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环保技术

微生物采油的开路先锋

来源:中国化工报
摘要: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汪卫东作为专业技术带头人,汪卫东在胜利油田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石油微生物技术,并组建起石油微生物专业实验室,将其发展为国内首家集科研、生产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石油微生物研究中心。根据油田生产的需要,微......

点击显示 收起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汪卫东

作为专业技术带头人,汪卫东在胜利油田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石油微生物技术,并组建起石油微生物专业实验室,将其发展为国内首家集科研、生产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石油微生物研究中心。根据油田生产的需要,微生物采油技术现已拓展到了石油开发、勘探和污水处理、环保等多个领域,在国内保持领先水平。由此汪卫东多次被评为胜利油田文明建设先进职工,8次被评为油田劳动模范。近日,汪卫东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个偶然决定终身事业

   

  没有人想到,读大学时老师的一句话,竟然决定了汪卫东的科研方向,并成为他的终身事业。这位老师说,微生物可以用于采油,在美国和前苏联已经开始,目前国内还没有人来做,“很有前途”,汪卫东记住了这句话。1993年攻读完遗传工程学的硕士研究生后,他选择了胜利油田,开始了他的技术研究。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作为交叉的边缘学科,也是国际难题,没有专业人员,国内更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和参考,几乎一片空白。在这种条件下,对石油专业知识几乎一无所知的他毅然担起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不懂石油知识不要紧,他就从头开始学,白天他与老师傅们一起做课题,跑现场,晚上进行自学。利用近两年时间,他从石油专业的中专教材《采油工程》、《油藏物理》学起,一直到大专、本科教材,他记下了十几本、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翻译了近七十万字的外文资料。

  一个新鲜的事物被接受,其可行性论证的结果需要很强的说服力,研究过程的每一个进展都非常艰难。课题组起先只有3个人,无论是查资料、搞调研、室内试验、菌液生产,事事都得自己动手;在进行细菌生化实验时,需要血液作为培养基成份,他就从自己的静脉中抽出鲜血,注入培养基进行试验;每生产一批菌液,都要清洗发酵罐,罐身直径不足一米,内外温差很大,刺鼻的高浓度酒精令人无法呼吸,他亲自跳进去进行人工清洗,常常是冬天冻得嘴唇发紫、四肢麻木,夏天又是大汗淋漓、呼吸困难。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995年,微生物采油技术被立为局级科研课题,油田开始与美国UPC公司合作,开展微生物单井处理现场试验,当年应用17口油井。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1996年8月,汪卫东正在准备申报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微生物驱油探索研究时,一个噩耗传来,妻子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并且已经到了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的进展,院领导把院里仅有的两台笔记本电脑给了他一台,他把办公室搬到了病房里,白天照顾妻子打点滴、做化疗,深夜趴在床前写报告。半个月后,立项报告在病房里完成了,心爱的妻子却永远离开了他。汪卫东忍着巨大的悲痛料理完妻子的后事,没顾上休息,第二天又钻进了实验室。同年10月,他把刚满一岁的女儿送回了南方老家,交给年迈的父母,全身心投入到了微生物采油研究,每年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回家看看。妻子去世后每年他都参加单位组织的义务献血,大家知道,他是以这样的方式纪念逝去的妻子。

  汪卫东坚持要做就做最好的原则,亲自录取第一手资料是如此,撰写报告也是如此。2006年10月,申报“十一五”国家支持项目油田采油综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可行性论证报告时,为了准时提交文本,他连续40多小时没睡觉,戒烟一年多的他那天抽了两包。到科技部汇报的前夜,汪卫东又对报告进行了修改,直到凌晨3点。汇报结束后,在场的一位中科院专家对他说,“你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胜利油田的精神”。就这样,汪卫东带领的课题组在5家竞争单位中脱颖而出,争取到了这个国家级课题。

  由于他在石油微生物学科领域的成就,先后有两所国内著名高校找到他,以优厚的条件邀他去高校工作,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的事业在胜利油田!

   

  忠诚勤勉铸就人格魅力

   

  从事科研的汪卫东深深懂得:任何科技成果的取得,都是辛勤付出的结果。他的座右铭是“忠诚勤勉,以掘为进”。

  在采油院工作了近二十年,还有一半职工汪卫东不认识或者叫不上名字来,除了抽空打一会乒乓球,至今汪卫东对扑克的各种玩法竟然一无所知。他实在是太忙了,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早早赶到实验室,然后一头扎进去实验,或者奔波在各种现场。

  2003年编写“十五”攻关总结报告时,汪卫东腰痛得厉害,无法坐立,整整两周时间,他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躺在沙发上口述,由单位同事代他完成了总结报告;2008年开展污水资源化24小时不间断现场试验,时值冬季,寒风刺骨,夜间气温降至零下10℃以下,每次取样他都用铁丝捆住自己,扒在冰冷的地上,从污水池中的试验罐中取出试验处理的污水样;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脱掉衣服,用绳子吊着自己,下到污水中取污泥样,用手触摸、仔细观察,闻各种污泥的气味,甚至用嘴去品尝;他在荒郊野外的试验现场迎来了2009年的春节,方便面就鸡蛋就是他的年夜饭。

  汪卫东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践行自己的诺言,他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身边的年轻科研人员,院里将他的事迹做成视频,成为每年新生入院教育的第一堂课。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世纪”,这是胜利油田采油院微生物研究中心一楼墙上赫然刻着的一句话。胜利油田十分重视生物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的一无所有、3人课题组,不足20平米的办公室,到今天拥有国内一流、2100平方米和30多名研究人员的微生物实验室,汪卫东始终对油田各级领导心存感激,在所有的项目申报、运行等过程中,都是一路绿灯,“没有遇到任何障碍和阻拦”。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汪卫东先后承担的石油微生物技术的“九五”、“十五”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和“十一五”国家支撑项目相继落户胜利油田,引领了我国石油微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汪卫东主持的国家“863”重大项目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已经在勘探开发的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目标是,要让这项技术不仅成为胜利油田的核心技术,而且成为我国石油工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作者: 2012-5-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