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药店视点

药店药师何时告别“草根”阶层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5月1日,《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新规同时施行,其中《办法》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按国家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经营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时,应当挂牌告......

点击显示 收起


  
  5月1日,《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新规同时施行,其中《办法》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按国家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经营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时,应当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违反规定的,药监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把药师在岗作为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必备条件——显然,国家出台此举的目的是确保百姓用药对症、安全。而此项新规也同时让人们把目光聚焦于“公众用药最后的把关人”,药师们也似乎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编者
  ■药师有位——药店基业才能长青
  “北京现在大约有药店3000家,按一家门店两个执业药师的最低配备标准,北京药品零售业的执业药师数量至少应该在6000个,而实际上药师缺口非常大。”北京嘉事堂连锁药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许帅告诉记者。
  来自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全国共有143681人取得执业药师资格,其中北京共有执业药师6376人。
  “这只是一个理论数字,并不能完全体现北京地区拥有执业药师的真实状况。”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指出,“目前大多数执业药师仍然供职于医院和药品生产企业中,还有一部分已经脱离了医药行业,这样算下来,在药品零售业从业的人数恐怕连1/10都不足。”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旨在限制有限的执业药师在多家药店“兼职赶场”行为的《办法》再一次重点强调了药师“驻店”的必须性。事实上,早在2000年实施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和GSP中,都规定了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技术人员;2002年9月15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应当配备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没有绝对安全的药品,但绝对应该有可靠的执业药师。”中国执业药师协会副秘书长丁晋垣认为,在自我药疗过程中给予消费者专业指导是药师的“天职”,“从审核调配医师处方到店内药品的分类管理,从用药咨询指导到跟踪收集不良反应、调查用药差错事故等等,药品零售行业的药师工作其实是很繁重的。”
  “我们现在尽可能保证药师在岗。”面对有限的药师资源,许帅不得不调整各门店的药师配置。“根据各门店的销售情况,保证重点店面的处方药销售,而个别店就不得不停止销售处方药了。”他说。
  尽管被迫牺牲掉了一部分利益,但对于国家有关药师的政策要求,许帅表现出了充分的支持和理解,“毫无疑问,这是正确的方向,只有药师的作用加强了,地位提高了,药品零售业才有可能发展得长远。”
  ■不见处方——药师素质何以提升
  《办法》规定,经营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应有“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在岗”。这里“或者”的本意是为了在执业药师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让没有条件聘用执业药师的地区或企业以药师代行执业药师职责。“但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个‘或’就使得执业药师的配备要求不再具备刚性。”丁晋垣表示。
  上海第一医药商店副总经理崔黎萍说,因为相应的配套措施并不完善,零售药店迫于经营上的压力,在执业药师与普通营业员之间,往往会选择后者,因为成本相对要小。据崔黎萍介绍,零售药店为执业药师支付的基本工资一般是营业员的三倍,除此以外,企业每年还要为执业药师负担不菲的继续教育费用。而我国目前大约有一半的药店处于亏损状态,药店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在不影响生存的前提下,当然会就“低”不就“高”。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长期以来,执业药师面临一系列尴尬问题,诸如“养证”难(每年必须接受继续教育),“保证”难(继续教育培训等费用偏高)、薪资待遇与从业药师、药师等同……在现实工作中难以得到“回报”,致使许多人认为报考执业药师“得不偿失”。
  来自人事部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报名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人数为105838人(2005年为91370人,2004年为113767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84407人,参考率79.75%(2005年为80.20%),合格人数为14174人,合格率为16.79%。
  “执考参考人数的连年下降,并非意味着我国对执业药师的需求已趋饱和。”丁晋垣指出,“现在的情况是公众对执业药师没有形成需求意识,药店和执业药师之间也没有形成真正的良性互动———执业药师的素质有限,不能提供真正意义上的药学指导,不能强化药店的品牌收益,药店对执业药师的重视也远远不足。”
  实际上,药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欠缺问题积弊已久,即便是在药师大会上,自身的素质问题也每每被作为讨论的重点议题——“医生队伍逐渐以硕士、博士学历为主,相比之下,药师队伍则大量为中专生、大专生和少量本科生,这样的队伍无论在临床还是药品零售上,都需要‘奋发图强’了。”在第7届中国药师周大会上,中国执业药师协会会长张文周感慨地说。
  “当处方从医院流向药店,我希望我们的药店有足够的把握能‘接’得住、‘接’得稳当。”对零售爱之深望之切的朱长浩并不隐瞒自己对药师素质的忧虑。
  而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负责人则透露,相对于城市,农村零售药店的药师服务水平可以说是低水平的“重灾区”,“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95%的农村药店是由从业药师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的,而这些从业药师几乎都是‘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再加上7~8天培训’速成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药学服务。”他说。
  但丁晋垣并不悲观,“进化论里有一个理论叫‘用尽废退’,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执业药师队伍。”在他看来,长期以来零售药店中执业药师素质提升缓慢与难以接触处方直接相关,“理论学得再多,也是需要实践来验证的,但是相当多的药店药师一天恐怕也接触不到一张处方。”
  做了16年临床药师的康震最近正在启动一项新的培训计划。尽管早已离开了药师队伍,但作为以培训为主业的北京药励学社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康震对药师培训满怀信心。
  “我们希望能让部分零售药店的药师到医院里接受6个月的实操培训,让他们直接接触处方,锻炼处方调配能力。”康震坦言,“没上过手术台的外科医生,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要求没有接触过处方的药师给顾客提供负责任的用药指导,岂不是‘天方夜谭’。”
  ■药学服务——最可靠的品牌保证
  尽管美信医药国际连锁始终推崇执业药师带来的100%专业服务,但面对经营的现实,美信医药国际连锁北京地区区域代理张立东也坦陈,“目前消费者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所以企业尽管投入不菲的成本聘请执业药师,但消费者却不一定认同。”
  “在国外,无论是在医院药房,还是在零售药店,‘多和你的药师交流’的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药师是一个高尚的受尊重的职业。”许帅坦言,“我们的顾客一般到店里往往是点名购买某个厂家的某种药,目的性很强,患者没有主动和药师沟通的意识;而药师受自身素质水平所限,加之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同样也没有主动提供药学服务的意识。”
  “药店国际化的关键是专业化,专业化的关键是人的专业化,这里的人指的就是执业药师。”美信医药国际连锁中国总部总经理张国芳说。
  尽管今天看来,类似嘉事堂面临的药学服务困境依然普遍,但这种零售药店工作的新模式——“把对商品的关注转移到对人的关注上来,在任何时候,首先关注患者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正一点点地改变着药店的面貌和药师的观念,并被越来越多的药店所接受。
  “以美信为代表的专业化药店必然是未来药品零售发展的趋势之一。”深圳金活医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从选认为,这类药店的药学服务重点集中于专业产品的知识讲座、客观明示适应证和优缺点、提供专业服务和分类的健康知识讲座等等。“药学服务不是零售药店的门面,而是药店为顾客提供的最可靠的品牌保证。”
  “美信的药学服务理念和其他企业不太一样,在我们所有的宣传资料上,第一项永远都是‘专业的药师服务’。”美信北京区负责人张建人介绍,“我们的执业药师必须是药品调配的专业人员,而不是简单发药卖药的‘售货员’,他是专业和技术的代表,也是药房形象的代表。”
  “专业健康照顾”是美信率先自美国引进、国际风行的专为慢性病患者设计的药房健康照顾专案,美信的药师在接受各种疾病的专业培训,掌握最新的药物及治疗信息后,采用最新的“疾病暨疗效管理”办法,在长达2~3个月的时间里定期提醒和追踪患者用药、与患者讨论及评估,详细说明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提供专业的健康照顾服务。“会员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顾客,但如果没有专业实在的服务,顾客的流失是早晚的事情。”张建人说。
  “药品质量合格并不就等于用药安全,必须加上药学服务才是用药安全。”丁晋垣指出,“药店市场竞争应该从价格、营销的竞争回归到药学服务的本质上来。开办专业药店的必要条件就是‘人’,药师最早是在药店而不是医院出现的。”
  “消费者对药品的第一要求是‘安全性’,消费者和处方的流向主要取决于哪里的专业服务更到位。现在医院已经不能限制外流处方,但是,只有驻店药师的水平提高了,患者才能放心地把处方交给药店,从而推进‘医药分业’的进程。”朱长浩认为。
  “5月底6月初,我们和辉瑞合作的执业药师培训就开课了。”在药学服务一路探索的嘉事堂显然已经尝到了专业化服务的“甜头”,许帅告诉记者,“10次培训课的内容涉及七大类常用药的知识。我们主要走社区发展路线,希望通过提高药师的素质,更多地给百姓提供亲切而通俗的药学服务。”
  文/本报记者王蔚佳
作者: 2007-6-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