002年宣布在九个省份进行乙醇燃油试点,要求当地销售的汽油中需添加10%的乙醇,但此后这项措施并未进一步推广。在马来西亚,棕榈油被用作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政府规定的混合比例为5%。但马来西亚政府表示,将推迟实施这项政策,除非棕榈油价格能降到每吨2,000林吉特(约合590美元)以下,即较当前价位下降25%左右。



  许多市场人士都表示,如果食品价格涨势能得到控制,亚洲国家政府将有更多空间强化混合生物燃料政策的制定并保证其执行,这将推动亚洲国家对生物燃油的需求。



  对这种前景持怀疑观点的人士则指出,木薯和桐油树作为生物燃料作物的普及程度远不及玉米、棕榈或甘蔗。一些人指出,由于大规模种植才刚刚开始,其质量和产量方面都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作者: 2008-5-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